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 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 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 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 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 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 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 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 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 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原始社会里,文字还没有创造出来,却先有了
gē yáo( 歌谣 )一类的东西。 (2)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
相qì hé( 契合 )。 (3)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
kuàng yuǎn( 旷远 )、荒凉、静寂,使人怅然 凝望。
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 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 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 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 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 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 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
4.根据下面材料,给“超级计算机”下个定义。 环球网介绍,超级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处理数据
的能力,主要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 和外围设备及丰富的、高功能的软件系统。通常是指由数 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 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用于执行专 门的计算密集型任务。
【 解 析 】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契合”多用来指 人与人之间合得来,句中说的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交融,应该 用“融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天津大学团队研制的长航程“海燕”水下滑翔机,再 次制造国产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测量剖面 最多、续航里程最远等新纪录。
B.《小猪佩奇》动画片富有想象力,用夸张的手法讲述 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具有吸引力。
超级计算机是由众多处理器(机)组成的,具有高速运 算和大容量数据处理能力的能完成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 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 中有这样两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家认为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 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 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 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 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
驱遣我们的想象
学习导航
1. 识记生字词,梳理文章脉络层次,把握文 章主要内容。 学习 2. 赏析本文平实的语言,学习文中举例论证 目标 的论证方法。
3. 学会驱遣想象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 欣赏文艺作品。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本文以王维的诗句和《海燕》为例,深入浅出 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基本问题,指出欣赏文艺 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2. 如何理解文字的桥梁作用?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 站着作者。”这是对文艺作品中文字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 在文中,“文艺”指的是文学作品,“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体”。文字的桥梁作用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文字是作者传 情达意的载体和工具,经由文字,作者的所见所感才为读者 所知。其二,读者欣赏文艺作品,必须借助文字的品析,才 能“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其三,文字 是一道桥梁,是读者与作者会面的媒介,会面的目的是接触 作者的所见所感,感知作者寓于文字中的意境。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举例典型,说理透彻。作者为了阐述欣赏文艺作品 要驱遣想象的道理,以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与高尔基的《 海燕》为例,一步步引导读者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进入作品 意境。作者的分析起到了示范作用,便于读者更好地掌握这种 方法。
(2)语言平实,文风质朴。平实朴素、凝练精粹是叶圣 陶作品的语言风格。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所用语言都 不事雕琢,脱口而出却又简洁凝练,毫无累赘。这种平实的文 风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C.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湿地,是最大的国 内目前发现的紫水鸡种群栖息地。
D.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 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 解 析 】A项,搭配不当,将“制造”改为“创造”; B项,没有语病;C项,语序不当,将“最大的国内目 前发现的”改为“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D项, 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解疑释难】
1. 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 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 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 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 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 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 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这当儿,就仿佛看见了聚集的阴云、耀眼的闪 电,以及汹涌的波浪,就仿佛听见了震耳的雷 声、怒号的hǎi xiào( 海啸 )。
(5)它们gǒu ān( 苟安 ),怕事,只想躲避暴风 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6)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jū nì( 拘泥 )于 文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青春是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 B.女真族与汉族通过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交融,促 进着民族间的契合。 C.在我看来,行善未必要拘泥于放生、祭拜等一类具 体的仪式,生活中秉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的信念也是一种不错的境界。 D.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