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行星地球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的层次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以及纬度差异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1、
天体系统的层次
宇宙中的地
球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宇宙(总星
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
宇宙环境条件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水的存在
2、 3、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区 别 项 目 自转
公转
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通称自西向东
通称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地理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速 度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 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 平均1°/日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
平均约30 km/s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2):
太阳对地球的影
响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天气状况等
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 耀斑:色球层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周期:大约11年
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
④对气候的影响,如太阳黑子数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⑤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
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时区与区时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地
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四季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 我国:以“四立”划分 北温带国家:春季:3、4、5月;夏季:
6、7、8月;秋季:9、10、
11月;冬季:12、1、2月
(2)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
(4)地球公转和自转示意图
4、四季和五带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2)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 还可以根据昼狐和夜狐所跨的经度来推算。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1)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2)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 =90°-|φ-θ|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计算楼距、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
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
纵波快固液气三态
横波较慢固态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名称范围深度主要特征
地壳地表~莫霍
界面
平均17千米
(1)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
(2)各地厚度不一
(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地幔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17~2900千
米
(1)固态,硅酸盐类物质,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
逐渐增加
(2)上部有一软流层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地核古登堡界面
~地心2900~6371
千米
(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2)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
(3)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圈层概念组成其他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
部分
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等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生存环境与大气、水和岩石圈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 A .太阳 B .哈雷彗星 C .运行中的“嫦娥一号” D .陨石
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 A .银河系 B .总星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 A .日地距离适中 B 。
昼夜交替周期不大
C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 。
地转偏向力的形成4、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活动周期为10年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和地方,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部分,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 5、2008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 ) A .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 B .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 .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 .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
6、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 .世界各地昼夜交替现象
D .世界各地季节的变化 7、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昼夜的更替
B .海洋中洋流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 .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8、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 .每天都重合
B .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两者重合
C .晨昏线与经线圈永不重合
D .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天两者重合
南极中山站(6922'24''S ︒,7622'40''E ︒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
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 ︒,7706'58''E ︒
)正式开站。
根据此完成9-11题
9.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10.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11.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 )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
京时间6:40、16:40。
据此回答12~14题
12、该地的经度约为 () A .120°E B .125°E C .115°E D . 110°E
13、该日可能在 ( ) A .11月 B . 9月 C .7月 D .5月
14、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读右下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回答15——16题:
15、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16、若阴影为9月7日,非阴影为9月8日,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读下图回答17——19题,圆心是极点,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并且晨昏线与西
半球的界线恰好吻合
17、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0°,70°E
B.23°26′N,20°W
C.0°,110°W
D.23°26′S,100°E
18、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
为()
A.3月21日15:20
B.3月21日8:40
C.9月23日15:20
D.9月23日8:40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南半球 B此时北京昼长和夜长的比值是1
C此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D此时华北平原可能正直小麦收获期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回答20-21题
20、A点的地方时是()
A、7时
B、6时
C、5时30分
D、4时30分
21、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B、洛杉矶正值温和多雨
C、尼罗河正值汛期
D、南极考察最佳季节
22、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如图4-12),河中有一沙
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北岸受冲刷严重
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
图1
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
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
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
读图回答23~24题
图4-12
23、图中序号代表的坡向正确的是()
A.①③表示南坡 B.②④表示南坡 C.②③表示北坡 D.①④表示北坡
24、由图判断甲乙两地冬至日昼夜长短正确的是()
A.甲地夜长约8小时 B.乙地昼长约8小时
C.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D.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1小时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分析回答25-26题
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春分秋分日6:40 18:40 50°
夏至日5:15 20:05 73°26′
冬至日X Y 26°34′
25、表中X、Y的时间最可能为()
A.8:10、17:10
B.8:05、17:15
C.7:25、16:35
D.8:15、17:25
26、该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酸雨
D.地震
27、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 时 30 分 B.2时 30 分
C.8 时 00 分 D.3 时 30 分
28、如黄赤交角为200,则 ( )
A.五带中的热带范围将为200 B.五带中的温带范围将变小
C.五带中的寒带范围将变大 D.北极圈的纬度将为700N
29、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
A.地幔、地壳、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30、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二、综合题
31、读图“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10分):
(1) 图中虚线处两个界面的名称:AB间:面、BC间:面
(2) 三个圈层名称:A: B: C:
(3)A、B、C三个圈层中,横波不能通过的是层,软流层位于层之中
(4)A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圈、圈、圈
32、读下面的图回答:(10分)
(l)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前后,判断
理由是
(2)当D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是。
(3)当AC为晨线时,此日是节
气;
当DE为昏线时,此日是节气;当AD为晨线时此
日是节气
(4)若DE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整,
DF是线
(5)当H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
是、
33、读昼夜半球图(如右图)
(1)此时北京时间为月日时,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点附近
(2)此时全球太阳高度小于或等于0的地区是和。
(3)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点,
A点在B点的方向(4)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34、读图 (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时间为7月1日16时,
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此时位于西半球,处于白昼且昼夜等长的区域范围是
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是
(3)若此时太阳直射在21°N,北半球有极昼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
(4)A点_____________时日出,昼长为_________________小时;B点此时太阳高度为
_____________,再过_________________小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
(5)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_________________半球,B点位于___________半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A C C B C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A B C A C B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B B B D C D
二、综合题
31 、(10分)
(1) 莫霍古登堡(2)地壳地幔地核 (3) C B (4) 大气水生物32、(10分)
(1)12月22日 AB是晨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2)23°26′N
(3)夏至冬至春分或秋分
(4)20点晨线(5)DF AC
33、(10分)
(1)6、22、20 D (2)夜半球晨昏线
(3)C 东南(4)23°26′N 0
34、(10分)
(1)西经20°~西经30°的赤道上
(2) 60°E
(3)69°N~90°N21°
(4)4 , 16 ,0°,2
(5)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