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学校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地进行枯燥的、繁琐的、机械的训练。
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如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
所以开发利用语文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位职业学校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资源贫乏的情况下,语文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且居主导地位,并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意义的作用。
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究,将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
在职业学校从教几年来,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大方面入手,试图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首先,通过《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
《语文课程标准》最明确的一个目标是全面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个性。
而每册语文教材中不外乎二十几篇文章,要靠这二十几篇文章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老路。
而《语文读本》在文章风格、内容、体裁、主
题几方面与语文教材相辅相承。
因此通过阅读《语文读本》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的有效手段。
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的阅读,使语文教学紧紧的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
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编辑精心挑选出来的,有许多的是经
典名著。
这些文章的学习确实能增长学生的才智,但也不可否认,有些文章离学
生的生活太远,有时无法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其实在语文课堂之外,广阔
的社会同样是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场所。
而利用报刊杂志,不失为使学生了解社会
的一个简便方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强调让学生多读报刊杂志,同时
可以开设阅读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不仅可以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更重要的
是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健全的人格。
要达到这个目的,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管理,不能让学生进行“放羊式”阅读是很重要的。
因此,可以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是阅读。
例如:5.12
大地震时期,全国人民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我们以此为专题,让学生通过报
刊杂志查找阅读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并推荐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章让大家共同学习,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另外还可以开展许多专题性阅读如:年度最感人的十大
人物评选事迹收集、关于钓鱼岛问题、纪念抗战胜利××周年等。
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关注生活中的语文。
现代的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明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
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此老师完全可
以投其所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的尝试是:让
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文学和音乐同为艺术,二者自然有一些相通之处。
许多朗诵者,总喜欢配上与其文章感情基调相吻合的曲调,使其感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我们学过的许多诗词都可以配上音乐,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诵兴趣。
例如:《沁
园春长沙》、《雨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再别康桥》等。
另外一
些思维比较健康的歌曲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例如《怒放的生命》但看歌词,就是
一首让年青学生激情澎湃的诗歌。
通过流行歌曲可以提醒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
尊重并珍惜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
学生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千差万变。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
生的充满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这些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
这里有一个反面事例:一位教师在教读《穷人》时,
当学生们读到:“两个孩子睡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时…….”有一位学生禁不住抽
泣起来(这个学生是孤儿)而教师怕影响教学进程竟毫无反应。
新课标的价值观是
建立在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善待生命、理解生命的基础上的。
任何忽视人文关
怀的教学都是遗憾的、失败的教学。
教师此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一资源,和学生一
道合力构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体验和生活境遇富有生活活力的教学,语文教学就
富有生命力了。
1.
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自主学习。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上。
语文课程应植
根于现实,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中
获得知识;努力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
学生写的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文学社、
自办小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
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开展作文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
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
为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运用知识
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不同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写作练习。
例如,新生刚开学时写自我介绍,实习时写顶岗实习报告,毕业时写求职报告,写面试自介等。
另外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挖掘语文学习资源:例如烹饪专业的学生在做出不同美味菜品的同时,可让他们写出作品介绍,写做菜的心得体会,并在班上讲解,既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提高了素质。
广大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课改实践中,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语文学习为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