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渗透法制教育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一个地球》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师:是呀,我们在内江、在中国、也在地球上。
请全体起立,跺一跺脚:我们的脚下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喊一声: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
开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天宫一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
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
倒计时:10、9、8、7、6、5、4、3、
2、1。
点火!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课件出示图片)
2、太空遨游完了,小宇航员们,你能用一句话来谈谈你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吗?
3、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指导朗读
三、整体分析,点拨升华
1、从课文中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2)指导学生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中“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2、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地球的渺小。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2)资源有限。
A、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B.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学生齐读,让学生比较加上和去掉“本来”句子表达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
课前老师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受破坏的资料。
(课件展示)
4、课件展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用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A、学生齐读
B、让学生比较加上和去掉“至少”句子表达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5、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的破坏,难怪宇航员会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齐读)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
6、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以多种形式读题
师:只有一个地球
生:(同)
师:怎样的地球?
生:(同)
师:可爱的地球。
生:(略)
师:怎样的地球?渺小的地球。
师:怎样的地球?容易破碎的地球。
师:怎样的地球?我们如果破坏了它,别无去处。
师:怎样的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的地球。
四、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填表:为保护地球你曾经做过或准备做哪些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六、总结深
化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
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
让我们的子孙都牢记——
附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易碎
美丽壮观渺小
和蔼可亲不加节制
无私奉献随意毁坏、不顾后
果
保护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
文章,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的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本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首先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写地球外观美丽的句子,抓住“晶莹”、“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的外表的美丽可爱,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并能熟读成诵。
再引导学生谈地球内在的美丽——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的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然而面对养育我们的母亲,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而谈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根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都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保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
在课外补充人类对地球破坏的图片时,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越发感受到人类的做法是不对的,从而认识到
今后该怎么做,在聆听了歌曲《热爱地球妈妈》后,学生们为保护地球母亲写活动方案,最后还进行了保护地球的宣誓仪式,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们的焦虑、心痛、热情与决心。
教学中,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激发了孩子的情思。
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
一声声、一句句饱含真挚感情的话语,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
那不是仅仅用语言在说,而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
在教学中,能够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用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后,和学校的老师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评价不应只是肤浅的表扬,“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说的很好”……孩子们的评价还是只停留在一个很浅的面上,给人空洞、乏味之感。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套话正有充斥整个课堂的趋势。
这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不在只是空套、只是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