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统计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乙市 100.0
85.0 60.0 57.0 42.0 14.0
8.0 4.0
1/10
100
甲市
90
乙市
80
70 死 亡 60 率 ( 50
万 40 )
30
20
10 0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年份 图 3 某省甲、乙两市产 1980-1987 年产妇产褥感染死亡率
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同一指标小数点位数应一致,小数点位置
应对齐。 表格内不留空格,无数字时用“—”表示;
缺失数字时用“…”表示。
备注:
不是表格的主要研究内容,但又需要在列 表时表达的内容称之为备注。
备注不列在表格内,列在表格的底线 下。如表内有需要注明的内容,先用 “*”在表内做出标记,把需要表达的 内容在底线下加以说明。
适用于描述数值变量资料或连续性资料。
绘制方法:
画出纵横与横轴,横轴表示时间或其它变量,纵轴表示相 应事物或现象的指标数值大小。
纵、横轴都为算术尺度(即纵标轴上相同的几何距离表示 相同的数值大小)。且纵轴尺度一般从0开始。
坐标平面内的图线为不同时点或变量值点相应事物的指标 实际数值大小的连接线折线,不能人为改为光滑曲线。
统计地图
统计地图是用点、线、颜色、图象等表 示事物数量地理分布的地图,并附图例 注明各部分所代表的数量大小。
统计地图直观地展示了某事物的数量在 地域上的分布。
年份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合计
病例
数
17 13 15 15 12 72
住院期
急性期
死亡 病死
死亡 病死
人数
8 5 7 6 4 30
率(%)勇于开始人,数才能率找(到%成)
47.1 功的路 7
41.2
38.5
4
30.8
46.7
6
40.0
40.0
6
40.0
33.3
4
33.3
41.7
表4 年份 1950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某地居民 1950~1966 年伤寒与结核病死亡率(1/10 万)
伤寒
结核病
31.3
174.5
22.4
157.1
18.0
142.0
9.2
127.2
5.0
97.7
3.8
71.3
1.6
59.2
0.8
46.0
统计表统计图
2021/5/23
统计表与统计图是统计描述的 一种重要工具。
第一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 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达统计分析结果的数据和指标。
标题
标目
统计表的结构
线条
数字
备注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表号 横标目名称
横标目
合计
标题 纵标目
数字
二、统计表的编制要求
要重点突出,一张表格一般只表达一个中心内容。 要主谓分明,层次清楚。 就简洁明了,一切文字、数字和线条应尽量从简。 统计表编制完成后,从左向右读依次横标目 (主语)和纵标目(谓语),应构成完整的一句话。
同一坐标平面内不要太多条的折线(<5条),而且最好不 同的折线用不同的线型或颜色区分开并用图例说明。
表 3 某省甲、乙两市 1980~1987 年产妇产褥感染死亡率(1/10 万)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甲市 96.0 82.0 75.0 63.0 32.0 18.0 16.0
住院期死亡 总例数 (3)
8 5 7 6 4 30
急性期 住院期总病死 急性期病
死亡数
率(%)
死率(%)
(4) 勇功于的(开路5)=始(3,)/才(2)能找到(6成)=(4)/(2)
7
47.1
41.2
4
38.5
30.8
6
46.7
40.0
6
40.0
40.0
4
33.3
33.3
27
41.7
37.5
表 2 1964 -1968 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修改表)
三、统计表的种类
统计表可简单地分为简单表和复合表两大类。
➢ 简单表:指被研究对象只按单一特征或标志分组 的表格。
表 11-1 某地某年流行性脑脊髓炎各病型的病死率(%)
病型 菌血型
脑型 混合型
合计
患病人数 126 883 982 1991
死亡人数 9 51 28 88
病死率(%) 7.14 5.78 2.85 4.42
用横轴标目和纵轴标目说明横轴和纵轴的 指标和度量单位。
一般将两轴的起始点即原点处定为0,但也 可以不定为0。横轴尽度从左向右,纵轴 尽度从下到上。
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以5:7或7:5。
统计图要用不同线条和颜色表达不同事 物或对象的统计指标时,需要在图的右 上角空隙处或图的下方与图标题中间位 置附图例加以说明。
➢ 复合表:指被研究对象按两个(或两个以 上)特征分组的表格。如表 11-2,将被研 究对象按疾病种类和性别两个特征结合 起来分组,故称为复合表。
表 11-2 某市 45 岁以上知识分子常见病的患病率(%)
疾病种类
高血脂症 高血压 脂肪肝 糖尿病 冠心病
男性
2000 年
2005 年
32.16
38.34
半对数线图
是线图的一种,其横轴为算术尺度,纵轴为对数尺度。 用于反映事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发展变化速度,或用
于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发展变化速度。 当相互比较的事物间绝对数量上相差较大时,普通线图
难以同时表达出变化趋势,这时可采用半对数线图。 其绘制方法与普通线图类似,只需其纵轴取对数尺度。
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统计图
直条图
普通线图 百分条图 条半图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 线 图 圆图
百分条图
直方图
散点图
统计地图
直条图
用等宽的直条长短来代表按属性分类的资 料各类别统计指标的大小,表示它们之间 的对比关系。
条图分单式直条图和复式直条图两种。
绘制方法:
一般以横轴为基线,表示各个类别;纵轴表示统计指 标数值大小。
67.0
126.3
68.0
117.8
63.1
117.4
61.0
131.8
71.3
121.1
66.3
120.0
68.3
116.3
61.5
124.3
67.1
130.0
71.9
(cm)
72
70
坐 68 高
66
64
62
60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身高(cm) 11 名 8 岁男孩身高与坐高的散点图
标题:
概括表的主要内容。 一般包括研究资料的时间、地点、观察单位数
和研究内容。 写在表的上端中央。
标目:
标目是表格内的项目,标目的文字应简明,有 度量单位时应注明。
标目分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标目位于表最左侧,说明横行的数字涵义,
是表的主语位置,是被研究对象的分组。 纵标目位于表的右上方,说明纵列数字的涵义,
直方图的各直条间不留空隙。
对于等组距的连续性变量频数分布资料,各直条间的宽度 相等且等组距,直条的面积表示频数;对于不等组距的连 续性变量频数分布资料,则应先将不等组距的各组段内的 频数折算为等组距频数(即用每一组段内的实际频数除以 每一组段的实际组距,得到每一组段单位组距的理论频数 即等组距频数),以折算后的频数绘制直方图。
绘制方法: 先绘制一圆,将每一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乘以3.6 度得圆周角在圆内画扇形。此时,整个圆的面 积相当于100%,圆周角为3.6度的扇形面积为 1%,所以,我们可以在整个圆内用事物各组成 部分所占的扇形面积大小反映各组成部分的构 成情况,即事物构成的百分比。 以时钟9点或12点的位置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 在圆内按各部分的自然顺序或大小顺序排列各 扇形(各扇形同一圆心,且相邻扇形间不能留 空隙)。
24.32
19.68
8.64
7.65
5.24
5.34
3.26
4.68
女性
2000 年
2005 年
31.68
26.15
21.92
20.37
7.92
6.31
6.27
4.82
3.87
3.52
四、不良统计表的修改举例
表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各年存活及死亡情况 (原表)
年份 (1)
病例数 (2)
1964 17 1965 13 1966 15 1967 15 1968 12 合计 72
纵轴尺度从0开始,中间不应间断;在同一图内,应 该用相同的尺度单位来衡量同一类统计指标的大小。
各直条的宽度应相等,不同类别间直条间隙的宽度应 与直条的宽度相等或为直条宽度的1/2。
复式直条图绘制方法基本如前述,但不同的是复式条 图不同类别的直条以组为单位,每一组内包括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直条,每一直条表示同一性质的不同指标, 每一直条表示的指标应用图说明,同一组内直条不留 空隙。
0.3
37.5
200
100
5400 30
20
死 亡
10
率(
5
4
3
万
2
)
1
结核 伤寒
1/10
.5 .4 .3 .2
.11950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年份
图 4 某地 1950-1960 年伤寒与结核病死亡率
圆图
表示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即各部分的构 成情况 。
60 55
50
()
发 40 病 率 30 ‰
20
10
0
39
19
甲
乙
丙
图 1 三城市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比较
30
25
死 20 亡 率 15 ‰
10
24 20
28 21
89 年 90 年
()
5
0
男婴
女婴
图 2 某地 1989 年与 1990 年男女婴儿死亡率比较
普通线图
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 势,或某一现象随另一现象的变化情况。
圆内各扇形应用不同的图案或颜色表示以示 区分并附以图例,在每一扇形内应注明文字 及百分比。
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类似的资料相比较, 则绘制的各圆应大小一样,且各部分的排列 次序也要一致,以利比较分析。
百分条图
也是一种构成比图。 直条的总长度为100%,直条中各段长度表示事
物的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即构成情况,各部 分用不同的图例表示。
是表的谓语位置,是研究被研究对象的各项指 标。
线条:
统计表至少要有三条横线,即表格的顶线和底 线及纵标目下的横线三条线。当有合计栏时, 在合计栏上面还有一条合计栏线;当表格是组 合表时,在总标目和次标目之间还有短横线。
表格中没有竖线,也没有斜线。 横标目与横标目之间不需要用横线隔开。
数字:
120名7岁男孩身高直方图
散点图
散点图用点的位置表示两变量间的数量 关系和变化趋势。
两坐标轴尺度都不要求从0开始。 适用于描述双变量资料。
对象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某地 11 名 8 岁男孩身高(cm)与坐高的关系(cm)
身高
坐高
120.0
65.9
127.5
绘制方法:
先绘制一百分度标尺,尺度分成10格,每格代表10%, 总长度为100%,尺度可放在图的上方或下方。
绘制一直条,全长等于标尺的总长度,宽度可任意选 择,以直条的相对长度的大小代表事物各个组成部分 所占的百分比。
直条内各部分要用图例区分开,并在直条各部分内注 明文字和百分比。
直条各部分可由百分比大小或习惯顺序从左向右顺序 排列。
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类似的资料,需要比较它们 的构成情况,则可在同一百分标尺下绘制多个直条, 各直条间留有一定空隙,每一直条内各部分排列次序 要一致。
直方图
直方图是用矩形直条面积表示数值变量资料或连 续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或频率)分布。
绘制方法: 以横轴表示被研究的变量,纵轴表示变量分布 在各个组段内的频数或频率。 纵轴一般从0开始,横轴一般从比被研究变量 最小值或稍小的一个值开始。
27
37.5
第二节 统计图
统计图是一种更形象的统计描述工具,它 是用直线的升降、直条的长短、面积的大小、 颜色的深浅等各种图形来表态统计资料的分析 结果。
制图的原则
要有标题:
标题要概括图形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标题应包括研究资料的时间、地点和研究容。 标题一般写在图形的下端中央。
统计图般有横轴和纵轴
乙市 100.0
85.0 60.0 57.0 42.0 14.0
8.0 4.0
1/10
100
甲市
90
乙市
80
70 死 亡 60 率 ( 50
万 40 )
30
20
10 0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年份 图 3 某省甲、乙两市产 1980-1987 年产妇产褥感染死亡率
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同一指标小数点位数应一致,小数点位置
应对齐。 表格内不留空格,无数字时用“—”表示;
缺失数字时用“…”表示。
备注:
不是表格的主要研究内容,但又需要在列 表时表达的内容称之为备注。
备注不列在表格内,列在表格的底线 下。如表内有需要注明的内容,先用 “*”在表内做出标记,把需要表达的 内容在底线下加以说明。
适用于描述数值变量资料或连续性资料。
绘制方法:
画出纵横与横轴,横轴表示时间或其它变量,纵轴表示相 应事物或现象的指标数值大小。
纵、横轴都为算术尺度(即纵标轴上相同的几何距离表示 相同的数值大小)。且纵轴尺度一般从0开始。
坐标平面内的图线为不同时点或变量值点相应事物的指标 实际数值大小的连接线折线,不能人为改为光滑曲线。
统计地图
统计地图是用点、线、颜色、图象等表 示事物数量地理分布的地图,并附图例 注明各部分所代表的数量大小。
统计地图直观地展示了某事物的数量在 地域上的分布。
年份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合计
病例
数
17 13 15 15 12 72
住院期
急性期
死亡 病死
死亡 病死
人数
8 5 7 6 4 30
率(%)勇于开始人,数才能率找(到%成)
47.1 功的路 7
41.2
38.5
4
30.8
46.7
6
40.0
40.0
6
40.0
33.3
4
33.3
41.7
表4 年份 1950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某地居民 1950~1966 年伤寒与结核病死亡率(1/10 万)
伤寒
结核病
31.3
174.5
22.4
157.1
18.0
142.0
9.2
127.2
5.0
97.7
3.8
71.3
1.6
59.2
0.8
46.0
统计表统计图
2021/5/23
统计表与统计图是统计描述的 一种重要工具。
第一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 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达统计分析结果的数据和指标。
标题
标目
统计表的结构
线条
数字
备注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表号 横标目名称
横标目
合计
标题 纵标目
数字
二、统计表的编制要求
要重点突出,一张表格一般只表达一个中心内容。 要主谓分明,层次清楚。 就简洁明了,一切文字、数字和线条应尽量从简。 统计表编制完成后,从左向右读依次横标目 (主语)和纵标目(谓语),应构成完整的一句话。
同一坐标平面内不要太多条的折线(<5条),而且最好不 同的折线用不同的线型或颜色区分开并用图例说明。
表 3 某省甲、乙两市 1980~1987 年产妇产褥感染死亡率(1/10 万)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甲市 96.0 82.0 75.0 63.0 32.0 18.0 16.0
住院期死亡 总例数 (3)
8 5 7 6 4 30
急性期 住院期总病死 急性期病
死亡数
率(%)
死率(%)
(4) 勇功于的(开路5)=始(3,)/才(2)能找到(6成)=(4)/(2)
7
47.1
41.2
4
38.5
30.8
6
46.7
40.0
6
40.0
40.0
4
33.3
33.3
27
41.7
37.5
表 2 1964 -1968 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修改表)
三、统计表的种类
统计表可简单地分为简单表和复合表两大类。
➢ 简单表:指被研究对象只按单一特征或标志分组 的表格。
表 11-1 某地某年流行性脑脊髓炎各病型的病死率(%)
病型 菌血型
脑型 混合型
合计
患病人数 126 883 982 1991
死亡人数 9 51 28 88
病死率(%) 7.14 5.78 2.85 4.42
用横轴标目和纵轴标目说明横轴和纵轴的 指标和度量单位。
一般将两轴的起始点即原点处定为0,但也 可以不定为0。横轴尽度从左向右,纵轴 尽度从下到上。
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以5:7或7:5。
统计图要用不同线条和颜色表达不同事 物或对象的统计指标时,需要在图的右 上角空隙处或图的下方与图标题中间位 置附图例加以说明。
➢ 复合表:指被研究对象按两个(或两个以 上)特征分组的表格。如表 11-2,将被研 究对象按疾病种类和性别两个特征结合 起来分组,故称为复合表。
表 11-2 某市 45 岁以上知识分子常见病的患病率(%)
疾病种类
高血脂症 高血压 脂肪肝 糖尿病 冠心病
男性
2000 年
2005 年
32.16
38.34
半对数线图
是线图的一种,其横轴为算术尺度,纵轴为对数尺度。 用于反映事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发展变化速度,或用
于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发展变化速度。 当相互比较的事物间绝对数量上相差较大时,普通线图
难以同时表达出变化趋势,这时可采用半对数线图。 其绘制方法与普通线图类似,只需其纵轴取对数尺度。
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统计图
直条图
普通线图 百分条图 条半图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 线 图 圆图
百分条图
直方图
散点图
统计地图
直条图
用等宽的直条长短来代表按属性分类的资 料各类别统计指标的大小,表示它们之间 的对比关系。
条图分单式直条图和复式直条图两种。
绘制方法:
一般以横轴为基线,表示各个类别;纵轴表示统计指 标数值大小。
67.0
126.3
68.0
117.8
63.1
117.4
61.0
131.8
71.3
121.1
66.3
120.0
68.3
116.3
61.5
124.3
67.1
130.0
71.9
(cm)
72
70
坐 68 高
66
64
62
60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身高(cm) 11 名 8 岁男孩身高与坐高的散点图
标题:
概括表的主要内容。 一般包括研究资料的时间、地点、观察单位数
和研究内容。 写在表的上端中央。
标目:
标目是表格内的项目,标目的文字应简明,有 度量单位时应注明。
标目分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标目位于表最左侧,说明横行的数字涵义,
是表的主语位置,是被研究对象的分组。 纵标目位于表的右上方,说明纵列数字的涵义,
直方图的各直条间不留空隙。
对于等组距的连续性变量频数分布资料,各直条间的宽度 相等且等组距,直条的面积表示频数;对于不等组距的连 续性变量频数分布资料,则应先将不等组距的各组段内的 频数折算为等组距频数(即用每一组段内的实际频数除以 每一组段的实际组距,得到每一组段单位组距的理论频数 即等组距频数),以折算后的频数绘制直方图。
绘制方法: 先绘制一圆,将每一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乘以3.6 度得圆周角在圆内画扇形。此时,整个圆的面 积相当于100%,圆周角为3.6度的扇形面积为 1%,所以,我们可以在整个圆内用事物各组成 部分所占的扇形面积大小反映各组成部分的构 成情况,即事物构成的百分比。 以时钟9点或12点的位置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 在圆内按各部分的自然顺序或大小顺序排列各 扇形(各扇形同一圆心,且相邻扇形间不能留 空隙)。
24.32
19.68
8.64
7.65
5.24
5.34
3.26
4.68
女性
2000 年
2005 年
31.68
26.15
21.92
20.37
7.92
6.31
6.27
4.82
3.87
3.52
四、不良统计表的修改举例
表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各年存活及死亡情况 (原表)
年份 (1)
病例数 (2)
1964 17 1965 13 1966 15 1967 15 1968 12 合计 72
纵轴尺度从0开始,中间不应间断;在同一图内,应 该用相同的尺度单位来衡量同一类统计指标的大小。
各直条的宽度应相等,不同类别间直条间隙的宽度应 与直条的宽度相等或为直条宽度的1/2。
复式直条图绘制方法基本如前述,但不同的是复式条 图不同类别的直条以组为单位,每一组内包括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直条,每一直条表示同一性质的不同指标, 每一直条表示的指标应用图说明,同一组内直条不留 空隙。
0.3
37.5
200
100
5400 30
20
死 亡
10
率(
5
4
3
万
2
)
1
结核 伤寒
1/10
.5 .4 .3 .2
.11950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年份
图 4 某地 1950-1960 年伤寒与结核病死亡率
圆图
表示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即各部分的构 成情况 。
60 55
50
()
发 40 病 率 30 ‰
20
10
0
39
19
甲
乙
丙
图 1 三城市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比较
30
25
死 20 亡 率 15 ‰
10
24 20
28 21
89 年 90 年
()
5
0
男婴
女婴
图 2 某地 1989 年与 1990 年男女婴儿死亡率比较
普通线图
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 势,或某一现象随另一现象的变化情况。
圆内各扇形应用不同的图案或颜色表示以示 区分并附以图例,在每一扇形内应注明文字 及百分比。
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类似的资料相比较, 则绘制的各圆应大小一样,且各部分的排列 次序也要一致,以利比较分析。
百分条图
也是一种构成比图。 直条的总长度为100%,直条中各段长度表示事
物的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即构成情况,各部 分用不同的图例表示。
是表的谓语位置,是研究被研究对象的各项指 标。
线条:
统计表至少要有三条横线,即表格的顶线和底 线及纵标目下的横线三条线。当有合计栏时, 在合计栏上面还有一条合计栏线;当表格是组 合表时,在总标目和次标目之间还有短横线。
表格中没有竖线,也没有斜线。 横标目与横标目之间不需要用横线隔开。
数字:
120名7岁男孩身高直方图
散点图
散点图用点的位置表示两变量间的数量 关系和变化趋势。
两坐标轴尺度都不要求从0开始。 适用于描述双变量资料。
对象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某地 11 名 8 岁男孩身高(cm)与坐高的关系(cm)
身高
坐高
120.0
65.9
127.5
绘制方法:
先绘制一百分度标尺,尺度分成10格,每格代表10%, 总长度为100%,尺度可放在图的上方或下方。
绘制一直条,全长等于标尺的总长度,宽度可任意选 择,以直条的相对长度的大小代表事物各个组成部分 所占的百分比。
直条内各部分要用图例区分开,并在直条各部分内注 明文字和百分比。
直条各部分可由百分比大小或习惯顺序从左向右顺序 排列。
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类似的资料,需要比较它们 的构成情况,则可在同一百分标尺下绘制多个直条, 各直条间留有一定空隙,每一直条内各部分排列次序 要一致。
直方图
直方图是用矩形直条面积表示数值变量资料或连 续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或频率)分布。
绘制方法: 以横轴表示被研究的变量,纵轴表示变量分布 在各个组段内的频数或频率。 纵轴一般从0开始,横轴一般从比被研究变量 最小值或稍小的一个值开始。
27
37.5
第二节 统计图
统计图是一种更形象的统计描述工具,它 是用直线的升降、直条的长短、面积的大小、 颜色的深浅等各种图形来表态统计资料的分析 结果。
制图的原则
要有标题:
标题要概括图形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标题应包括研究资料的时间、地点和研究容。 标题一般写在图形的下端中央。
统计图般有横轴和纵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