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选习题18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习题(18)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居民消费支出的角度看,在今年前三季度,财政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逐步增加,这导致政府消费支出同比增速逐季上升的态势。
B.如今的邛海碧波荡漾,坐拥春早、夏凉、秋爽、冬暖的气候,享受着清新空气,也正因此,这里每年吸引着千万计的海外游客,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
C.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要达到30 Mbps左右,要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他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 Mbps左右。
D.“应激性”是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这种特性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这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应激性”把生物行为要达到的目标并没有表述出来。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和“态势”搭配的动词“呈现”,应在“增速”后加“呈现”。
C项,不合逻辑,应删掉两个“左右”。
D项,语序不当,“并没有”应放在“把”字的前面。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一位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乡下人出现在楼梯口,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③万家春在非常困难的境况下,凭着自己的机智与经验,把一个与自己无亲无故
....的渔家女子救出了龙潭虎穴。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基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
甚了了
...,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在德法两国连遭恶性袭击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法国总统奥朗德发去慰问电。
她强
调,德法两国有着坚定的决心,将同仇敌忾
....、并肩战胜恐怖主义。
⑥在晨光熹微中,长海犹如一杖明镜架在山坳,四周的群山安静肃穆。
在这山高水低
....的自然景观面前,有一种力量在无声无息间将我融化。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②③⑥D.①④⑤
解析:①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
用于“演讲选手”属贬词褒用。
②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符合语境。
③无亲无故:指没有亲属和故旧,用以形容孤单。
不合语境。
④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
么清楚。
符合语境。
⑤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符合语境。
⑥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属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答案:A
3、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元之巨。
(广播稿)
B.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
(法院布告)
C.梅:落叶乔木,性耐寒。
叶子卵形,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
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
都可以吃,味酸。
(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解析:A项语言应口语化,不应有“甚是”、“逾……之巨”等文言句子,且不应有括号; B项要严肃庄重,“哥们”是口语,“踩点”是黑话,“月黑风高”是小说语言;D项报告语言应平实,如“朝不虑夕”一词显得过于文雅;句中一些描绘用语也不当,“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答案: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
但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
莫扬手,__①__,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
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__②__。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__③__,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答:①
②
③
解析:解答本题,应把握文段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由第①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第①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第②个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第②个横线处的内容应该是父母抓得紧的后果,故第②个横线处可填“孩子逃得越急”;第③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③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答案:①不要试图体罚孩子②孩子逃得越急③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
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
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②。
③。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认真思考语句之间的关系。
“超级学校”只是人们“为教育而发愁”的一个方面的原因,没有“超级学校”,人们还可能因其他原因而为教育发愁。
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体现在多方面,而语段中的“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等社会关切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不是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的充分条件。
答案:②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并不一定不会为教育而发愁③社会关切后顾无忧,素质教育并不一定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①足,经年②无吏叩柴荆③。
注①官赋:官家的赋税。
②经年:一整年。
③柴荆:柴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袭”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DE [D项“生动可感”错。
E项陆游抒发的是惬意之情,杜甫抒发的是贫病交加的愁苦之感。
]
2.(1)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2)农忙时节的乡村生活: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
【作者: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词作量虽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阿弟
黎晗
她第一次来,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
她在窗外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阿弟。
”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
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
她在窗外站着,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
“有没有废纸旧报纸卖,阿弟?”
“哦。
”他犹豫了片刻,脸上终于放松下来。
“有啊,你进来吧。
”
她走进来,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刊归到了一起。
看到她麻利的动作,他想了想,又从书橱上翻出了些旧杂志,轻轻地放在了那堆她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报刊上。
“一斤两毛钱,阿弟。
我去拿秤子。
”她满脸堆笑地说。
“送你,都拿去吧。
”他轻声说。
她再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拖把。
“我帮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
他心里突然烦躁起来。
“不要了,你去吧。
我要做事情了!”他板着脸说。
“好好好。
这个阿弟人真好……”她麻利地把那些旧报刊塞进麻袋,一只手拖着袋子,另一只手举着拖把出去了。
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
她的声音,她的样子,她的动作,她消瘦的背影,她脸上谦卑的表情,太像他已经去世多年的母亲了……母亲去世的时候,就是她现在这个年纪。
她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母亲最后留在他记忆中的样子……
从这以后,他留了心,别人来收旧报刊,他一概回绝。
他把所有的旧报刊都留给了她。
屋
角的报刊堆得有点高了,偶然间看到,他会在心里突然想起她。
有一回,他到另外一栋楼去开会,看到过道上堆满了旧报刊,他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了一下。
果然是她的收获,她正在帮人家拖地板呢。
她突然看到他,抬手捋了捋垂下的发绺,有点害羞地笑了。
他也笑着点了点头。
刚好旁边有同事看到了,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他迅速收起脸上的笑意,很快走开了。
她对他还是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
“阿弟,你人真好!”她总是这样说。
他笑笑,没有接她的话。
“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对儿子的称呼,也是哥哥姐姐对弟弟的称呼,在更大的范围内,只要是年纪小的男性,都可以这样叫。
母亲一直到临终,都是这样叫他的。
她的声音太像母亲了。
她渐渐在机关大院混熟了,生意越做越顺。
要过年的时候,他看到她购置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每天都载着满满一大车废品,吃力地骑出机关大院。
年前的最后一天,她带了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
看到那个男孩,他眼睛一亮,慢慢地走了过去。
她骑在三轮车上,小男孩跟在车后面。
“阿弟,你扶住,别让东西掉下来!”她嚷嚷着。
他就站在车的后面。
小男孩发现了他,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
小男孩和他小时候一样瘦,但跟他长得一点也不像。
他有些失落,却长嘘了一口气。
他要走开时,三轮车突然刹住了。
她和她的三轮车被门卫拦住了。
是一个新来的保安,态度非常强硬。
她忙不迭地解释着。
“阿弟,我跟你讲,我一直在这里面收东西的……阿弟,我不骗你……”
“谁是你阿弟!”保安不耐烦地呵斥她,“你这东西怎么来的?啊,我怎么知道你是买的还是怎么的!”
他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眼里藏着的泪光,捕捉到了那泪光中的委屈和愤怒。
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这时候她看到了他。
“阿弟……”她朝他虚弱地喊了一声。
他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
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让那个保安的声音小了下去。
她和她满满的一车废品慢慢地出去了,小男孩跟在后面。
他心里涌出了一种酸楚……
过了年上班以后,他突然被任命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局长。
过了几天,那个新来的保安唯唯诺诺来找他。
“领导,不好意思,那天……那天我刚来,不知道那个女的是您家亲戚……”
“你说什么?”他脸上瞬间布满了怒气。
保安走了之后,他把保卫科科长喊了过来。
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
半个月以后,那个保安被炒了。
(选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朱红与深蓝》,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