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用两位数乘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两位数乘除”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
用两位数乘除
二、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用两位数乘除”是“上海二期”新教材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8页至第37页上的内容。
“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内容主要安排学生初步认识速度,并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位数乘”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并且掌握了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用两位数除”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整百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并且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三、本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包含:速度、时间、路程;用两位数乘;用两位数除;小练习四个部分。
内容结构如下: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2.通过探究,初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三位数、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位数乘两、三位数为主的乘法,两位数除两、三位数为主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掌握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4.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对结果进行演算。
5.初步会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
1.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4.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演算。
教学难点:
1.对速度、速度单位的理解。
2.理解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的道理。
3.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关键:
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六、课时计划安排
七、典型课例
谁跑得快
——速度的认识
庆华小学张静
教学内容:课本第8~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推理、尝试计算、小组讨论等活动理解速度的含义。
2.知道速度是一个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3.通过多个例证计算,观察、总结、概括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并会利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经历与同伴交流、探究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理解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速度、速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小象、小牛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最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
2.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小象:272米4分钟
小牛:216米3分钟
小熊:216米4分钟
3.揭示:路程,时间。
(板贴)
4.提问:
谁花得时间最短?
谁跑得路程最长?
那谁跑得最快呢?为什么?
5.揭示课题:谁跑得快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推理、计算比较速度的快慢。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
(1)先推理比较小象和小熊,再推理比较小牛和小熊,得出小熊跑得最慢。
(2)然后计算比较小象和小牛每分钟跑的米数,最后得出小牛跑得最快。
2.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的结论是小牛跑得最快。
刚才我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当时间相同,比路程能比出谁快谁慢;当路程相同,比时间也能
比出谁快谁慢;而当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一定要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3.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三个小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进行比较。
小结:时间相同了,都是1分钟,1分钟内谁跑的米数多,谁就跑得快。
4.认识速度单位,读、写及含义。
(1)传授“速度”这个数学名词:象这样小动物每分钟跑的米数我们把它叫“速度”。
(2)传授速度单位的书写结构。
(4)补充两个例证:千米/小时、米/秒
(3)引导学生概括速度概念:到底什么是速度?多少时间内行的路程是速度呢?
揭示概念:每分(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
(4)速度单位的写法。
提问:这些速度单位内的时间这个量有什么特点吗?
板书写法:1分就是每分,1小时就是每小时,可以把1省略,简写成“分”或“时”。
(5)速度单位的读法和表示的含义。
A.引导读法:小象的速度读作六十八米每分,表示小象每分钟跑68米。
B.学生任选一个,同桌互相说一说速度是多少,表示什么含义。
5.引导归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
6.小结:通过比一比三只小动物谁跑得快,我们认识了速度(出示副标题:速度的认识),知道了速度的读法和意义,也知道了已知了路程和和相应的时间,就能求出相应的
速度。
四、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双层火车3小时行了444千米,庞巴迪火车2小时行了332千米,这两辆火车哪辆的速度快?
(1)学生练习,交流几人的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
(注意速度单位的写法)(2)学习速度在线段图上的表示方法:找一找路程、时间、速度。
2.下面哪些数量表示的是速度?用√表示。
90米/分()2小时行600千米()50米()每秒100米()3.(课件出示:三人开车的速度)
(1)比一比:老王和小李谁的速度快?为什么?
老王开车的速度是900米/分,小李开车的速度是1800米/分。
(学生口答)
(2)动脑筋:小李开车的速度是1800米/分,小王开车的速度是20米/秒,谁的速度快?
(讨论)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八、单元检测题
一、口算12%
60×50= 900÷100= 700×10= 70×60-420= 71-28= 24×5= 25×4×5= 560÷70×8= 6000÷100= 90×70= 53×2+47×2= 540÷9-60= 二、竖式计算18%
1050×240= 738÷36=
260×108= 2412÷24=
75×270= 962÷32=
三、递等式计算、能巧算就巧算24%
108×22+778 488+725+212+175
(9280-1972)÷36 125×9÷25
(1276+868)÷32 (765-440)×74
四、列式计算:6%
1、485减去293的差除以16,商是多少?
2、126乘以15除以3的商,积是多少?
五、填空 6%
1、125个98可以看作100个125减去个125。
2、5000dm2= m2 3kg5 g= g
3、,当商与余数相同时,被除数分别是、
和。
六、选择 2%
1、甲是2个6相乘,乙是2个6相加,甲与乙相比较是
A. 甲 > 乙
B. 甲 < 乙
C. 甲 = 乙
2、小象8分钟跑544米,小牛6分钟跑432米,小象与小牛比是
A.小象快
B.小牛快
C.一样快
D.不能比
七、判断 2%
1、1431÷16=88……23,验算方法是88×16+23。
……………………()
2、小巧4分钟步行200米,求小巧步行的速度是多少?算式是:
200×4=800米/分。
…………………………………………………()
八、应用题 30%
1、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有37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
的3倍多2人,音乐小组有多少人?
2、“六一”儿童节前夕,学校图书馆购买一批新书,如果每本书12元,每包有20本,共买
了15包,要花费多少元?
3、为了召开联欢会,小胖和小丁丁采购了一些水果,苹果有60只,是生梨的2倍,苹果和生梨共有多少只?
4、服装厂运来2000米布,制做成人服装用去785米,剩下的布做儿童服装,每套需要
3米,可以做多少套?
5、某车间计划20天完成5400个零件,现要提前两天完成,实际每天必须做多少个零件?
动脑筋
一根钢筋,如果把它锯成3段,要锯8分钟,如果把它锯成9段,要锯多少分钟?
三年级下速度练习卷1
班级()姓名()学号()
一将读法写在()里
300千米/小时()4厘米/分()234分米/小时()90毫米/秒()二计算并写出速度单位
345米÷5分= 505千米÷5小时= 784厘米÷8秒= 三填表
四计算
1、如果路程是685千米, 时间是5小时, 求速度是多少?
()○()=()表示成
2、如果时间是10秒,路程是1000毫米,速度是几?
()○()= ()表示成
三应用题
1、小玲每分钟行40米,8分钟能步行多少米?一刻钟呢?
2、一辆列车3小时行36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3、小欣50米跑的速度是5米/秒,她骑车的速度是跑步速度的2倍,
他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三年级下速度练习2
班级()姓名()学号()
一是非题
1 每分行的路程就叫做速度,那么每小时行的路程也是速度()
2 只要知道路程和时间,就可以求出速度了()
3 六十八千米每小时可以表示成608千米/每小时()
4判断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不仅要看它运动的距离,还要看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速度是由距离和时间两个量决定的()
5 知道路程和速度, 用除法可以求出时间,同样知道时间和速度求路程也可以用除法()
二应用题
1玩具汽车在 12 秒内运动了6米,它的速度是多少?
2 拖拉机 2 小时行驶了 50 千米,它的速度是多少?
3 小杨家离学校有3千米,她爸爸自行车的速度是3米/分,她每天在路上化多少时间到校?
4 妈妈开车去单位要化50分钟,轿车的速度是2千米/分,妈妈单位离家有多远?
5 东东乘的轮船在江里行了200分钟,轮船的速度是465米/分,那么轮船行了多少米呢?
速度、路程、时间
第一教时:速度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8~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推理、尝试计算、小组讨论等活动理解速度的含义。
2.知道速度是一个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3.通过多个例证计算,观察、总结、概括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并会利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经历与同伴交流、探究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理解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速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a)出示情境图:小象、小牛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最快
的问题而争
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
b)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小象:272米4分钟
小牛:216米3分钟
小熊:216米4分钟
3.揭示:路程,时间。
(板贴)
4.提问:
谁花得时间最短?
谁跑得路程最长?
那谁跑得最快呢?为什么?
5.揭示课题:谁跑得快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推理、计算比较速度的快慢。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
(1)先推理比较小象和小熊,再推理比较小牛和小熊,得出小熊跑得最慢。
(2)然后计算比较小象和小牛每分钟跑的米数,最后得出小牛跑得最快。
2.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的结论是小牛跑得最快。
刚才我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当时间相同,比路程能比出谁快谁慢;当路
程相同,比时间也能比出谁快谁慢;而当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
一定要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3.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三个小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进行比较。
小结:时间相同了,都是1分钟,1分钟内谁跑的米数多,谁就跑得快。
4.认识速度单位,读、写及含义。
(1)传授“速度”这个数学名词:象这样小动物每分钟跑的米数我们把它叫“速度”。
(2)传授速度单位的书写结构。
(4)补充两个例证:千米/小时、米/秒
(3)引导学生概括速度概念:到底什么是速度?多少时间内行的路程是速度呢?
揭示概念:每分(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
(4)速度单位的写法。
提问:这些速度单位内的时间这个量有什么特点吗?
板书写法:1分就是每分,1小时就是每小时,可以把1省略,简写成“分”或“时”。
(5)速度单位的读法和表示的含义。
A.引导读法:小象的速度读作六十八米每分,表示小象每分钟跑68米。
B.学生任选一个,同桌互相说一说速度是多少,表示什么含义。
5.引导归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
6.小结:通过比一比三只小动物谁跑得快,我们认识了速度(出示副标题:速度的认识),知道了速度的读法和意义,也知道了已知了路程和和相
应的时间,就能求出相应的速度。
四、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双层火车3小时行了444千米,庞巴迪火车2小时行了332千米,这两辆火车哪辆的速度快?
(1)学生练习,交流几人的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
(注意速度单位的写法)
(2)学习速度在线段图上的表示方法:找一找路程、时间、速度。
2.下面哪些数量表示的是速度?用√表示。
90米/分()2小时行600千米()50米()每秒100米()
3.(课件出示:三人开车的速度)
(1)比一比:老王和小李谁的速度快?为什么?
老王开车的速度是900米/分,小李开车的速度是1800米/分。
(学生口答)
(2)动脑筋:小李开车的速度是1800米/分,小王开车的速度是20米/秒,谁的速度快?(讨论)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路程相同,比时间;
时间相同,比路程;
路程、时间都不同,比他们的速度。
第二教时: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1、会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求路程、时间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路程和时间。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有关行程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各种不同的速度,并说一说这些速度的含义
书第10页下面3个
2、算一算:一辆拖拉机的速度(书第10页)
3、想一想:怎样求速度?
二、探究新知:
1、求路程
①出示第3题:读一读,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②31米/秒是什么意思?7秒钟能跑多少米怎样算呢?
③学生独立尝试
④反馈交流,并演示课件
⑤如果8秒钟跑多少米呢?10秒钟呢?100秒钟呢?
⑥说一说怎样求猎豹跑得路程
小结:路程=时间×速度
2、求时间
①出示第4题:读一读,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②跑774米花多少时间就是求什么呢?
③学生独立尝试
④反馈交流,并演示课件
⑤说一说怎样求时间
小结:时间=路程÷速度
3、试一试
①出示表格,说一说,表格中告诉你什么?让你算什么?
②怎样来算?
③学生独立完成
④反馈:重点交流关系与单位名称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单位混淆;2、计算时,忽略单位的对应问题,如:7分钟×30米/秒。
第三教时:练习课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时 45米/分 96千米/秒 140千米/时
2、复习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二、练习活动
1、填表P11: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注意单位)你是怎样算的?
2、实际运用:
(1)填表:
(2)应用
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
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 学生独立练习
B. 反馈
三、总结
一、读一读:
240米/秒315千米/时94米/分
二百四十米每秒
428厘米/秒89千米/分钟987米/小时
二、写一写:
每分钟25千米每小时780米每秒333米
25千米/分钟
每天12千米每秒12米每分钟120分米
三、判断题:
1、鲸鱼速度85千米/时。
读作:每小时85千米…………………………()
2、单级火箭的速度是27千米/秒。
读作:27千米每秒…………………()
3、小明和小丁丁比赛跑步,小明3分钟跑600米,小丁丁5分钟跑800米。
小
丁丁比小明跑得快………………………………………………………()4、小亚和小巧从学校到少年宫,小亚用25分钟走完全程,小巧走完全程用了
28分钟,小亚比小巧走得慢……………………………………………()
四、应用题:
1、一艘轮船8分钟行了4千米,它的速度是多少?
2、体育课进行50米跑步测试,小巧用了10秒,她每秒跑多少米?
3、一条航线总长220千米,飞机飞完全程需要20分钟,那么飞机每小时飞行多
少千米?
一、读一读:
300千米/小时4厘米/分
234分米/小时90毫米/秒
二、算一算,填表:
三、判断题:
1、袋鼠4小时跑了276千米的路程,袋鼠的速度是69千米。
……………()
2、汽车6小时行驶480千米,它的速度是80米/时。
…………………()
3、小丁丁每分钟走1000米。
………………………………………………()
4、1辆汽车的速度是2千米/分,它1小时行的路程是120千米。
……()
四、应用题:
1、小玲每分钟行40米,8分钟能步行多少米?半小时呢?
2、一辆列车3小时行36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3、小杨家离学校有3千米,她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3米/秒。
她每天早上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到学校?
三数(下)练习 姓名( )
一、算一算:
17×19=( )×19+( )×19=( )
24×58=( )×58+( )×58=( )
62×21= 62×( )+ 62×( )=( )
47×36= 47×( )+ 47×( )=( )
二、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m ):
三、单位换算:
9dm 2=( )cm 2 6m 2=( )dm 2 800cm 2=( )dm 2 30000dm 2=( )m 2 50m 2=( )cm 2 5km=( )m
( )m=3600cm ( )mm=20dm
四、应用题:
1、玩具汽车在 12 秒内运动了6米,它的速度是多少?
2、小丁丁家离学校800米,他从学校回家走了10分钟,又用同样速度从家去少年宫走了20分钟,小丁丁家离少年宫多远?
3、一辆汽车以30米/秒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要在9:20到达距离甲地540千米的乙地,它应该( ):( )出发。
(填出发时间)
4 5
10 3 2 6 8 2 2
整十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正确。
14×6= 3×20= 46×2= 4×25= 80×5= 33×3= 6×15= 24×5= 700×8= 5×600=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呈现小猴骑自行车前往体育场参加“动物运动会”的情景图。
师:动物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你能从图上知道哪些数学条件?
2、看!小猴从家出发。
骑自行车前往体育场。
小猴家离体育场究竟有多远?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0×92或92×30)
3、你怎么知道小猴骑车行驶的时间是30分钟?(从7时到7时半,经过了30分钟。
)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小猴家和体育场之间的路程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2、总结方法:
因为3×92=276
所以30×92=2760
归纳: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与两位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这样比较方便。
(三)练一练
23×20 50×47
70×52 500×47
44×80 5000×47
三、巩固新知
1、完成书本第12页练习:像小巧那样计算。
2×43= 18×5= 6×91= 72×6=
20×43= 18×50= 60×91= 72×60=
200×43= 18×500= 600×91= 72×600=
(1)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说说你是用怎样的办法算得又快又对。
(重点讲解第二组)
2、在○里填上“>”、“<”或“=”。
30×28 ○38×20 45×60○60×45 24×50○25×40
85×20 ○850×2 16×500○600×15 700×24○2100÷3
3、抢答:(略)
4、完成练习册第5页。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如:16×500=800,他们会将16×5=80后的“0”也算成末尾添加的0。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第一教时:横式算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P14、15
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横式计算。
3.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它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最合理的分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呈现小刺猬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情景图。
师:瞧!动物运动会的团体操比赛开始了。
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14行。
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谁会列式?
板书:14×12
2、请你估一估,参加团体操比赛的小刺猬大约有多少只?
交流:14×10=140
参加团体操比赛的小刺猬大约140只,比140只要多。
估算方法:大、小、大
积大、估小、选大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那究竟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了团体操比赛?你能想办法算一下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
14×12 14×12
=14×3×4 =14×10+14×2
=42×4 =140+28
=168 =168
14×12 14×12
=20×12—6×12 =5×12+9×12
=240—72 =60+108
=168 =168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交流算法的思路,还让
学生进行了互相学习。
]
2、比较上述4种算法,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最方便?
3、小结:第二种算法即将其中一个因数分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分别与另
一个因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
三、运用发展、巩固新知
1、练一练:
43×37
(1)尝试计算。
(2)交流算法。
2、完成第14页练习
17×29 47×73 53×67
=17×20+17×□ =47×□+47×□ =
= = =
= = =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
(1)26×42 38×72 54×29
=20×42+6×42 =38×7+38×2 =54×30-54 =84+252 =266+76 =1620-54
=336 () =342 () =1566 ()
小结:这些判断题除了用分拆的方法来检验其是否正确,还可以用估算直接来帮助我们检验。
四、总结质疑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组内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利用分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来计算的方法是最优的。
对于学生也要分层要求,能力强的多掌握几种,一般情况只要求掌握分拆方法即可。
一、用分拆的方法计算:
28×35 94×13 56×48
= = =
37×82 29×36 17×64
= = =
二、应用题:
1、学校买来一批故事书,平均分给12个班,每班分到16本,这批故事书共
多少本?
2、同学们植树,每行种25棵,已经种了14行,再种36棵就完成任务,一共要
种多少棵树?
一、用分拆的方法计算:
128×35 94×213 456×48 = = =
37×682 729×36 17×642 = = =
二、列式计算:
1、29个134相加的和是多少?
2、两个25相乘的积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222,另一个因数是30,积是多少?
第二教时: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P16 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竖式计算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3.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1、横式计算:(口答)
a、43×32
b、38×21
=43×30+43×□ =38×□+38
= =
2、你们能把a、b题的横式计算改写为竖式计算吗?分两组试试看。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二、合作共赢
1、讨论:
展示各种不同的算法,将答案正确的做法一起讨论。
2、总结:
A、填一填
4 3
× 3 2
3 0 1 ……()×()
8 6 0 ……()×()
1 1 6 1 ……()+()
与横式计算比较,发现了什么?——将横式上的算法合并起来了,更简洁了。
B、师:老师看到在计算过程中,有同学把129后面的0省去了,这样确
实简便了,你知道那里的0为什么可以省去吗?
4 3
× 3 2
3 0 1
8 6 ……………表示86个十
1 1 6 1
师:因此,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C、谁来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投影: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再次与横式计算相比较,感受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及竖式计算的便利。
D、独立完成b、38×21
交流订正
比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竖式计算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竖式计算的区别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1 7 4 7
× 2 9 × 7 3
□□□……()×()□□□……()×()□□□…………()×()□□□………表示()个()□□□□□□□□
2、先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竖式计算。
12×13 27×23 55×44
3、动物医院。
(课本第16页)
4、方框里填几:
1 □□ 8
×□ 2 × 4 □
□ 8 □□ 8
□□□□ 2
□ 0 8 □□ 2 8
四、总结评价,体验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竖式计算的教学起点是横式计算方法以及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竖式方法,所以在引入竖式计算的书写及计算顺序时是以竖式为起点,而横式方法是用来理解算理的。
第三教时:竖式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4×5+8= 3×4+5= 6×8+6=
9×2+3= 5×5+5= 7×9+1=
二.先估一估积大约是多少?再列竖式计算。
14×22= 16×22= 78×22=
68×24= 68×46= 68×68=
三.改错(动物医院)书P17
4 5 7 8 3 9
×1 1 ×2 3 ×9 5
4 5 2 3 4 1 9 5 4 5 1 4 1 6 3 5 1 9 0 1 4 3 9 4 3 6 0 5
改错处方:
(先判断错在哪里,然后纠错)
四.作业
一、估算:
1、35×18的积大于(),接近()。
2、54×21的积大于(),接近()。
3、24×66的积大于(),接近()。
4、58×32的积大于(),接近()。
5、17×79的积大于(),接近()。
6、46×13的积大于(),接近()。
1、42×16的积小于(),接近()。
2、83×23的积小于(),接近()。
3、79×32的积小于(),接近()。
4、123×25的积小于(),接近()。
5、42×216的积小于(),接近()。
6、426×31的积小于(),接近()。
二、用横式方法计算:
35×18 72×27 49×61
= = =
三、列竖式计算:
35×18= 72×27= 49×61= 360×9=
一、横式计算:
135×18 72×127 249×61
= = =
二、竖式计算:
13×27= 49×65= 98×120= 44×83=
三、填空:
1、76×59的积大于(),接近()。
2、135×42的积小于(),接近()。
3、305米/秒读作(),表示()。
4、900dm=()m 900dm2=()m2
四、应用题:
1、一辆汽车上午以52千米/时的速度行了3小时,下午又以同样的速度行了4小时,这辆汽车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2、学校组织400位同学外出参加社会实践,安排了载客38人的小客车12辆。
这样能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座位吗?
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教学内容:18――19页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乘法笔算。
2.理解用因数哪一位上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道理。
知道乘得的数满几十,需向前一位进几。
3.掌握因数中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能正确的进行因数中有0的乘法笔算。
4.培养学生在计算前先估算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因数中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定位、积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1×50 16×40 70×13
18×700 140×50 40×180
6×2+8 3×7+4 4×7+5
6×8+7 4×8+9 6×6+6
7+5+8 8+9+7 9+6+5
2.先估算结果,再计算
34×26 43×56
师:(1)说说计算步骤是什么?
(2)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乘法的计算,看小动物又为我们准备了什么?二.探究新知:
1.出示17页主题图。
(1)说说主题图提供了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