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丰县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Fe与FeCl3溶液溶液④Cl2和NaOH溶液⑤Fe和HNO3 ⑥Na和O2。

其中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④B.②③⑥C.①⑤D.④⑤⑥
2.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c(HCN)<c(CN-)B.c(Na+)< c(CN-)
C.c(HCN)-c(CN-)=c(OH-)D.c(HCN)+c(CN-)=0.1mol·L-1
3.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于验证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中含有CO2
C. D.
用于除去CO2中的少量HCl用于制备蒸馏水
4.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s)+H2O(g)CO(g) +H2(g)△H>0,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容器甲乙丙
容积0.5 L0.5 L V
温度T1 ℃T2 ℃T1 ℃
起始量 2 molC 1 molH2O 1 molCO 1 molH2 4 molC 2molH2O
A.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 min的平均速率v(H2)=0.1mol·L-1·min-1
B.丙容器的体积V>0.5 L
C.当温度为T1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4.5
D.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4 mol,则T2< T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减小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溴乙烷
C.1摩尔苯恰好与3摩尔氢气完全加成,说明一个苯分子中有三个碳碳双键
D.n=7,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共有五种
6.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
C.高压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
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
7.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甲烷(乙烯):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B.硝基苯(硝酸):多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C.溴苯(漠):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
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
8.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不同
9.X、Y、Z是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Y 、Z 都是非金属单质
B .X 、Y 、Z 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单质
C .如果X 、Y 都为非金属单质,则Z 必为金属单质
D .如果X 、Y 都为金属单质,则Z 必为非金属单质10.使用SNCR 脱硝技术的原理是4NO (g )+4NH 3(g )
4N 2(g )+6H 2O (g ),下图是其在密闭体系中
研究反应条件对烟气脱硝效率的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1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
B .从图2判断,减少氨气的浓度有助于提高NO 的转化率
C .从图1判断,脱硝的最佳温度约为 925℃
D .从图2判断,综合考虑脱硝效率和运行成本最佳氨氮摩尔比应为2.5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化铵溶液,加水稀释时,c (NH 4+)/c (Cl -)的值一定减小
B .0.1 mol·L -1的盐酸和0.1 mol·L -1的弱酸HA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pH (HA ) > pH (盐酸)
C .已知25℃时,HA 的K a =6.25×10—5,当pH 为5.0时,HA 溶液中
= 0.16
()()
c HA c A
-
D .某二元酸的酸式盐NaHA 溶液中必然存在:c (H +)+c (A 2—)=c (OH —)+c (H 2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符合分子通式C n H 2n+2的烃一定都是烷烃,分子中均只含单键
B .通过石油裂化可以得到多种气态短链烃,其中包括重要化工原料
C .苯和乙烯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D .甲醛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用于浸泡海鲜食品
13.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徐光宪教授,是我国理论化学和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

稀土铈(Ce )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
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并产生气体。

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且Ce 4++Fe 2+=Ce 3++Fe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Pt 作阴极,Fe 作阳极,电解熔融CeO 2,可在阳极获得铈
B .将少量碘化亚铁溶液滴加到Ce (SO 4)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e 4++Fe 2+=Ce 3++Fe 3+
C .金属铈着火,可采用普通的泡沫灭火器灭火
D .金属铈可浸于煤油中保存,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要远离火种和热源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单质的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 .NH 4Cl 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
C .在N 2、CO 2和SiO 2物质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
D .金刚石和足球烯(C 60)均为原子晶体
15.【2017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而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
B .石油裂解是为了获得更多汽油,以满足迅速增长的汽车需要
C .氢能、电能、风能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绿色新能源,可以安全使用
D .玻璃是将石灰石、纯碱、石英在玻璃熔炉中高温熔融制得的
16.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RTX 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

223Na+CO C()+C()+Na CO −−−−→一定条件
金刚石石墨(未配平) 该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


10
1800C 1.210Pa C()C()︒⨯−−−−−−→石墨金刚石。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B .新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 C .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 金刚石需要消耗23g 金属钠 D .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
17.【2017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月考】对下列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4H8,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B .分子式为C8H10的二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所得产物有6种
C .分子式为C4H8Cl2,只有一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D .分子式为C5H10O2,只有一个官能团,且能溶于水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18.【2018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九课时跟踪训练】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式为C6H6O6
B.乌头酸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
C.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含l 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19.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其合成方法之一如下:CH3OC≡CH+CH3OH+A CH2=C (CH3)COOC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则A为CO2
B.CH3OH和甘油互为同系物
C.CH3C≡CH与丙烯的性质相似,则该物质可以发生加成、氧化反应
D.能与NaHCO3反应的CH2=C(CH3)COOCH3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20.【辽宁省葫芦岛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有关苯、乙酸、乙醇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易溶于水
B.苯易挥发不能用作溶剂
C.乙醇和乙酸反应的有机产物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4种(包括原有机产物)
D.CH3CH2OH CH3CHO发生了加成反应
二、填空题
21.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X,发生反应:pX(g)Y (g)+Z(g),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
容器编号温度(℃)
X(g)Y(g)Z(g)
Ⅰ3870.200.0800.080
Ⅱ3870.400.1600.160
ⅢT0.200.0900.090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容器Ⅰ中反应经10min达到平衡,则前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v(Y)=___________。

容器Ⅰ和容
器Ⅱ中起始时X的反应速率v(X)Ⅰ___________v(X)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已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___________387(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3)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p的取值为___________,容器Ⅱ中X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0.1molX、0.15molY和0.10molZ,则反应将向___________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脱水环化是合成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重要步骤,某生物碱V合成路线如下:
(1)写出Ⅳ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Ⅳ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Ⅰ和Ⅲ在浓硫酸催化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Ⅵ与Ⅰ互为同分异构体,Ⅵ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

写出满足上述条件的Ⅵ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Ⅶ()也能发生类似反应④的环化反应,Ⅶ的环化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氮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

(1)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和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2N2(g)+6H2O(1)4NH3(g)+3O2(g)H=+1530 kJ·mol-1,又知:H2O

(g)= H2O(1)H=-44.0 kJ·mol-1,则4NH3(g)+3O2(g)2N2(g)+6H2O(g)H ∆∆=_____kJ·mol-1。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欲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

(填字母)
A.向平衡混合物中充入Ar B.向平衡混合物中充入O2
C.采用更好的催化剂D.降低反应的温度
(2)①用氨气制取尿素[CO(NH 2)]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g)△H <0,某温度下,向容器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 mol 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
时CO2的转化率为50%。

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在前25s内NH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请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c(NH3)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_______________
②若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2molNH3和2molH2O,此时v正______v逆(填“>”、“=”或“<”)
(3)叠氮酸钠(NaN3)常用于汽车安全气囊中,工业生产NaN3主要是在175℃时把NaNO3粉末加到熔化的NaNH2中,此外还生成两种常见的碱性物质,请写出上述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羟胺NH2OH可以看作是NH3分子内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衍生物。

以硝酸、硫酸水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在汞电极上NO3-可转化为NH2OH,以铂为另一极,则该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

24.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取m g固体样品进行加热,完全分解产生CO2112mL;另取m g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150mL稀盐酸时产生CO2112mL,过量时产生CO2448mL(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
(1)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
(2)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保留2位有效数字)
宜丰县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 D C B D C B C D 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 A D A D A B B C C
二、填空题
21.(1). 0.0040mol/(L·min)(2). 小于(3). 小于(4). 相对于容器Ⅰ,容器Ⅲ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降低温度(或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温度降低)(5).
2 (6). 80% (7). 正(8). 根据容器Ⅰ中数据可计算得到387℃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
= 1.5<4,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2.醚键、肽键(羰基)C16H17NO2氧化取代2C6H5CHO +O22C6H5COOH C6H5CH2OH +
C6H5COOH C6H5COOCH2C6H5 + H2O
23.-1266 B >NaNO3+3NaNH2=NaN3+3NaOH+NH32HNO3+2H2O
2NH2OH + 3O2↑
24.
(1)1:1 2分(2)0.10mol/L 2分(不保留2位有效数字的答案得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