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老绍兴的习俗你知道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年了,⽼绍兴的习俗你知道吗?
热闹、喜悦、欢笑、团聚......
这些就像绍兴⽼酒的醇⾹
时刻萦绕在我们每个⼈的⾝边。

让我们⼀起⽤眼睛细看,
⽤⽿朵倾听,
⼀起来感受古城绍兴浓浓的年味。

年味是什么?对于过年,
绍兴⼈究竟有哪些坚持了N年的习俗?
⼩编带⼤家来看看吧。

除⼣
吃分岁酒
守岁
分压岁钱
除⼣,是农历丁⾣年最后⼀天,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也是辞旧迎新的⼀晚。

吃分岁酒。

因为除⼣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分。

除⼣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开怀畅饮,称“分岁酒”。

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

绍兴⼈很讲究吃,因此吃分岁酒⾮常讲究吉祥。

过去酒席上会⽤⼗只朱砂⾼脚红碗,盛着⼗样冷盘,叫“⼗全”。

其中除鸡、⾁外,要有花⽣(结⼦)、柑桔(⼤吉)、鲤鱼(跳龙门)、⾖腐(家门清洁)等,以⽰讨彩。

守岁。

“除⼣围炉团坐,酌酒唱歌,终⼣不眠……”。

吃过分岁酒,接下去便是“守岁”。

⼤家⾃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

孩⼦们耐不住守岁的寂寞,这时候便会与左邻右舍的⼩伙伴们⽐⽐压岁钱,⼤⼈们则还在忙这忙那,炒⽠⼦花⽣,搓明早吃的汤圆,长辈们则⽤⼀个个红封套
包“压岁钱”。

如今的守岁便是围着电视机看看春晚,享受⼀家⼈在⼀起的温馨。

初⼀
放开门炮仗
穿新⾐
拜年
放开门炮仗。

旧时绍兴⼈称正⽉初⼀为“三朝”,意思是岁之朝,⽉之朝,⽇只朝。

所以在绍兴传统的春节习俗⾥,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件事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仗”,⼀⽚爆⽵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

爆⽵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喜⽓洋洋。

由于放炮仗会引起⽕灾,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前市区已经禁燃烟花爆⽵,不过
在绍兴不少农村还留有这个习俗。

穿新⾐服。

正⽉初⼀,⼈们都要穿新⾐,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

因为民间以红⾊象征吉祥,旧时在绍兴,⼩孩⼦正⽉初⼀都要穿⼤红⾊⾐服,年轻妇⼥当然满⾝红艳,连⽼妇也系着⼤红裙。

如今,⼈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变化,颜⾊已不局限于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款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拜年。

新年的初⼀,⼈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先在⾃⼰家⾥,晚辈按顺序向长辈叩拜⾏礼,称“拜年”,恭祝⼤吉⼤利。

吃“元宝茶”。

旧时春节,有亲友、邻居、朋友登门,必敬以泡茶⼀杯,并在茶中放⼊⾦桔两枚,俗称“元宝茶”,寓有团圆、如意、幸福等祝愿。

初⼆
回娘家。

正⽉初⼆,嫁出去的⼥⼉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回娘家拜年。

⼥⼉回娘家,必备办⼀⼤袋的糕点、糖果。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拜年的礼品⽐较简单,⼤多是桂圆、荔枝、红枣、⽩糖、柿饼等,再⽤特种草纸包上,上⾯封有红纸。

⾛亲戚。

按旧习,绍兴⼈正⽉初⼀不⾛亲戚。

从正⽉初⼆起,邻⾥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

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改⽇再⾏回拜之礼。

拜年时间⼀般是初⼆到初⼗,有的还延⾄农历正⽉⼗五。

初五
祭财神。

绍兴⼈⼀般要在正⽉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每到正⽉初五零时零分,打开⼤门和窗户,燃⾹放爆⽵,点烟花,向财神表⽰欢迎。

正⽉⼗五
闹元宵。

正⽉⼗五,它是⼀年中第⼀个⽉圆之夜,也是⼤地回春的夜晚,⼜称为“上元节”。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这⼀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

汤圆⾥⾯⽤芝⿇陷或各种果陷,吃起来⾹甜可⼝。

因为这种糯⽶球煮在锅⾥⼜浮⼜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元宵之夜,⼤街⼩巷张灯结彩,⼈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

爱在鲁迅故⾥·沈园,祝福迎新逛灯会;醉在东湖,⽔乡婚俗乌篷秀;享在兰亭,优雅喜庆贺新春;福在会稽,参与绍兴年俗嘉年华;乐在名⼈故居,写春联,猜灯谜,迎新春;喜在⽔城,过彩门祈福迎新……2018年春节,古城绍兴携美好的假期体验,静候您的到来!
来源:绍兴市旅游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