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 15.28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演练·稳达标
(高考真题)
1.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解析)选A。
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主要是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符合,所以答案为A。
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错误;“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故C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D错误。
2.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析)选C。
1926年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上独裁黑暗,但一些军阀却标榜民主,以此显示在政治上的进步,赢得人心,维系自身地位,这样的历史现象正是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的反映,说明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A、B、D都是现象,不能体现本质。
(模拟预测)
1.(新题速递)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洋务思想
B.实业救国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
D.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选C。
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正式实现了“以民道代天道”,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以法治取代了人治,故C正确。
2.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
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
”其主张的意图是( )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解析)选A。
通过“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可知他主要担心的是贫富不均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由此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社会公平,故A正确。
3.(新题速递)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
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
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解析)选D。
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以偏概全,故B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真正实现,故D正确。
4.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当时
( )
A.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解析)选D。
据材料“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可知作者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D正确。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解析)首先注意分析观点,继承和发展体现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共同点、有一定的联系性,而超越性则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中国特色,
结合了自己的国情,与新经济政策有重大区别;结合材料中中国改革措施、内容分层梳理,从农业改革、商业发展、经济体制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归纳即可。
答案:(1)从农业改革看:邓小平沿着列宁培育农贸市场,走合作社道路的思想,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2)从对商品经济的态度看: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经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3)从所有制政策看:列宁允许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政策。
此外,还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从实践效果看: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列宁的改革是短暂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却不断深化,带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他答案如答出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及两者的关系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