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硅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硅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一、硅及其化合物
1.A 、B 、C 、D 、E 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它们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该元素(用R 表示)的单质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Na 2RO 3)和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E 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 2CO 3的酸性强于E 的,请用离子方程式予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O 2 CaSiO 3 Na 2SiO 3 Si H 2SiO 3 SiO 2+2C
Si +2CO ↑ 1∶2 Si +2OH -+H 2O =SiO 32-+2H 2↑ SiO 32-+Ca 2+=CaSiO 3↓ SiO 32-+CO 2+H 2O =H 2SiO 3↓+CO 32- 【解析】
【分析】
A 、
B 、
C 、
D 、
E 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用R 表示)的单质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Na 2RO 3)和氢气,则可推知该元素为硅元素,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结合硅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可知,A 与焦碳高温下生成D ,则A 为SiO 2,D 为Si ,C 为Na 2SiO 3,根据反应②或反应⑤都可推得B 为CaSiO 3,根据反应⑥推知E 为H 2SiO 3。
【详解】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 为SiO 2,B 为CaSiO 3,C 为Na 2SiO 3,D 为Si ,E 为H 2SiO 3;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2C Si +2CO ↑,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氧化剂是个与还原剂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Si +2OH -+H 2O =SiO 32-+2H 2↑;
(4)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SiO 32-+Ca 2+=CaSiO 3↓;
(5)H 2CO 3的酸性强于H 2SiO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制取弱酸,则可以向Na 2SiO 3的水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发生反应产生硅酸和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 32-+CO 2+H 2O =H 2SiO 3↓+CO 32-。
2.有两种短周期元素X 、Y ,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次外层电子数为b ;Y 元素原子的M 层(有电子)电子数为()a b -,L 层电子数为()a b +。
(1)推断元素名称和符号:X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
(2)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序号)。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硫酸反应
C.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X元素的原子含有_______个能层,Y元素的原子含有_______个能层。
【答案】氧 O 硅 Si C 2 3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X和元素Y,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元素Y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L层电子数为8,所以a+b=8,所以元素X原子有2个电子层,故b=2,所以a=8-b=8-2=6,故X为O元素;故元素Y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6-2=4,Y为Si元素,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判断。
【详解】
(1)X为O元素,Y为Si元素,故答案为:氧;O;硅;Si;
(2)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
A.SiO2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
B.SiO2性质稳定,溶于HF酸,不溶于其它酸,故B错误;
C.Si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故C正确;
D.SiO2不与氯气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氧原子和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所以氧原子有2个能
层,硅原子有3个能层,故答案为:2;3。
【点睛】
本题推断元素种类是解题关键,根据每一能层能够排布的电子数多少进行综合判断,注意二氧化硅性质的特殊性。
3.某同学用某化合物X(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②中还观测到生成黑色固体和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的溶液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种黏合剂。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____,步骤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2)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Mg2Si Mg2Si +4H+=SiH4↑+2Mg2+ SiH4 +2KMnO4=2MnO2↓+Na2SiO3+H2↑+H2O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与过量烧碱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灼烧后得到白色固体的为MgO,4.0g白色固体可得X中0.1molMg原子,无色气体A与高锰酸钾可生成黏合剂硅酸钾溶液,可知无色气体A具有还原性且含有Si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根据化合物X 7.20g计算得到Mg原子与Si原子个数之比为2:1,则X的化学式为
Mg2Si,在盐酸作用下会生成硅烷气体与氯化镁,故其离子方程式为:Mg2Si
+4H+=SiH4↑+2Mg2+,故答案为:Mg2Si;Mg2Si +4H+=SiH4↑+2Mg2+;
(2)在强氧化剂高锰酸钠的作用下,硅烷被氧化为硅酸钠与氢气,同时生成黑色固体二氧化锰,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与元素守恒可得,其化学方程式为:SiH4
+2KMnO4=2MnO2↓+K2SiO3+H2↑+H2O。
4.在如图所示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E是一种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
据此填空。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B与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A与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答案】Si SiO2 Na2SiO3 H2O H2SiO3 H2 SiO2+2OH-=SiO32-+H2O Si+2OH-+
H2O=SiO32-+2H2↑
【解析】
【分析】
C中加入过量HCl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推知E可能是硅酸,A可能是Si,代入题目验证,a溶液是强碱(如NaOH)溶液或HF溶液,而Si和SiO2与NaOH溶液反应均生成Na2SiO3.Na2Si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SiO3白色沉淀:H2SiO3SiO2+H2O,与题意相符.Si和SiO2与HF溶液反应均生成SiF4,SiF4与盐酸不反应.因此A是Si,B是SiO2,C是Na2SiO3(或K2SiO3),D是H2O,E是H2SiO3,F是H2,a是NaOH(或KOH),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Si,B是SiO2,C是Na2SiO3,D是H2O,E是H2SiO3,F是H2;答案:Si;SiO2;Na2SiO3;H2O;H2SiO3;H2;
(2)B和a溶液反应是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答案:SiO2+2OH-=SiO32-+H2O
(3)A和a溶液反应是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2OH-+H2O=SiO32+2H2↑;
答案:Si+2OH-+H2O=SiO32+2H2↑
5.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
请填空:
(1)形成单质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
(2)B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_____,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C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__________,D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4 SiO2 SiO2+2C Si+2CO↑ CaSiO3 Na2SiO3
【解析】
【分析】
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可确定A是Si单质,它可由SiO2和C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则B为SiO2,E为CO,C为CaSiO3,D为Na2SiO3,结合对应的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Si单质,B是SiO2,C为CaSiO3,D为Na2SiO3,E为CO。
(1)Si是14号元素,形成单质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Si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
子,由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所以Si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价;
(2)根据上述推断可知B为二氧化硅,B的化学式为SiO2;
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单质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O2+2C Si+2CO↑;
(3)C是硅酸钙,化学式为CaSiO3;D为硅酸钠,其化学式Na2SiO3。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的知识,侧重硅及其化合物转化的考查,把握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推断A为解答的突破口,注意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6.已知A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单质。
根据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少量)
(1)写出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D→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 Na2SiO3 H2SiO3 SiO2 SiO2+2C Si+2CO↑ CO2+ SiO32- +H2O=H2SiO3↓+CO32-【解析】
【分析】
A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单质,根据转化关系,A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同时由D与碳高温条件下制得,可知A为Si,Si与氧气反应生成的D为SiO2;Si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B为硅酸钠,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C为H2SiO3,H2SiO3受热分解得D为
SiO2,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据此答题。
【详解】
A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单质,根据转化关系,A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同时由D与碳高温条件下制得,可知A为Si,Si与氧气反应生成的D为SiO2;Si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B为硅酸钠,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C为H2SiO3,H2SiO3受热分解得D为
SiO2,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为Si,B为Na2SiO3,C为H2SiO3,D为SiO2;
(2)A为Si,D为SiO2,SiO2与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S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
(3)B Na2SiO3,C是H2SiO3,向硅酸钠溶液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硅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SiO32- +H2O=H2SiO3↓+CO32-。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硅和二氧化硅、硅酸盐的性质。
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与转化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7.X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性。
有关生产过程如下:
为了确定C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
已知F、G都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可做光导纤维。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正四面体;Si3N4;(2)SiCl4+8NH3=Si(NH2)4+4NH4Cl;(3)SiO32-
+2CO2+2H2O=H2SiO3↓+2HCO3-;
【解析】
试题分析:I可做光导纤维,所以I是二氧化硅,则F是硅酸,H是硅酸钠.又因为F、G都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G是氯化银,因此C是SiCl4,则A是硅,B是氯气。
根据X的性质可知,X是原子晶体,所以X是Si3N4。
由转化关系可知,SiCl4与NH3反应生成Si(NH2)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HCl,由于氨气过量,故应生成NH4Cl;CO2是过量的,因此生成物是碳酸氢钠与硅酸。
(1)由以上分析可知C为SiCl4,具有甲烷的结构,为正四面体,X为Si3N4;
(2)由转化关系可知,SiCl4与NH3反应生成Si(NH2)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HCl,由于氨气过量,故应生成NH4Cl,故反应于的反应方程式为:SiCl4+8NH3=Si(NH2)4+4NH4Cl;(3)CO2是过量的,因此生成物是碳酸氢钠与硅酸,反应舆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
+2H2O+2CO2=2H2SiO3↓+2HCO3-。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
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思维起点的选择: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思维过程的展开: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检验: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
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8.已知A是灰黑色的硬而脆的固体,B是气态物质,A~E各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B、D、E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SiF4 Na2SiO3 H2SiO3或H4SiO4 2C+SiO2Si+2CO
【解析】
【分析】
A是灰黑色的硬而脆的固体,且能溶于NaOH溶液,可知A为Si,其与F2反应生成的B是气态SiF4,Si与O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C为SiO2,Si溶于NaOH溶液生成的D为Na2SiO3,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酸生成不溶于水的E为硅酸(H2SiO3),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1)由分析可知: B的化学式为SiF4、D的化学式为Na2SiO3、E的化学式为H2SiO3;
(2)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SiO2在高温下和碳反应生成S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
9.(14分)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K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它是一种超硬物质,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抗氧化的特性。
它是以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为原料来生产的,图中C、M、K均含A元素,M的分子式为A(NH2)4;E为不含A 元素的氢化物,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G、F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H为氧化物,J为气体;其余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
(提示:NH3和H2O的化学性质在某些方面相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物质的化学式:A ,C ,F 。
(2)K的化学式为。
(3)写出图中下列序号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
反应⑤。
(4)写出图中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4分)(1)Si (2分);SiCl4 (2分); H2SiO3(H4SiO4)(2分);
(2)Si3N4(2分)
(3)④Si+2NaOH +H2O=Na2SiO3+2H2↑(2分)⑤SiO2+2NaOH=Na2SiO3+H2O (2分)
(4)⑥SiO32-+2CO2+2H2O=H2SiO3↓+2HCO3-(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F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H为氧化物,H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I,I 与过量的CO2发生反应产生F,,数目F是弱酸,而且不稳定,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结合化合物A可谓形成四个共价键可知A元素为Si价化合物,C、H、K均含有A元素,K抗腐蚀能力强,氮溶液被氢氟酸腐蚀,数目K中含有Si元素,由此可取代A是Si,H是SiO2,I是Na2SiO3,则F 是H2SiO3,E为不含A 元素的氢化物,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E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的F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F 是AgCl,E是HCl,所以B是Cl2。
C是SiCl4,SiCl4与过量的NH3发生反应产生M是Si3N4,K是含有Si元素的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超硬物质,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抗氧化的特性。
则K是Si3N4。
(1)A物质的化学式:是Si;C 化学式是SiCl4,F是H2SiO3,(2)K的化学式为Si3N4;(3)图中Si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Si+2NaOH +H2O=Na2SiO3+2H2↑;反应⑤是酸性氧化物SiO2与碱NaOH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
2NaOH=Na2SiO3+H2O;(4)由于酸性H2CO3> H2SiO3,因此硅酸盐与碳酸发生反应产生硅酸,由于CO2过量,因此反应产生的碳酸盐是酸式盐,图中反应⑥是的离子方程式SiO32-+2CO2+2H2O=H2SiO3↓+2HCO3-
【考点定位】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和判断、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是无机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题,全面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要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应用,同时把反应现象和题干信息充分结合,与材料及制取方法结合,注意物质的量的多少对反应及产物的影响。
本题考查的非金属元素N、Cl、Si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知识。
从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中找准突破口,问题就会各个击破,迎仍而解。
10.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②Na2SiO3溶液;③NaAlO2溶液;④饱和
Na2CO3溶液;⑤Ca(OH)2溶液⑥Ca(ClO)2溶液。
最终溶液中有沉淀或晶体析出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CaCl2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①不会产生沉淀;②硅酸钠溶液通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硅酸是一种白色沉淀,故②产生白色沉淀;③NaAlO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酸性比氢氧化铝强,所以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碳酸氢钠,2H2O+NaAlO2+CO2=Al(OH)3↓+NaHCO3,故③产生白色沉淀;④饱和Na2CO3溶液通入
足量的二氧化碳,由Na2CO3+H2O+CO2=2NaHCO3可知,此反应消耗水,且Na2CO3转化为NaHCO3后溶质质量增加,又因NaHCO3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故④会产生沉淀,⑤Ca(OH)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为:2CO2+Ca(OH)2=Ca(HCO3)2,不会产生沉淀,故⑤不会产生沉淀;⑥Ca(ClO)2溶液,因为酸性H2CO3>HClO,发生反应:Ca(ClO)2+ 2CO2+2H2O=Ca(HCO3)2+2HClO,由于Ca(HCO3)2是可溶性物质,因此⑥不会形成沉淀;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