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欣赏·评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作品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教材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现代的多幅绘画作品,同时还有外国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学习装饰色彩、写实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色彩表现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体会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领会色彩这种艺术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学习三种色彩表达方式的形式及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区分不同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
【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领略大自然的自然景观,感受自然界当中的色彩魅力。
请学生说一下对图中景致最大的感受——色彩鲜艳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美术作品中,引出课题《色彩的感染力》
二、发展阶段:
1、通过欣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进而感受装饰性色彩的特点:
分析介绍千里江山图的画面造型特点:造型刻画的细致入微,山河交错。
亭台楼阁,石磨长桥的静景与捕鱼、游玩等动景相结合。
引出学生思考《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师:王希孟在造型表现上刻画的细致入微,那在色彩表现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现实当中的苍林绿树,哪一副作品中的色彩多,哪一副图片中的色彩少呢?
生:现实生活中的山水颜色更多一些
师:《千里江山图》运用了那些色彩?
生:石青、石绿、赭石
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介绍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色彩特点。
引导学生猜测王希孟的创作过程:将自然界当中的万千色彩概括成石青、石绿、赭石等三种颜色。
引导出装饰性色彩的特点:种大幅度的概括、提炼,具有浪漫抒
情风格的色彩表达方式称之为装饰性色彩。
2、通过欣赏莫奈的《干草垛》感受写实性色彩的特点:
对比王希孟在家伏案作画的绘画方式,提出有些画家用写生的方式开始在大自然中作画,引导学生看视频,猜一下视频中隐藏着哪位大师的作品。
生:思考、联想
师:这是老师从刚才的视频中找到的三幅作品,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三幅作品的色彩感觉和课本上哪一副作品比较像?
生:莫奈的《干草垛》
展示干草垛系列组图,并做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简单的干草垛莫奈能画一年。
学生分小组讨论,举手回答,引导学生感受系列组图的色彩不同,找到原因——因为一年四季,一天当中不同的时刻太阳光线发生变化,呈现我们的视觉感受不一样。
进一步欣赏莫奈的干草垛,引导学生判断作品创作的季节和时间段,说明莫奈真实客观的记录了色彩变化,进而引导出写实性色彩:对客观对象的真实色彩进行记录和描绘的色彩表达方式。
3、通过欣赏罗尔纯的《土地》感受表现性色彩的特点
将《土地》与《干草垛》进行色彩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两者之间的色彩表达有啥不同。
欣赏罗尔纯的其他作品感受整组作品的色彩特点。
师:如果让你们用一个颜色就概括整组作品带给你们最强烈的感
受,是哪个颜色?
生:红色
师:为什么到处都是红色?
介绍罗尔纯的背景:家乡是湖南湘乡,典型的红色土壤,引导学生理解罗尔纯的作品之所以到处都充斥着红色是因为罗尔纯想表达对于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进而引出表现性色彩的特点: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的色彩表达方式。
4、总结回顾一下三种色彩表达方式的特点
5、课堂小练:
从两组作品中找出与其他作品色彩表达方式不同的作品。
其中重点介绍一下《乌鸦群飞的麦田》,通过介绍凡高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理解这幅作品属于表现性作品。
三、随堂实践
(1)用软件为学生随堂演示,让学生判断一下色彩表达方式。
(2)给学生布置课堂活动作业:让学生任选一种色彩表达方式,分小组完成创作:概括提炼的装饰色彩、真实描绘的写实色彩、表达主观情感的表现色彩进行色彩表达。
每个小组选出1-3幅代表作品上台展示
(3)作业点评,自评,互评穿插进行
(4)对学生作业进行总结评价
四、课堂小结:
生活,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天都会展示给我们绚丽的
景观。
清晨,天边露出粉红色的曙光,黄昏,红彤丹的晚雷染红了无垠的天空,夜晚,月光用银白为大地罩上层轻纱。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点缀着每一个时刻,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色彩,才让我们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希望同学们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在姹紫嫣红中感受生命的热情。
《色彩的感染力》效果分析
本课图文并茂,情感教育到位;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明确,学生通过欣赏、小组活动、实践等活动,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和写实性色彩的特点,并且能够判断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
同时可以用不同的创作形式创作出不同的色彩表现形式的作品,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激发了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艺术表达的能力。
《色彩的感染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作品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教材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现代的多幅绘画作品,同时还有外国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
教师通过引导学
生鉴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学习装饰色彩、写实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色彩表现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体会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领会色彩这种艺术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色彩的感染力》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对色彩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够初步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发挥的作用,但对绘画作品中怎样进行色彩表达还没有清晰的理论认知,这节课虽然是欣赏评述课程,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也设置了色彩表达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三种色彩表达方式的特点。
所以教学先结合大量色彩多变的自然景色感受色彩的魅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进美术作品。
通过视频、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色彩表达的特点。
在分析画家如何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时,为学生提供他们可能匮乏的画家个人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等背景资料,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另外,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大家来找茬,检查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特别设置了创作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不同的色彩表达方式,最后的点评环节更是进一步巩固这节课学习的三种色彩表达方式的特点。
尽量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色彩的感染力》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欣赏课满堂进行作品分析和理解难免显得有些枯燥,学生可能兴趣不会特别大,所以在通过作品介绍渗透色彩的三种表现形式的时候,我本着作品可以不多,但是必须典型的原则。
只选取了《千里江山图》、《干草垛》、《土地》进行重点讲解。
然后在大家来找茬的环节通过罗列其他的美术作品检测学生对三种色彩表达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尽量给学生留出了大部分时间进行实践创作,在创作中感受色彩的魅力,以及三种不同色彩表达方式的不同,再通过师评、自评、互评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不足之处,课本内容比较丰富,课堂时间有限,有些作品没有做重点讲解,比如凡高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设置在了课堂练习环节中,进行了粗略的讲解,还有印象主义的特点,在介绍莫奈的时候有提到过,但是没有做重点的讲解。
时间如果更充分的话,应该还是进一步强调一些知识点,再丰富一下课堂的美术作品的设置,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色彩的感染力》测评练习
一、课堂练习:
1、下面一组图片哪一种色彩表达方
式和其余的不同:
2、下面一组图片哪一种色彩表达方式
和其余的不同:
二、创作实践:
1、任选一种色彩表达方式,分小组完成创作:概括提炼的装饰色彩、真实描绘的写实色彩、表达主观情感的表现色彩进行色彩表达
2、每个小组选出1-3幅代表作品,自我进行点评
《色彩的感染力》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创作等学习方式。
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