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利用玉米地间种香菇丰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利用玉米地间种香菇丰产栽培技术
孙元新;梁宗君
【摘要】@@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孙元新;梁宗君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林业局沿江林业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00;黑龙江省穆棱市林业局磨刀石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
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
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
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
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
菌盖直径5~12cm,有时可达20cm,幼时半球形,后呈扁平至稍扁平,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
往往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常有污白色毛状或絮状鳞片。
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细密,具香味。
幼时边缘内卷,有白色或黄白色的绒毛,随着生长而消失。
菌盖下面有菌幕,后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环。
老熟后盖缘反卷,开裂。
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
菌柄常偏生,白色,弯曲,长 3~ 8cm,粗 0.5~ 1.5(2)cm,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纤维质,内部实心。
菌环易消失,白色。
孢子印白色。
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4.5~7)μ m ×(3~4)μ m,用孢子生殖。
双核菌丝有锁状联合。
香菇生产所需投资少,技术简单,培养料来源广泛,经济效益较高,许多地区气候条件都适于栽培。
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发展香菇等食用菌生产,对提高群众个人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我国食物结构、增进人民体质等方面,都具有很大意义。
玉米地里间种香菇,是广大菇农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比较科学的立体种植方式,玉米可以为香菇遮阴、增湿,为香菇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香菇优质、高产;而香菇的培养料腐烂在地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
是双向获利的好作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1 整地作床
上年秋选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地块,东西向作床,将原来60cm宽的垄,每隔一垄作平一垄,挖宽60cm,深10~15cm,畦床,弄平即可,最好是中间略高,床两边略低的龟背形。
2 培养料制作
阔叶树木屑78%,稻糠10%,玉米面5%,麦麸子5%,糖1%,石膏1%,木屑指的是阔叶树的木屑,也就是硬杂木木屑。
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木屑更好。
配料前应将木屑过筛,筛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细要适度,过细的木屑影响袋内通气。
在木屑栽培料中,应加入10%~30%的棉籽皮,有增产作用;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过大,脱袋出菇时易断菌柱。
栽培料中的麸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则易造成菌丝徒长,难于转色出菇。
麸皮、米糠要新鲜,不能结块,不能生虫发霉。
豆秸要粉成
粗糠状。
将各项原料用0.1%的多菌灵水溶液拌匀,以手捏培养料,指缝间见水渗出
而不滴下为度,消毒方法是待水沸上气后,将培养料撒于锅子的帘子屉布上,每层均匀地撒10cm左右,待猛火上汽后,再撒一层,待全部上汽后将蒸锅封严,继续加温至98℃以上,保持1.5~2h,蒸后成为半熟料,趁热装入编织袋内待用。
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应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产上一般控制
在55%~60%。
含水量略低些有利于控制杂菌污染,但出过第一潮菇时,要给菌柱及时补水,否则影响出菇。
由于原料的干湿程度不同,软硬粗细不同,配料时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为1∶0.9~1.3,相差的幅度很大。
3 适时播种
播种期是香菇陆地栽培成败的关键,播种过早,地温太低,播后菌丝难以萌发,播种过迟,气温升高,杂菌蔓延,特别是错过最佳出菇期,当地温稳定通过5℃时为最佳播种期,每平方米用料20kg,菌种4kg,当编织袋内的半熟料冷却到25℃以下时,将7%的菌种
用手掰成粒状碎块后,拌入其中,拌匀后倒入垫上薄膜的床内,料厚不超过10cm,用木板将料刮平,再将余下的菌种撒在上面拍实,上面顺畦床方向铺盖用3%石灰水消过
毒的稻草,盖好稻草后,将床边的塑料膜回折盖好,再在塑料膜上面盖3~4cm厚土。
4 搭棚遮阴
播种结束后,在畦床之间种上玉米,用以遮阴,再在畦床上用竹条或藤条等搭弓棚,上面盖草帘子。
5 转色管理
一般经过50~60天发菌培养后,菌丝体生理成熟,上下洁白一致,此时需及时撤土揭膜,通风换气,每天揭膜通风2~3次,每次0.5h,同时加强光照,畦床内要有充足的散
射光,如黄水大量吐出或积雨水时,要用木棒将培养基扎透,将水放掉,一般20天左右即可转色好,可以催蕾进入出菇期管理。
转色的方法很多,常采用的是脱袋转色法。
将要脱袋转色的菌袋运到温室里,用刀片划破菌袋,脱掉塑料袋,把柱形菌块按5~
8cm的间距立排在畦内。
脱袋的菌柱要防止太阳晒和风吹,这时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75%~80%。
待全部菌柱排完后,温室的温度要控制在17~20℃,
不要超过25℃。
如果温度高,可向温室的空间喷冷水降温。
白天温室多加遮光物,夜间去掉遮光物,加强通风来降温。
光线要暗些,前3~5天尽量不要揭开畦上的罩膜,
这时畦内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结水珠,使菌丝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稳定环境中继续生长。
应注意在此期间如果气温高、湿度过大,每天还是要在早、晚气温低时揭开畦的罩膜通风20h。
当7~8天开始转色时,可加大通风,每次通风
1h。
结合通风,每天向菌柱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h再盖膜。
连续喷水2天,至10~12天转色完毕。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播种季节不同,转色场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同,转色的快慢不大一样,具体操作要根据菌柱表面菌丝生长情况
灵活掌握。
6 出菇管理
增加通风,加大温差:转色后,每天早晚通风1次,每次约0.5h,通风后仍盖上薄膜,尽量使白天棚内温度达23~25℃,夜晚下降至15℃以下,使其温差增加连续4~5天,原
基形成。
降温保湿,柳河7~8月属高温期,对香菇生长不利,在发挥玉米遮阴作用的
同时,增加小棚遮阴草帘;同时也可抑制出菇,错过高温期,待气温下降后,淋水促原基
形成。
及时采摘加工:当子实体长到7~8分成熟(菌膜刚破而未开伞)时采收,当天采的要当天加工,晒干或烘干或淹渍。
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菌类食物。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香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
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所以栽培香菇是非常好的阳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