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租赁法律规定(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企业融资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融资租赁是指企业通过租赁方式获得所需的设备、物资等资产,同时支付租金的行为。
我国政府为了规范融资租赁市场,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融资租赁的定义与特征
1. 定义
融资租赁是指企业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向出租人租赁所需设备、物资等资产,在租赁期限内享有使用权,租赁期满后,根据合同约定,可以选择购买、续租或退还资产的一种融资方式。
2. 特征
(1)融资与融物相结合:融资租赁既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又满足了企业对设备、物资等资产的需求。
(2)长期性:融资租赁期限一般较长,一般为3-5年,最长可达20年。
(3)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企业在租赁期限内享有资产的使用权,但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
(4)租金分期支付: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分期支付租金。
三、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法》是规范融资租赁合同的基本法律。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合同形式合法,可以是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物权法》对融资租赁中的物权关系进行了规定。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出租人对租赁物享有所有权,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享有使用权。
租赁期满后,根据合同约定,承租人可以选择购买、续租或退还资产。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担保法》对融资租赁中的担保关系进行了规定。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提供担保,以保证租金的支付。
担保方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等。
4. 《融资租赁条例》
《融资租赁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融资租赁市场的行政法规。
根据《融资租赁条例》的规定,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
(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3)有专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人员;
(4)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5. 《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对融资租赁企业的监督管理进行了规定。
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融资租赁企业应当依法经营,不得从事非法融资活动。
四、融资租赁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1. 签订
融资租赁合同应当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双方签订。
合同内容应当包括:
(1)租赁物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等;
(2)租赁期限;
(3)租金及支付方式;
(4)租赁物的交付、验收及维修责任;
(5)租赁期满后的处理方式;
(6)违约责任;
(7)争议解决方式。
2. 履行
(1)出租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
(2)承租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
(3)租赁期限内,承租人有权使用租赁物,但不得损害租赁物的完整性;
(4)租赁期满后,根据合同约定,承租人可以选择购买、续租或退还资产。
五、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
1. 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融资租赁业务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出租人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应当缴纳增值税。
2. 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融资租赁企业取得的租赁收入,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六、融资租赁的风险防范
1. 信用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加强对承租人的信用评估,确保承租人具备偿还租金的能力。
2. 违约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应与承租人签订明确的违约责任条款,确保在承租人违约时,能够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 市场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合理预测租赁物的价值变动,降低市场风险。
4. 法律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内容合法,降低法律风险。
七、结论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在我国企业融资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规范融资租赁市场,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企业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合理运用融资租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2篇
一、概述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融资租赁法律规定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监管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规范融资租赁市场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本文将就企业融资租赁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
1. 融资租赁的定义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融资方式。
2. 融资租赁的特征
(1)融资与融物相结合:融资租赁既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解决了企业的设备需求。
(2)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出租人保留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享有租赁物的使用权。
(3)租赁期限较长:融资租赁期限一般较长,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4)租金分期支付: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期限分期支付租金。
三、融资租赁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1. 融资租赁合同
(1)合同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供货人。
(2)合同内容:租赁物的名称、数量、质量、规格、技术参数等;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等;租赁物的交付、验收、维修、保养等;租赁物的保险、税费等;租赁期满的处理方式等。
(3)合同效力:融资租赁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成立,具有法律
效力。
2. 融资租赁业务监管
(1)监管机构: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由银保监会负责监管。
(2)监管内容:融资租赁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管理;融资租赁合同、租赁物的登记、备案等。
(3)监管措施:对违反融资租赁法律、法规的行为,监管部门可依法予以处罚。
3. 融资租赁风险防范
(1)信用风险:出租人、承租人、供货人应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降低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合理控制业务规模,降低市
场风险。
(3)操作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业务操作水平,降
低操作风险。
(4)合规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规经营,降低合规风险。
四、融资租赁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款
1. 出租人、承租人、供货人权利义务
(1)出租人权利义务:购买租赁物、提供租赁物、收取租金、维护租赁物的所有
权等。
(2)承租人权利义务:支付租金、使用租赁物、维护租赁物、租赁期满处理等。
(3)供货人权利义务:提供租赁物、保证租赁物的质量、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等。
2. 融资租赁合同变更、解除
(1)合同变更:融资租赁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经出租人、承租人、供货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内容。
(2)合同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融资租赁合同可以解除:租赁物不符合合同约定;出租人、承租人、供货人一方违约;租赁期满,租赁物未收回等。
3. 融资租赁合同终止
(1)租赁期满:租赁期满,承租人有权选择购买、续租或者退还租赁物。
(2)租赁物收回:出租人有权在租赁期满前收回租赁物。
(3)其他原因:因不可抗力、合同约定等原因,融资租赁合同可以终止。
五、结语
融资租赁法律规定对于规范融资租赁市场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充分了解融资租赁法律规定,合理运用融资租赁业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融资租赁业务的监管,防范和化解融资租赁风险,促进融资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3篇
一、概述
融资租赁是一种以租赁方式实现融资目的的经济活动,它通过将租赁物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企业在不占用大量资金的情况下,获得所需设备。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融资租赁市场,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企业融资租赁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
1. 融资租赁:是指融资租赁公司根据承租人的需求,购买或租赁设备,并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约定的租金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选择购买设备或放弃购买的权利。
2. 融资租赁合同: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的,约定出租人购买或租赁设备,并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3. 租赁物:是指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的,出租人购买或租赁的设备。
三、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定
1. 融资租赁合同的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融资租赁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出租人、承租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住所;
(2)租赁物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质量;
(3)租赁期限;
(4)租金及支付方式;
(5)租赁物的交付、验收、维修、保养、保险等事项;
(6)租赁期满后的处理方式;
(7)违约责任;
(8)争议解决方式。
2. 融资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规定,融资租赁合同签订后,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购买或租赁租赁物,并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
租赁物交付后,出租人将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3. 租金的支付
(1)租金的构成:租金包括设备购置成本、租赁手续费、保险费、维修费、税费等。
(2)租金的支付方式:租金可以采取分期支付、一次性支付等方式。
(3)租金的调整:租赁期限内,租金不得随意调整。
如遇国家政策调整、设备价格变动等情况,需经双方协商一致后进行调整。
4. 融资租赁物的维修、保养
(1)租赁物交付后,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对租赁物进行维修、保养。
(2)租赁物出现故障,承租人应及时通知出租人,出租人应当及时派员维修。
5. 融资租赁物的保险
(1)出租人应当对租赁物进行保险,保险费用由承租人承担。
(2)保险期间,如遇租赁物损失、毁损等情况,承租人应当及时通知出租人,出
租人应当及时进行赔偿。
6. 融资租赁期满后的处理
(1)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选择购买租赁物或放弃购买权利。
(2)承租人购买租赁物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购买价款。
(3)承租人放弃购买权利的,租赁物归出租人所有。
7. 违约责任
(1)出租人违约:出租人未按约定购买或租赁租赁物,未按约定交付租赁物,未
按约定提供维修、保养服务等,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承租人违约:承租人未按约定支付租金,未按约定进行维修、保养等,应当
承担违约责任。
(3)双方违约:如遇双方违约,应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8. 争议解决
(1)融资租赁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2)当事人约定仲裁的,应当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当事人未约定仲裁或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结语
企业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融资租赁市场,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企业在进行融资租赁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融资租赁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