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典故:魑魅魍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魑魅魍魉
【课例】
惺园退士《儒林外史》序:《儒林外史》一书,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
——上海H版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
【典故解释】
典出《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于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杜预注:“魑,山神,兽形;魅,怪物;罔两,水神。
”后以魑魅罔两为山川疫鬼精怪之专名。
【用典提示】
魑魅魍魉,原来或许是某种怪物的名称,如魑魅为山怪,魍魉为水鬼。
后来泛指各种鬼怪。
诗歌中更是指那些为非作歹的人。
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魑魅魍魉徒为耳,妖腰乱领敢欣喜”指那些割据叛乱的人。
李绅《过荆门》、韩愈《谢自然诗》都是批评迷信行为的。
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千魑魅兮万魍魉,欲出不可何闪尸”、苏涣《赠零陵僧》“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则是描写书画作品中表现的怪诞形象。
【相关链接】
1.唐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魑魅魍魉徒为耳,妖腰乱领敢欣喜。
2.唐李绅《过荆门》:愚夫祸福自迷惑,魍魉凭何通百灵。
3.唐韩愈《谢自然诗》: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4.唐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千魑魅兮万魍魉,欲出不可何闪尸。
5.唐苏涣《赠零陵僧》:忽如裴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
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
6.秋瑾《红毛刀歌》:陆专犀象水截蛟,魍魉惊避魑魅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