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三台中学试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特别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运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绽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建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需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加,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
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限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数十数百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担当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情愿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干脆,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
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运用或许会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
就具有猛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
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来。
“弹幕”说究竟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
最终,弹幕或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尝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特别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协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建,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欣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简单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像,“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3 .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指责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全部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
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尝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共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
天就要黑下来了。
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
唉唉,究竟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
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
”老刚还在用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
”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
“就像雪一样,欢高兴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
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
“人也一样。
真不简单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
金豹渐渐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
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
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
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
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
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
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惊的东西正向他渐渐靠近过来。
他怎么也睡不着。
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
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信任自己的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
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
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
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最终不敢耽搁,起先摸索着回铺子了。
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
有一次脸遇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似乎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
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无望的哭泣和呼喊。
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即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终无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则,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
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产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
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似乎已经是微乎其微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
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
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惊奇的声音。
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绽开,让
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
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惶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最终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最终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
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猛烈燃烧,爆出了刺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
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
他们的一身冰砣溶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
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示意
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 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
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将来生活的迷茫。
C. 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
救人,构思奇妙,环环相扣。
D.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
里的暖和故事,讲解并描述得精彩动人。
5.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 4 分)
6.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
少好学问,有志行。
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
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
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
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
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
帝舅阳安侯丁明,皆亲以外属封。
喜执谦称疾。
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
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悲观,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忠臣,社稷之卫。
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
”上亦自重之。
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
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
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
”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
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①,其遣就国。
”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
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②,论议忠直。
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
”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
莽赐谥曰贞侯。
(选自《汉书》,有删节)
【注】①奉朝请:赐予闲散大官的实惠待遇。
②端悫:正直诚谨。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今以寝病
..就第:任职..寝病:卧病 B.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
C.汉散万金以疏.亚父疏:疏离 D.附下罔.上罔:欺瞒
8.下列对文中加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外家亦称外戚,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
外戚一般要远离朝政,以消猜忌。
B.从弟,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后也将同族比自己稍小的亲兄弟以外的平辈兄弟称为从弟。
C.国,古代既可指京城,又可指国家或是享有独立的政治行使职权、经济自主权的王侯封地,
文中则是指京城。
D.用事,指执掌权力、主持政事。
与其同义的词语还有“当事”“当国”“当政”“掌政”“主政”“在位”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后,百姓把希望都寄予在担当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
B.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
但傅太后施弄手段,导致傅喜身受虚衔,远离朝政。
C.傅喜劝谏不避亲,反对傅太后称尊做法。
皇帝推重傅喜,试图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他,但傅喜没有听从。
D.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确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留守长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4分)
(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 本题共2 小题,共8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小题。
九日齐山登髙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
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务,“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结伴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皆是传统项目。
B. 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涵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C. 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
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 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
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12. 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题1分,共5分)
(1)在《琵琶行》一文中,诗人通过环境描写既交代了季节特点,又暗寓离别之情的句子是:,。
(2)《过秦论》中用比方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情响应的语句是:,。
(3)韩愈以孔子师法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事例,证明的观点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共6分)
《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无趣、肤浅,进而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这首先表现在作者擅长刻画人物上。
在描写贾府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显明、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
贾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愿依据贵族家庭为他支配好了的道路地生活,特别鄙弃功名富贵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
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好好的清白女子,不应学得沽名钓誉。
而王熙凤有着出众的才能和权术,“协理宁国
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事,她,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当得体。
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
叙事与抒情的完备结合,是这部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表现。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殊令人赞美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微环节描写,更值得称道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微环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化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足的抒情性。
( )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泛出者”。
曹雪芹创建性地吸取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溢了诗情画意。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绚烂明珠。
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都不是轻易能够领悟的。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叹为观止墨守成规不孚众望谈笑自若
B.瞠目结舌按部就班不负众望谈笑自若
C.叹为观止按部就班不负众望谈笑自若
D.瞠目结舌墨守成规不孚众望谈笑自若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无趣、肤浅,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B.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无趣、肤浅,而是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C.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无趣、肤浅,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D.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无趣、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志向的吸取,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
B.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志向的吸取。
C.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微环节描写,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
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
D.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微环节描写。
17.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闻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
封短信,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敬重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供应绵薄之力,我们特别感谢。
本社广袤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编安。
生物社团王哲 2018年12月25日(1)将修改为;(2)将修改为;
(3)将修改为;(4)将修改为;
(5)将修改为。
18.如图是从“好用新型外观设计”到“获得专利证”的整个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精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 4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40分)
长江三鲜是指长江下游水域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鲥鱼、刀鱼和河豚。
渔民捕捞它们时撒的是一张网。
鲥鱼头小身子大,头过了网眼身子却过不去,但它疼惜鱼鳞,死不后退,最终被渔民捕获。
刀鱼穿网眼时,吸取了鲥鱼被捉的教训,身体快速地后退。
结果身体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眼上。
其实,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用劲就可以穿过渔网逃命。
河豚遇到渔网时,吸取了鲥鱼、刀鱼被捉的教训,既不退也不进,而是舍命地给自己打气,让空气把自己胀得
饱饱的,企图浮出水面逃命,结果渔民轻而易举就把它逮住了。
你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受与思索。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台中学试验学校2024年秋季高2024级期末热身考试
语文答案
1.D夸大了评点的作用。
原文是“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A“有了它,文艺作品在线观看和即时评论成为可能”错误,偷换概念。
依据原文,使在线观看成为可能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C倒因为果。
据原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会得到更深刻的发展,前二者是弹幕深刻发展的条件,所以“进而与艺术实现融合”有误。
而且原文的“进一步融合”说明弹幕早就与艺术融合了,并非自与相声等结缘才起先融合。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留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比照选项找寻微小的差别。
4.B 话语中有对年老的感慨,但并没有无奈的伤感。
他们不是对“对将来生活的迷茫”。
是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人生虽短暂和艰难,但要脚踏实地地去面对、经验。
5、①突出典型环境: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惊惶、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②推动情节:因海浪风雪越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须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品质: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
④凸显主题: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暖和主题。
(每点 2 分,答对 2点给满分)
6.①结构方面: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使这个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
②艺术效果方面: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情节发展的张力。
③主题方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为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暖和主题。
④读者感受方面:引发读者不尽的思索,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作用。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给满分)
7.B(就第:撤职回家)
8.C(文中指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