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庞智学;谢敬东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
方法8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和观察组(4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的
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48 h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13
【总页数】2页(P68-69)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术
【作者】庞智学;谢敬东
【作者单位】110013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为一种临床急腹症,发病急,症状明显而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临床首选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为手术,主要为开腹胆囊
切除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本次研究中,对比开腹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指导后期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8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1.0±1
2.7)岁,平均病程(1.5±0.2)d,单发结石18例,多发结石25例,胆囊炎类型:单纯性15例,化脓性16例,坏疽性12例;观察组男25例,女
15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1.0±12.0)岁,平均病程(1.4±0.3)d,单发结石20例,多发结石20例,胆囊炎类型:单纯性12例,化脓性12例,坏疽性1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组织麻醉,做右上腹腹直
肌切口,进腹后对胆囊周围粘连实施分离,充分显露胆囊;直接明确胆囊管位置,可先进行处理,之后切除胆囊,其余则在胆囊底部处切开胆囊全层,长度为0.5~1.0cm,从
该切口位置,将胆囊内容物清除干净,探针引导并对胆囊管进行分离,靠近胆总管
0.5cm处将胆囊管切断,近端进行结扎以及缝扎。
胆囊切除术实施时,在肝脏组织
0.5cm处,将胆囊前壁、后壁全层组织全部切除。
胆囊窝处实施置管引流,术后
24~48 h拔管,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早日恢复,方便进食。
观察组
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体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建立CO2气腹,
常规四孔法操作,放入腹腔镜,用电剪和电凝钩分离粘连,充分显露胆囊,Calot三角容易被周边组织遮住,可用抓钳对周边组织按压,靠近壶腹部处向右上推压胆囊体部,便于充分显露Calot三角区,在三角区粘连分离时,要具备一定张力,若可见清晰的三管-壶腹,先用钛夹将胆囊管钳闭,之后切下胆囊动脉结扎后胆囊。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统计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恢复正常时间),其中肠鸣音恢复正常标准,患者进入病房后,每间隔2 h,责任护
理人员分别在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右上腹处听诊,如有2个上述部位肠鸣音
次数≥3次,表明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
患者入院当天,术前1 d,术后24、 48 h取清晨8:00空腹静脉
血,送交医院化验室,根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观察指标比较对照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5.10±5.50)h、
(49.20±7.01)h、(56.30± 10.84)min、(292.20±16.20)ml、(9.85±2.66)d、(5033.5±116.8)元;观察组分别为(11.15±2.02)h、(24.74±4.10)h、
(71.10±12.59)min、(166.58±21.02)ml、(6.60±1.89)d、(6120.5±137.8)元。
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不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天、术前1 d的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据统计,当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老年患者比较多发,再加上老年患者容易并发多种慢性疾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2]。
临床分析认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生原因为,胆囊管被结石阻塞,出现胆囊内滞留胆汁,继发细菌感染,而出现的急性炎症。
当前临床学者一致认为,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原则[3]。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开始尝试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且被临床广泛接受。
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其优势为操作直观,充分暴露,虽然操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有明显的缺点,如术中出血量大,所作出的手术切口大,不利于手术切口的早日恢复[4]。
而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微创、手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为临床首选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炎症的一个
重要评估标准,也是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机制,主要缘于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分泌。
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患者受损程度,水平越高,表明受损程度越严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受损程度轻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创伤小,应用安全,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关文献】
[1]张福春,丁宝玉,刘新茹.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
管理.中国疗养医学,2014,23(9):815-816.
[2]徐磊先,郭永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的比较.中国民康
医学,2015,27(5):53-54.
[3]郭宝玉.老年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体会.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81-82.
[4]何祥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
志,2014,7(7):25-26.
[5]南旭,李晓娟.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分析.内蒙古中医
药,2014,33(2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