2021年高三1月自主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1月自主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I卷正确答案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卡。
3.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Cu 64
【试卷综析】本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试题重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阿伏加德罗定律、化学计量的有关
计算、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概念、离子反应、化学实验题、元素周期表和
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化学、等主干知识,选择题较简单,
解答题综合性强,能够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难度适中。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l~16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文】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共同施用
B.金属冶炼大多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C.聚酯纤维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和卤水点豆腐都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知识点】化学与生活O1 H4 H3
【答案解析】C解析:A、铵态氮肥中的铵根离子与碳酸钾中的碳酸根离子水解互相促进,从而降低肥效,故A正确;B、较活泼的金属冶炼一般都由金属的离子态化合物得到金属单质,
这个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金、银、铂稳定的金属则存在单质,不需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故金属冶炼大多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故B正确;C、聚酯纤维为有机材料,故C错误;D、江河水遇到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胶体聚沉形成沙洲,卤水点豆腐也是利用电解质使胶体聚沉的原理,故 D正确。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注意积累,难度不大。
【题文】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G1 E3
【答案解析】B解析: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及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与反应吸热放热
无关,故B错误;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故C 正确;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等知识,注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及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
【题文】3.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不能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的是
A.Na2O2(Na2O) B.KCl(KClO3)
C.Na2CO3(NaHCO3) D.NH4Cl(I2)
【知识点】除杂的方法J2 C1
【答案解析】D解析:A、在空气中加热Na2O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故A正确;B、KClO3受热分解生成KCl与氧气,故B正确;C、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水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D、加热时碘单质会升华同时NH4Cl会分解生成氨气与HCl,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除杂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
【题文】4.足量的铝与20mL1.0mol的下列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
【知识点】铝、硝酸的性质C2 D4
【答案解析】D解析:足量的铝与0.02mol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0.03mol氢气;与稀硫酸
反应生成0.02mol氢气;与盐酸反应生成0.01mol氢气;与稀硝酸反应生成0.005mol一氧化氮。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铝的性质,正确书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关键。
【题文】5.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N A个氮气和乙烯分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28g
B.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中含有N A个氦原子
C.将N A个NH3分子溶于lL水中得到lmol的氨水
D.100mL 0.1molAlCl3溶液含有0.01N A个A13+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A1 A2 A3 H3
【答案解析】A解析:A、氮气和乙烯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含有N A个分子即1mol的混合气体,质量为28g,故A正确;B、氦为单原子分子,故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中含有0.5N A个氦原子,故B错误;C、将N A个NH3分子溶于l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再是1L,故C错误;D、A13+在水中会水解,故溶液中的A13+小于0.01N A,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在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使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水的体积。
【题文】6.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B.分子式为C3H7C1的有机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或CuSO4溶液均可使蛋白质盐析而分离提纯
【知识点】有机物结构性质K1 M2
【答案解析】C解析:A、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B、一氯丙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正确;D、CuSO4溶液中铜离子为重金属离子,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结构、性质,理解浓的Na2SO4使蛋白质溶液发生盐析,而CuSO4溶液使蛋白质溶液发生变性。
【题文】7.若氧元素只有16O、18O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和18O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16O与18O的相互转化
C.向的平衡体系中加入18O2,达到新的平衡后18O只出现在O2与SO3中
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H218O的普通水时,阳极可能产生三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氧分子
【知识点】同位素的性质E1
【答案解析】D解析:A、16O和18O的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B、16O与18O的相互转化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C、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18O也会出现在二氧化硫中,故C错误;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H218O的普通水时,阳极可能出现含一个、两个或者不含18O的氧分子,即相对分子质量为32、33、34,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同位素的性质,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注意同位素间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题文】8.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知识点】离子检验物质的性质验证J2
【答案解析】D解析:A、硫将铁氧化得到+2价铁,氯气将铁氧化得到+3价铁,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故A正确;B、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碳酸与硅酸盐反应得到硅酸,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故B正确;C、镁是还原剂,碳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还可能存在银离子,不能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物质的性质验证,离子检验的难点是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题文】9.下列关于硅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硅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中碳只做还原剂
C.因为玻璃中含有SiO2,所以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碱性溶液
D.Si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知识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D1
【答案解析】C解析:A、硅在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故A错误;B、反应中碳既做氧化剂也做还原剂,故B错误;C、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是一种矿物
胶,会使瓶塞与瓶体粘连,C正确;D、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氢气,不是生成盐和水,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时注意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题文】10.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中含有溴元素,需经过化学变化才可以得到溴单质
B.无论是海水波浪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金属钠
D.从海水中提取镁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知识点】海水的综合利用O2
【答案解析】B解析: A、海水中的溴以溴离子的形式存在,要得到溴单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故A正确;B、海水波浪发电还是潮汐发电均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工业上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金属钠和氯气,故C正确;D、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生产流程正确。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海水的综合利用,理解活泼金属的冶炼方法是电解法。
【题文】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0.1 mo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ZnS:ZnS(s)+Cu2+(aq)=CuS(s)+Zn2+(aq)
B.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2Na++Cu
C.将大理石加入醋酸中:CaCO3+2H+=Ca2++H2O+CO2↑
D.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B1
【答案解析】A解析: A、硫化锌转化为硫化铜沉淀,故A正确;B、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铜离子再与氢氧根反应,故B错误;C、醋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故C错误;D、反应呈中性时Ba(OH)2与NaHSO4为1:2,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D选项易错,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钡离子恰好沉淀完全,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时,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题文】12.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知识点】实验基本操作J1 J2 J3
【答案解析】A解析:A、分离苯和溴苯用蒸馏法,温度计使用及冷凝管中水流方向等均正确,故A正确;B、应将氯化钙换为氧化钙,故B错误;C、应先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再转入容量瓶,加入水定容,故C错误;D、收集二氧化碳应长进短出,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涉及蒸馏、气体制备、配制溶液等,难度不大。
【题文】1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X、Z的质子数之和是2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W>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
C.氢化物的稳定性X>Z
D.X的氢化物与Y的氢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知识点】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E2
【答案解析】B解析:由题X、Z的质子数之和是2l,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出X 为N,Y为F,Z为Si,W为S,A、原子半径Si> S > F,故A正确;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故B错误;C、X比Z的非金属性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 C正确;D、氨气与氟化氢生成氟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等知识,利用X、Z的质子数之和是2l,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各元素是解答的关键。
【题文】14.室温时,关于下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mol盐酸的pH=3,1.0×10mol盐酸的pH=8
B.pH=a的醋酸溶液稀释l倍后,溶液的pH=b,则a>b
C.pH=12的氨水和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7
D.1mLpH=l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知识点】溶液的PH与溶液的酸碱性H1 H2 H3
【答案解析】D解析:A、室温下盐酸的pH一定小于7,1.0×10-8mol/L盐酸的pH约为7,
故A错误;B、醋酸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a<b,故B错误;C、pH=12的氨水和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和过量的一水合氨,pH>7,故C错误; D正确。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溶液的PH与溶液的酸碱性,理解常温下酸稀释时PH无限向7靠近。
【题文】15.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阳极有红色物质析出
B.装置②的总反应为
C.装置③中a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D.用装置④精炼铜,则a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可为CuSO4溶液
【知识点】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F3 F4
【答案解析】C解析:A、应该为阴极有红色物质析出,故A错误;B、铁比铜的还原性强,装置②是原电池,总反应为Fe+2Fe3+=3Fe2+,故B错误; C、在燃料电池的负极,氢气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D、根据电流方向知a为阳极,应该是粗铜,b极应该为纯铜,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理解时要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结合。
【题文】16.实验室用0.10mol的NaOH溶液滴定某一元弱酸HA的滴定曲线如图所
示。
图中横轴为滴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V(mL),纵轴为溶液的p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此一元弱酸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1×10-6
mol
B .此弱酸的起始浓度约为1×10-2mol
C .此实验最好选用酚酞试液(变色范围8.0~10.0)做指示剂
D .当混合液pH=7时,溶液中
【知识点】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H1 H2 H3
【答案解析】D 解析:由图象分析可知弱酸HA 中的c (H +)=1×10-4mol •L -1,但HA 是弱酸,
不完全电离,所以HA 的浓度为大于1×10-4mol •L -1,由图象可知,当V=10mL ,酸碱恰好中和,
一元弱酸电离程度近似为1%,所以弱酸起始浓度为10-2mol/L ,平衡常数约为,故A 错误;B 、
由图象可知,当V=10mL ,酸碱恰好中和,一元弱酸电离程度近似为1%,所以弱酸起始浓度为10-2mol/L ,故B 正确;C 、氢氧化钠和弱酸反应恰好反应生成的盐是强碱弱酸盐,盐水解显碱性,应选择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不能选择甲基橙,应选择酚酞指示剂,故C 正确;D 、
pH=7时,c (H +)=c (OH -),c (Na +)=c (A -),混合溶液为NaA 和HA 的混合溶液,HA 和A
-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大小不能确定,溶液中c (HA )和c (A -)浓度不能确定,故D 错误。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综合性强,难点是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题文】17.(13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
(1)以甲烷和水为原料可制取甲醇。
(2)用甲烷催化还原NO x 为N 2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反应()()()()4223CH g H O g CO g H g ++可以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H 2。
将1.0mol CH 4和2.0 mol H 2O(g)通入容积为100L 的反应室,CH 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是5min ,则用H 2表示的反应速率v(H 2)=___________;该温度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该反应的△H_______0(填“<”、“>”或“=”)。
(4)某化学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饱和NaCl 溶液电解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每个甲烷燃料电池中盛有1.0L2.0 mol的KOH溶液。
标准状况下,当每个燃料电池的负极通入甲烷的体积均为33.6L,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电池溶液中c(K2CO3)_______c(KHCO3)(填“<”、“>”或“=”):最多能产生标准状况氯气的体积为________L。
【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F1 F3 F4
【答案解析】(1)+77.0(2分)(2)xCH4 + 4NO x2N2 + xCO2 + 2xH2O (2分)(3)0.003 mol·L-1·min-1 (2分) 2.25×10-4 (mol·L-1 )2 (2分) >(1分)(4)<(2分) 134.4 (2分)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06.0KJ/mol+(-129.0KJ/mol)=+77.0KJ/mol;
(2)甲烷催化还原NO x为N2可知甲烷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H4 + 4NO x2N2 + xCO2 + 2xH2O ;
(3) CH4(g) + H2O(g) CO(g) + 3H2(g)
起始浓度(mol·L-1) 0.01 0.02 0 0
转化浓度(mol·L-1) 0.005 0.005 0.005 0.015
平衡浓度(mol·L-1) 0.005 0.015 0.005 0.015
V(H2)=0.015 mol·L-1/5min=0.003 mol·L-1·min-1 ;
K==2.25×10-4 (mol·L-1 )2 ;
由图像知,升高温度,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方向是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0;
(4)每个燃料电池的负极通入甲烷的体积均为33.6L,且反应完全,即产生二氧化碳1.5mol,1.0L2.0 mol/L的KOH溶液(2molKOH)与1.5mol二氧化碳反应,4KOH+3CO2=K2CO3+2KHCO3+H2O,所以理论上电池溶液中c(K2CO3)<c(KHCO3);
根据电子守恒,最多能产生标准状况氯气的体积为:[(1.5mol×8)/2]×22.4L/mol=134.4 L。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进行关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的计算时采取列三段式的方法,进行电化学计算时经常利用电子守恒法。
【题文】18.(13分)SO2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
工业上烟气脱硫的方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膏法的流程如图:。
该法原料便宜,产物有利用价值。
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碱法的流程如图:。
该法吸收快,效率高。
若在操作中持续通入含SO2的烟气,则最终产物X为________。
操作过程中测得吸收塔内溶液pH=7,则溶液中含硫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已知:)。
(3)工业上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设计出新的脱硫方案如下:
其中物质Y的化学式为_______,转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最近利用碱法得到产物X的溶液电解制硫酸的工艺己被某些工厂采用。
其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极为惰性电极)。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透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____。
该装置使X转化为硫酸的转化率不会超过________。
【知识点】离子浓度比较电解基本原理F3 H6
【答案解析】(1)2CaSO3 + O2 + 4H2O = 2(CaSO4·2H2O)(2分)
(2)NaHSO3(1分)c(HSO3-)>c(SO32-)>c(H2SO3) (2分)
(3)NaOH(1分) Na2SO3 + Ca(OH)2 = CaSO3↓+ 2NaOH(2分)
(4)2HSO3- +2e- = 2SO32- + H2↑(2分) SO32-(1分) 50%(2分)
解析:(1)在吸收塔中得到亚硫酸钙,烟硫酸钙在氧化室中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2CaSO3 + O2 + 4H2O = 2(CaSO4·2H2O);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得到NaHSO3;操作过程中测得吸收塔内溶液pH=7,则溶液中溶质为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结合)得到含硫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SO3-)>c(SO32-)>c(H2SO3) ;
(3)由产物逆推氧化室中的还原剂是亚硫酸钙,Z、Y分别是Ca(OH)2,NaOH;所以转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 + Ca(OH)2 = CaSO3↓+ 2NaOH;
(4)电解亚硫酸氢钠溶液,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氢气,电极反应式是2HSO3-+2e- = 2SO32-+ H2↑,透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SO32-;阳极电极反应式:4OH--4e-=O2+2H2O ,根据电子守恒知理论上只能有一半的SO32-被氧化生成硫酸,所以该装置使NaHSO3转化为硫酸的转化率
不会超过50%。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设计,涉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比较、电解基本原理,综合性强,(4)中电解NaHSO3比较陌生。
【题文】19.(13分)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A中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使B中的溶液不发生倒吸。
其原因是_______。
(2)B中酸性KMnO4逐渐褪色,则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需从a导管通入大量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探究A装置中反应后铁元素的价态,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将反应后试管中的溶液稀释。
取少许溶液,滴入3~5滴________溶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证明含有Fe3+,否则不含Fe3+;取少许溶液,滴入3~5滴________溶液,若溶液褪色,则证明含有Fe2+,否则不含Fe2+。
若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只含有Fe3+,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实验基本操作二氧化硫的性质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J1 D3 C3
【答案解析】(1)A装置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从导管a进入A装置,a导管起平衡气压的
作用(2分)
(2)5SO2 + 2MnO4- +2H2O=5SO42- + 2Mn2+ + 4H+(2分)
2H2S + SO2 = 3S↓+2H2O (2分)
(3)验证SO2的漂白性和生成物的不稳定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2分)
使装置中残留的SO2气体完全被E装置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1分)(4)KSCN (1分)酸性KMnO4(1分)
2Fe + 6H2SO4(浓) Fe2(SO4)3 + 3SO2↑+ 6H2O (2分)
解析:(1)A装置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从导管a进入A装置,a导管起平衡气压的作用,防止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
(2)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将高锰酸根离子还原为锰离子,自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5SO2 + 2MnO4- +2H2O=5SO42- + 2Mn2+ + 4H+;
SO2进入C中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 + SO2 = 3S↓+2H2O ;(3)根据D装置的组成,SO2使品红褪色验证SO2的漂白性,加热褪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证明生成物的不稳定性;
实验结束时需从a导管通入大量空气,使装置中残留的SO2气体完全被E装置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
(4)检验铁离子用KSCN 溶液,检验亚铁离子用酸性KMnO4溶液。
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 2Fe + 6H2SO4(浓) Fe2(SO4)3 + 3SO2↑+ 6H2O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二氧化硫的性质、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难点是理解A装置中导管的作用。
【题文】20.(13分)实验室以含有少量铁的粗铜粉和硫酸与硝酸的混合溶液为原料制备(胆矾)晶体。
设计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原理,操作①所需的混酸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理论配比(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操作②中需要把NO与_____气体混合通入水中,混入该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溶液I中存在一定浓度的Fe3+、Cu2+,在该浓度时生成氢氧
化物沉淀的pH如右表。
操作③中某学生设计物质X为H2O,
若加水调整溶液pH,则Fe(OH)3开始沉淀的PH_______1.9(填
“<”、“>”或“=”);而实际操作中一般不用此法调节溶液
pH,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④中物质Y为_______。
查阅资料知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则操作⑤应采取的措施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
干燥等。
(4)为测定胆矾中结晶水的数目,称取25.0g胆矾品体在坩埚中加热,
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图。
当固体质量为8.0g时,观察到固体完全呈黑色。
请列式计算开始称取的胆矾中结晶水的数目。
【知识点】物质制备流程O5 D4
【答案解析】(1)2:3(2分) O2 (1分)
2NO+O2 =2NO2、3NO2+H2O=2HNO3+NO(或4NO + 3O2 + 2H2O = 4HNO3。
2分)(2)> (1分)不利于蒸发浓缩(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分)
(3)H2SO4(1分)冷却至30℃以下结晶(2分。
仅答冷却结晶给1分。
)
(4)解:设胆矾晶体为CuSO4·xH2O
CuSO4·xH2O ~CuO
160 + 18x 80
25.0g 8.0g
x=5(2分)
解析:(1)根据反应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可知,混酸中硝酸和硫酸的浓度之比最好为2:3;根据流程转化知NO循环利用得到硝酸,需要将NO与O2 混合通入水中反应为:2NO+O2 =2NO2、3NO2+H2O=2HNO3+NO或4NO + 3O2 + 2H2O = 4HNO3。
(2)从表格数据得到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铁沉淀的PH> 1.9, 操作③中某学生设计物质X为H2O,若通过加水调节溶液的PH,所得溶液被稀释不利于蒸发浓缩。
(3)根据实验目的是制备硫酸铜晶体,知操作④中物质Y为H2SO4,根据所给溶解度曲线发现当温度在30℃以上时得到的是CuSO4·3H2O晶体,当温度冷却至30℃以下时得到的是胆矾晶体。
(4)根据题意当固体质量为8.0g时,观察到固体完全呈黑色,说明产物为氧化铜。
解:设胆矾晶体为CuSO4·xH2O
CuSO4·xH2O ~CuO
160 + 18x 80
25.0g 8.0g
x=5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流程,关键和难点是利用题目中的数据和图像。
r
r- 32336 7E50 繐31358 7A7E 穾21258 530A 匊20811 514B 克n37778 9392 鎒39841 9BA1 鮡40457 9E09 鸉^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