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锦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6九上·长春期中)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冰雪融化
B . 干冰升华
C . 食物腐烂
D . 轮胎爆炸
2. (2分)化学物质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石油分馏出的成分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
B . 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C . 为保障食品安全,应杜绝使用食品添加剂
D .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合理使用金属材料,更要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
3. (2分)(2017·山东模拟) 目前部分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 . 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B . 提倡居民公交车出行
C .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D .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4. (2分) (2017九上·市北区期末) 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
B . 氟元素为金属元素
C .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 . 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
5. (2分) (2017九上·仙游期中) 关于过氧化氢(H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
B .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 . 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 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为1:1
6. (2分) (2017·博白模拟)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
确的是()
A .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7. (2分) (2017九上·防城港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
B . 过氧化氢能使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C .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俗称水
D .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有两种反应物
8. (2分)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质量/g103900
反应后质量/g 3.23待测 3.2
A . W可能是单质
B . Y可能是催化剂
C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 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9. (2分)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

在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实验
B . 假设
C . 观察
D . 作出结论
10. (2分)(2016·深圳模拟) 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B . t2℃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 t3℃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 . 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KNO3析出的晶体比NH4Cl多
11. (2分)(2016·岳阳)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 苹果汁 2.9﹣3.3
B . 葡萄汁 3.5﹣4.5
C . 牛奶 6.3﹣6.6
D . 鸡蛋清 7.6﹣8.0
12. (2分) (2018九下·长兴开学考) 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 无变化;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 B>A>C
B . A>B>C
C . C>B>A
D . A>C>B
二、实验题 (共1题;共2分)
13. (2分)(2016·南市模拟)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净化和收集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若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②生成氢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经测定,装置A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_7(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2)
若以H2O2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氧气,并用来测定,CuO和Cu的混合物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1→C→B2,(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小明同学取了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样品ag,进行实验:
①根据完全反应后的C装置的质量变化测定CuO的质量分数,若测得C处大玻璃管内的物质总质量增加bg,则混合物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可为a和b表示的代数式)
②若C处大玻璃管中红色的固体还没有完全消失就测定,则样品CuO的质量分数的测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
③二氧化锰是H2O2溶液制氧气反应的________ ,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还可以进行回收重复利用,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洗涤,干燥.
三、流程题 (共1题;共4分)
14. (4分)(2017·潮阳模拟)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1)现代社会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是________,它容易与________接触而生锈造成损失,为防止它因腐蚀而损失,可以________.
(2)农药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熟石灰加水配制而制成的.能不能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8分)
15. (3分)(2016·威海)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发现和提出问题
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而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速率的内因是________.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变质,这一事例说明温度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呢?
(2)
猜想与假设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收集证据
实验药品: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两份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温度的稀硫酸(20℃、40℃)
供选仪器:药匙、气体发生装置2套(气密性良好)、量筒2支、分液漏斗、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2支.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补充完成下表的实验报告.
产生相同体积(一试管)的气体所需时间
气体发生装置、秒表、
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
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该实验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有多种,除了上述观测点外,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还有(写一条)________.(3)
结论与解释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________.
(4)
拓展分析
根据其他测定方位,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时间0﹣t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时间t以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6. (5分)(2019·梧州) 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②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__。

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______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________。

(4)(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

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
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不溶物D是________。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___正确,理由是________。

(5)(原理探究)
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__(填名称)。

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

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

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五、计算题 (共1题;共2分)
17. (2分)(2018·海南模拟)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此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实验题 (共1题;共2分)
13-1、
13-2、
三、流程题 (共1题;共4分)
14-1、
14-2、
四、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8分)
15-1、
15-2、
15-3、
15-4、
16-1、
16-2、
16-3、
16-4、
16-5、
五、计算题 (共1题;共2分)
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