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10月月考)
道德与法治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查范围:第1-3课。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试卷采用网阅形式阅卷,请将答题信息与答题过程在配套的答题卡上完成。
试卷
上答题无效。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本试卷配套答题卡的
相应的位置里。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
1. 2023年8月8日,为期12天的第31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落幕。
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4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18个大项的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
从建立的基础看,这些运动员属于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亲缘关系
2.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下列图片中学生的做法中有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是
3.课堂上,老师展示了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的一副对联:
老师展示此对联的目的是
A.告诉我们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B.告诉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C.启示我们应该主动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
D.说明要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
4.“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
”从个人对社会的影响看,提倡“共建”的依据是
A.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C.人们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D.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5.下列对下边漫画主题的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B.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C.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D.网络促进文化传播
6.道德与法治学科李老师坚持多年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时事新闻播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
下面是小国同学播报的内容:
[新闻」某村通过电商平台、社交网络、在线旅游和外卖平台等渠道,将本地的特色商品、自然风光、文化旅游资源等及时发布出去,带动乡村旅游、餐饮及民宿等产业的发展
上述新闻反映的是
A.网络为乡村振兴注人新的活力
B.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的平台
C.网络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D.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7.针对小晋的烦恼,你的建议是
A.传播网络正能量
B.学会“信息节食”
C.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D.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8.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是我们的成长家园,借助网络传递正能量、善用网络成为中学生必备的索养。
下列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行为是
A.小平通过网络转发了她看到的一则募捐信息
B.小丽立刻点开好朋友发的不明链接帮忙砍价
C.小美通过网络为勇敢的京津冀抗洪救灾志愿者点赞
D.小林为报复同学恶搞其照片并发到网上的贴吧
9.《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之所以要求公民遵守社会秩序,是因为
A.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B.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C.社会秩序能够降低社会运行效率,增加社会管理成木
D.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
10.暑期将至,很多同学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老师要求同学们遵守不同旅游景区的规则。
老师提出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D.规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调整
11.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遵守社会规则”这一要求的是
甲:我自觉遵守学校制度,从不迟到早退
乙:我在饭堂打饭时自觉有序排队讲礼让
丙:自习课上,我看老师没在,便和同桌大声聊天,有说有笑
丁:车多时我能红灯停绿灯行,否则视情况而定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12.对下面漫画中“打电话者”的行为,下列作为劝说
依法有效的是
A.公民有自山,应有按自己意愿行事的权利
B.规则人人须遵守,破坏规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C.自山与社会规则密不可分,守底线才享自山
D.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害人造成困扰和伤害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64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1分)
13.参与社会生活
【厘清身份】
以下是小晋周六的部分日程安排
(1)在以上日程中,小美拥有怎样的身份?请补充完整表格内容。
(3分)
[亲近社会]
临近中秋,社区群里发布了“情满中秋,敬老爱老”志愿者征集通知,小晋想要报名参与,但是妈妈却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参加这些活动纯属浪费时间。
”
(2)如果你是小晋,你会用哪些理由说服妈妈?(4分)
(3)结合以上图片及你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4分) 14.理解规则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在今天的生活中,人们对“规则”有着更为丰富的注解和阐释。
★中学生说:“对长辈尊敬,对朋友守信。
对陌生人友善。
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
”
★爸爸说:“做人做事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
★邻居说:“希望邻居们都能够遵守小区的文明公约,让私人物品和噪音留在自己的范
围之内。
”
★法律人士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范,既规范我们的行为又保护我们的生活。
”
★文明引导员说:“一米线的间距,不仅靠‘线’的约束,更需要通过自觉遵守来实现。
”
请结合这些注解和阐释,谈谈你对规则的理解。
(6分)
15.请根据表格中的调查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归纳:该校学生上网存在哪些问题?(2分)
(2)请你辨析:有人根据这次调查提出,要在中学生中提倡“远离网络,禁止上网”,对此你怎么看?(4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融入“互联网+”时代
材料一参与网络建言。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以及各省区市、相关部委政府网站开展第九次“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
小晋想要参加网络建言活动,同桌小阳却说:“参加这种活动有什么用,有时间还不如多学习。
”
(1)如果你是小晋,你会用哪些理由反驳小阳?(4分)
材料二网络麦克风。
国庆节来临之际,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
参赛同学以感同身受的视角,温暖人心的笔触,鲜活解读我国各项非凡成就、人民幸福生活背后的理论和实践逻辑,生动呈现祖国大地奔腾发展的澎湃气象、中华儿女蓬勃昂扬的时代风貌。
(2)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作为时代的“发声者”,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4分)
三、分析说明题(12分)
17. 王强的网络生活
中学生王强自从接触了网络后,认为网络的世界很丰富也很精彩。
于是,他便一有时间就上网,不仅对网上的什么信息也要浏览,而且还喜欢玩游戏和在贴吧上发表不良言论,嘲讽其他同学。
家长和老师多次教育,他总是不听,经常是作业不做,玩到通宵,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视力也受到严重影响。
请你对王强的行为进行评析。
四、实践探究题(21分)
18. 排队日,你排队了吗?
排队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行为秩序,相对来说,排队应该是一件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
排与不排、亲密无间地排、稀稀落落地排,所反映出来的,又绝不仅仅是排队这么简单。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将每月的11日定为自觉排队日,希望通过倡导“有序排队”,推动市民形成文明自觉,树一立文明新风尚。
为宣传和推动“排队日”,某中学举行系列活动,开展以“自觉排队、遵守秩序”为主题的项目化探究活动。
下面是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困惑或者问题,请你帮他们回答。
【现场采访】同学们进行了现场采访,听到了以下声音:
口关于宣传排队日,市文明办主任说,每月组织的排队日活动,并非为了宣传排队日,而是宣传排队的意识,向市民发起自觉排队的倡导。
(1)请你设计一条倡导市民自觉排队的宣传标语。
(2分)
(2)你认为可以将自觉排队精神践行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分)
口对于排队,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甲:别人排,我就排洞l人不排,我也不排。
乙:不论别人排不排,我们都应该自觉有序排队
(3)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5分)
【实地观察]
地点一:公交枢纽
同学们来到某公交枢纽,看到下列场景:
情景一:数名穿着黄色小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维持秩序,引导乘客排队上车。
(4)志愿者引导乘客排队上车,维护了哪方面的社会秩序?(1分)
情境二醒目的地方张贴有排队日的标志:
(5)你认为设立自觉排队日的意义有哪些?(4分)
地点二:图书馆
同学们来到图书馆,看到下列场景:市民们安静有序地在借书处排队借书,这时一名男子大声的讲着电话并插队借书,旁边的老大爷提醒道:“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到后面排队去!”这位市民立即收住脚,嘟嘟道:“管得着吗,打电话是我的自由,我想插队就插队。
”周围的市民都看着打电话的男子,男子不好意思地降低了讲电话的声音并默默地走到队伍的后面排队了。
(6)从男子的言行中,你总结出哪些知识?(4分)
【撰写报告】
活动结束在撰写调查报告时,为更好地倡导“有序排队”,推动市民形成文明自觉,树一立文明新风尚,提几点建议。
(7)你会提出哪些建议呢?(3分)
2023-2024第一学期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10月月考
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1分)
13.
(1)①子女(女儿或儿子);②学生;③邻居(3分)
(2)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锻炼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提升我的社会实践能力等。
(4分)
(3)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分)
14.(6分)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社会规则规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3点即可得6 分)
15.(1)(2分)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活动主要是和学习无关的消遣、娱乐;部分同学在网
上接收了不健康信息。
(2)(4分)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
网络虽然有弊端,但是它对拓宽我们的交往渠道,获
取更多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如何正确上网的引导,而不是禁止。
16.(1)(4分)
参与网络建言,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参与网络建言,是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生活的表现,能提升自己的民主素养。
(2)(4分)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②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三、分析说明题(12分)
17.
王强的行为是没有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不能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
(2分)
造成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只看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看到网络的消极影响,同时更不会合理利用网络。
(2分)
他这样做带来的危害是:由于他沉迷网络,不加选择浏览信息,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还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同时也因为他嘲讽同学和发表不良言论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侵犯了他人的权利,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4 分)
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王强应该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增强自控能力,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学会“节食”;恪守道德和法律;正确对待父母及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
(4分)
四、实践探究题(21分)
18.(1)示例:排队我文明,礼让我快乐。
(2分)
(2)排队上车、排队买单、排队取物、排队看病、排队就餐、排队参观等。
(2分)
(3)赞同乙的观点。
因为: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才能避免混乱;自觉排队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体现。
(5分)
(4)公共场所秩序。
(1分)
(5)①有利于人们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③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④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减少矛盾和冲突。
(4分)
(6)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分)
(7)①自觉遵守公共秩序;②自觉、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⑧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④加强学习,注重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