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补文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境补文题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因境补文题的考试命题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掌握做因境补文题的思路及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书面表达中能够准确、熟练的组合和衔接句与句的能力,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做因境补文题的思路及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做因境补文题的思路及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纲导入
1、考察实质: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导能力,语言有效表达能力。
2、全国I卷必考题,固定在16题出现,分值为5分。
该题跟衔接题共同构成语言逻辑思维的考查。
3、整体难度适中,对能力要求较高,得分有难度。
二、重点题型
1、总领句的补写
总领句也叫总起句、总提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
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观点句的补写也同此理。
2、总结句的补写
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做出总结
的句子。
在语句补写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 等提示性语言。
总结句的拟写与总起句相似,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
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
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
有时是对上文两
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补写时不可漏掉要点。
3、过渡句的补写
过渡句一般是采用一句话把上文内容与下文内容兼容到一起,这句话的前半
句承接(总结)上文,而后半句则领起下文。
4、解说句的补写
解说句,就是对上文内容的阐述。
一般有几类,一是进行延伸性解说,即对
抽象概念进行具体解说;二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并列性解说;三是对相关内容进行
对照性解说;四是对相关的条件(原因)与结果进行推导性解说。
三、高考题体验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2015年全国I卷)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
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①。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
言,②,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
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③,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参考】①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②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③上网浏览
商品信息。
【分析】本题需要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是与文段内容的推导、呼应所必须的。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递关系。
该文段细分有三个意思,首先是
说电子商务的价值,然后从电商价值例说上班族利用电商的好处,再从上班族拓
开到一般消费者的习惯。
先看空缺①,①的前面是“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
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根据里面的电商价值、
节省时间和空间等信息提示,可以推导出接下来的语句应该是跟交易效率提高有
关的,补写语句“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中,“从而”体现了推导性,“提高
交易效率”既是价值所在,也是节省时空的带来的效益结果,所以这个补写语句
比较准确。
再看空缺②,②紧接在“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后面,如果只看这一
句是无法得到准确补写句的,须得再往前面第一层信息进行系联,上班族应该也是消费者,所以与节省时间有关,而②的后面有“还易于”的信息提示,这决定了空缺②既要与前面的节省时间有关,又要与“还易于”有关,所以“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这样的补写才是比较准确的。
最后看空缺③,它不但与前面“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有关,也与前面第二层“货比三家”意思有关,所以应该补写浏览信息之类的语句,这样,“上网浏览商品信息”既呼应电商话题,又与商品信息浏览比较的内容相照应,是比较准确的。
【小结】该段关于电子商务的文字里面有三个空缺,三个空缺分布在三层意思里面。
从表面上来看,给这段文字讨论的电子商务不一定是每个同学都熟悉的,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
值得说明的是,电子商务在口语里常常简称为电商,电商的概念虽然有不同角度的定义,但其关键是依靠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业模式。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已经提升到我国国家战略层面,近几年发展特别迅速,是经济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事物。
所以即使对于上网受限的人而言也不一定不熟悉,是非常值得了解的经济生活之一。
选材实则紧扣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的变化。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2014年全国I卷)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比如增加的
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
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参考】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 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照应关系。
本语段主要谈“二氧化碳”的利与弊,但细分起来有四层意思。
首先总体指出二氧化碳的作用。
其次谈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危害。
再谈二氧化碳增加的好处。
最后指出要得到好处的前提。
文段整体对二氧化碳增加持反对态度。
先看空缺①,第一个空缺是对前面“全球变暖”“干旱或旱涝不均”“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等情况的总结,这是总结二氧化碳带来的灾难,
是个总结句,因此空缺处应填写表达灾难性的句子,而灾难是对人类社会来说的,因为前有“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综合这两项信息,可补写为“给社会及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且前面的主语(陈述对象)为二氧化碳浓度高,为保证主语一致,不能补写为“人类奖面临巨大灾难”,或“沿海城市面临灭顶之灾”之类的语句,这易导致句意割裂。
再来看空缺②,第二个空缺是“然而”转折后的语意,“比如”后句子是举例“给植物‘施肥’”谈二氧化碳增加的好处,前面“研究指出”说明应是一句二氧化碳增加的好处的语句,根据前面的转折和后面的例子,填写“二氧化碳也会带来好处”才能前后照应。
最后看空缺③,第三空缺前为前提是“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意味着后面就为植物死亡之意,下文又谈失去“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说明没有植物,根据这两层意思,宜填写“植物出现问题甚至死亡”。
【小结】本段材料选材是环境保护,是中国当今一大难题和热点。
三个空缺需填的内容前后提示明显,照应紧密,难度不大。
四、方法指津
语句填写题考查的是简明、连贯、准确,是一种能力,严格讲是没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
但充分利用语言和思维的一规律,可以帮助更准确地回答。
1、理解整个语段内容,这是解题前提。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
如果对整个语段不理解,答题就易答非所问。
因为填写的句子也是统一在整个语段的意思之中的。
2、注意分析语段的的一些基本逻辑关系和标点符号,善于准确有效分层。
所给语段一般为三层或四层,每层有相对完整的意思。
能够准确分层理解(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既可帮助理解理个语段,更是缩小每个空缺的答题范围,不易偏题。
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如因果关系(上为因,一般要求写果)、递进关系(填写的句子就要合理运用表递进的词语,并且前后内容要递进)、转折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前后构成转折)、对比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构成对比),找到呼应、关联、暗示性语句,重视标点符号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如果给出句子前后有冒号,填写句子一般为总结或总起句)。
3、注意所填语句的位置,确定句子功能,根据上下句,合理推导。
所填语句一般为每层的总起句、结论句、过渡句或仿写句、照应句。
明确了所填句子的位置就明确所填句子的功能,就可以根据所要填的句子功能利用上下
文去推导所应填写的内容。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合理推导是解答这种试题的必要手段。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或上下句中的提示词语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4、注意一些技巧。
如陈述对象一致,语言风格一致,感情色彩一致、结构一致、手法一致、修辞一致、关联词一致等,这是保证填写句子不走样不变形不出格。
5、注意检查修改。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有无超出字数要求等。
五、解题示例
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
那
么,① ?首先,②,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
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
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③,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
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食、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划分段落层次。
要分层,首先看句末符号,这段话共有6个句末符号(1 个问号,5个句号)。
第一句是个“引语”,就是引出本段的论述对象;空缺① 是个问句,而第3、4、5句中有“首先”“其次”“再次”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判断空缺②是个论题;而第6句有“由上所述”字样,可知是结论。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段落分为三层:1、2句引出交待论题,3、4、5对此分析,第6 句作总结。
确定句子功能。
确定了层次以后,我们就可以确定三个要填的句子分别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空缺①要填的句子应该是一个总括性的问句,引出后面的分析,可从总结句即第6句来推断,句子应包含“阴阳”和“关系”两个关键词。
空缺②应该填一个能概括该句后面分析的句子,从该句后面的分析可能还不太好确定,但我们看到“其次”的后面有一句“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可知此句应该是谈阴和阳的“对立”,再结合第二个空后面的分析即可确定。
空缺③应该是这一句后面分析内容的总括句。
结合前一句的“对立”,再结合空后的分析,以及最后一句总结句,也可以确定,关键词应该是“统一”。
调整句子表达。
当句子的功能及关键词确定后,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句子来表达。
比如第一个空,根据后面的总结“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加之此处应是问句,可知此句应填“阴阳两种属性是什么关系呢”。
第二个空应该填“阴和阳是对立的关系”。
第三个空还要考虑前一句中的“尽管”,因此句中应有表示转折的词语,此处应填“但又是统一的”
六、课堂总结
分析全国高考I卷试题:
1、从体裁角度看,选材及填写内容基本上为议论性语段或说明文语段(说明文语断偏多,大多为科普语段)。
因为议论文语段或说明性语段逻辑性、顺序性较强,有利考查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
记叙性或抒情性语段,因每个人理解不同,填写的角度不同,填写的内容也可千变万化,不利于考查学生思维,也不利于阅读统一标准。
如:“雪化了,变成了。
”比较现实人的可填写“水”,比较浪漫的人可填写“春天”,进一步联想和想像,还可填写“绿叶、红花、溪流、甘泉、飞瀑、温暖、绿洲、云”等,这对阅读极为不利。
2、从内容角度看,材料多为热点,以环保、科技知识为主,社会科技与自然科技均涉及。
全国I卷每年的选材多为同一性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
3、从解题的思路来看,主要根据上下文解题。
语段一般分为三层,所填补的句子具有概括性或结论性。
这跟平时各地的模拟试题很有不同,一般一层填写一句。
4、从题干要求看,有严格字数要求。
每处一般为10—15字,这实际是从简明的角度要求,既能充分表达完整意思,又防止漫不边际,这对语言的整合能力、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5、从阅卷要求看,严中有宽。
虽然给出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是阅卷的唯一标准,但答案又必须体现参考答案中的核心词或核心意思,从这个角度看,核心词或核心意思又是唯一的。
如果写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从意思上是说得通的,但不符合简明要求,也不够准确,是不能得分的。
七、课后作业
《核按钮》P176 “即学即练”
八、课后反思
这种题目,还是考察阅读能力为主的。
只有看懂中心是善美,划分层次,才能懂得角度推导:根据上下文逻辑推导,根据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
但是这两点也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所以,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好的。
后面仍旧需要结合题目,具体训练,点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