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过程DFMEA检查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SC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FMEA分析
零件号: (3)基本参数: 系统阻力:90N 齿扇半径:116.45mm 主动臂半径:330mm 机械部分机械效率:60%(经验值) 行程S=507mm(测量值) 电机扭矩特性 (4)计算: 设计计算 ①电机扭矩计算: 说明书 根据基本参数得系统总载荷为玻璃重量及滑道阻力之合: F=(F1+F2)。(玻璃重量F1、滑道最大阻力F2=G2×S) 所需电机的扭矩M=(F X L X r / R)/60% 关闭力F’=M堵转X60% X R/ (r X L)-F ②玻璃升降时间计算:运行时间:T=arcsin(S/2L)×R/ 3nr ③玻璃上升速度:平均运行速度: V 上=S/T (5)结论: 产品BOM表 (1)与3D数模零部件的一致性 (2)所选用材料的最新标准及名称 (1)安装点与数模的一致性 手工样件 (2)主动臂与齿扇之间的焊接角度 (3)座板两回转孔之间的距离 (4)主从动臂的强度 (1)样件安装点与车门安装点的一致性 (2)样件上下运行情况 试装 (3)玻璃上下止点与水切的距离 (4)样件安装后运行时是否存在干涉 (5)主从动臂强度是否满足升降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FMEA分析
零件号: 主动臂座板回转孔与铆钉之间的间隙 3D 短滑槽两安装点连线和主轴铆钉是否在同一直线 电机旋向判定 基本要求: (1)玻璃升降器在工作行程内,运行应平稳,轻便灵活,不应有异 响、打滑 、跳齿、卡滞和脱轨等现象。(QC/T 636-2000中有相同 要求) (2)玻璃升降器的金属件表面应无斑点、裂纹、锈蚀,其电镀零件不 得有缺镀等缺陷。塑料件不允许出现裂纹,表面应平整、无气泡、 无影响使用的明显变形。(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3)玻璃升降器的金属零件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表面质量应符合 QC/T 625的规定 。 (4)弹簧圈间、制动鼓内及摩擦部位均应按规定涂以润滑脂。(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5)玻璃升降器应按Q/FT B102的规定进行可追溯性标识。 基本性能: (1)工作电压:在11 V~15 V电压下应运行平稳,不允许有异常噪声 和卡滞现象。(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2)电流特性:工作电流不大于15 A,堵转电流不大于28 A。(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3)关闭力:关闭力应符合产品图样的技术要求。(QC/T 636-2000中 有相同要求) (4)运行速度:上升运行速度应为70 mm/s~200 mm/s,下降运行速度 应满足产品图样技术要求。(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齿扇分度圆直径: 焊接性能: 焊接压力: 焊接时间: 焊接电流: 齿扇与主动臂焊接: 齿顶圆到主动臂铆钉孔距离 碾铆主轴铆钉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FMEA分析
零件号: 性能: 将电动玻璃升降器装在带有玻璃导轨的专用夹具或模拟车门上进行 如下试验; (1)电动玻璃升降器在工作行程内,运动应平稳,不应有异响和卡滞 现象; (2)升降器的堵转电流小于28A (3)电动玻璃升降器负载电流及运行速度(室温状态): 运行速度(平均速度) 上升平均速度:最小:70.0 MM/SEC 最大: 200.0 MM/SEC 上升工作电流: 最大:≤15 A 电动玻璃升降器负载电流及运行速 度(室温状态): 运行速度(平均速度) 上升平均速度:最小:100.0 MM/SEC 最大:180.0 MM/SEC 中性盐雾试验96个小时,允许出现白锈范围小于总面积的5%;中 性盐雾试验116个小时,允许出现红锈范围小于总面积的5% 噪声试验:将电机(总成)纵向固定在台架上,距离50cm处放置声 级计,电机电压为13.0V,给电机施加1Nm的负载,对电机进行测 量:1.电机噪声≤58dB 2.总成噪声≤62dB (1)设计依据:福田PU201电动摇窗机三维数模图 QC/T636-2000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PF-60007A电动玻璃升降器总成技术条件 (2)基本设计思想: 结构形式选择:根据福田公司提供数模,采用交叉臂式结构. 设计计算 主要结构更改项目: 根据目前中国道路的实际情况,为保证 说明书 总成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交叉臂式摇窗机的主要零部件设计结 构如下: 摇窗机动力总成(电机采用西门子电机) 齿扇主动臂装焊总成 主、从动臂焊接总成(带从动臂滑轮) 短滑槽及玻璃滑槽
电机输出轴到玻璃内表面的距离导轨与喇叭之间的距离电机尾部与限位器之间的距离玻璃滑槽与电机轴之间的距离玻璃滑槽与电机座板之间的距离电机下表面到车身钣金内表面的距离导轨上端与窗框加强板之间的距离导轨下端与车身钣金之间的距离电机外表面与内饰板之间的距离从动臂滑轮与滑槽之间的间隙主从动臂回转中心的的间隙电机输出齿齿顶圆与齿扇齿顶圆之间的间隙fmea所要求的意见措施项目fmea分析3d编制
工装模具 量具清单
PVP
试验
工装 模具 检具 设计
工艺 文件
编制:
审核:
批准:
备注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福田提供
编制:
审核:
批准:
福田提供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FMEA分析
零件号: DVP 耐久性: 升降器应能承受A)前门升降器:16000个工作循环 b)后门升降器: 76000个工作循环的耐久性实验,试验后的基本性能应允许与试验前 偏差20% 。(QC/T 636-2000中要求A)前门升降器:15000个工作 循环 b)后门升降器:7500个工作循环) 电机座板安装尺寸 电动座板齿轮齿扇啮合中心距 电动座板安装孔 主动臂尺寸 主轴孔位置: 滑轮铆钉孔: 从动臂尺寸 滑轮铆钉孔: CC/SC 玻璃滑槽尺寸 高度: 宽度:
DVP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FMEA分析
零件号: 自锁性: 升降器在车窗玻璃行程内任意一点应能自锁,在升降器玻璃托架上 施加500N的负载时,不应损坏,玻璃下降量不应大于4.5mm。(QC/T 耐温度变化性:升降器再不工作状态下应能经受-40℃的低温和 75℃高温的温度变化试验: 升降器恢复室温后应符合电动玻璃升降器基本性能中的相关规定。 (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绝缘介电强度: 升降器电机内各互不连接的导体零部件对壳体之间应能耐实际正弦 波形的高压试验,绝缘不被击穿。(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耐过电压强度: 升降器应具有耐过电压的能力试验后应符合基本性能的相关规定。 (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DVP 热保护性: 升降器应具有热保护性能,在首次打开时间,恢复时间及开断次数 应满足产品图样技术要求。试验结束后热保护器仍能正常工作。 (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抗干扰性: 升降器电机应具有抗干扰性能。当干扰时,升降器电机在运行中允 许出现电流波动但干扰结束后应能恢复正常工作。(QC/T 636-2000 中有相同要求) 耐振性: 升降器经QC/T 413 规定的扫描振动试验后应满足电动玻璃升降器基 本性能的要求。(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耐腐蚀性: 升降器经受116h的盐雾试验后,应符合基本性能的有关规定,且黑 色金属零部件主要表面无锈蚀。(QC/T 636-2000中要求升降器经受 96h的盐雾试验) 防水性: 升降器再不工作的状态下防水性能等级为IPX4,实验后电机内部不 得进水。(QC/T 636-2000中有相同要求)
控制 计划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FMEA分析
零件号: 是否具备如控制计划所要求的量具和试验设备? 如客户要求,顾客是否已经批准控制计划? 检具方法及能力是否与顾客要求一致? 是否按客户要求进行MSA? 抽样方法是否基于工业标准及统计抽样方案或其他统计过程方法及 是否具备能在现有设备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量具? 是否已识别影响产品特殊特性的过程特性? 在确定接受标准时是否使用了产品特殊特性? 制造设备是否能满足预测的生产与服务量要求? 是否有足够的试验能力? 测量的范围及资格是否文件化并被验证? 产品所需试验是否完整、安排是否合理? 试验条件是否能满足顾客要求? 试验大纲是否能满足试验需求,得出正确试验结果? 零件加工工序是否合理? 工装模具设计是否依照产品图并通过评审? 是否考虑了防错? 工装能否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稳定产品一致性等的 检具设计时是否充分考虑了产品公差尺寸?并满足功能要求? 工装模具检具是否识别了PFMEA中风险较高的项目,并加以控制? 工装模具检具设计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加工精度及加工难易程度? 工艺文件编制是否识别了PFMEA和DFMEA中的特殊特性并加以标明, 反应计划是否合理,可靠? 工艺文件是否能指导生产? 工艺文件是否做到图文并茂、简单易懂? 是否从客户那里得到包装的相关要求? 是否按照客户要求、相关标准设计包装? 包装方案应得到客户的认可? 工装样件是否按流程图、工艺文件要求制作?制作过程中是否:
项目FMEA分析
零件号: (1)二维图纸与三维图纸的一致性(安装孔及压型高度最重要) (2)较重要尺寸特殊标记注明 二维图纸 (3)配合公差合理性(如避免零碰零) 设计 (4)各零件图纸技术要求标注明确,如含有焊接标准,电镀标准, 抗拉力大小。 总成图中标明引用升降器标准,或主机厂要求的升降器标准, 各转动件的配合状态,及重要零部件的说明。 所以的过程包括外协或外包都予以考虑? 影响配合、功能、耐久性、政府法规和安全性的操作是否已被识别 并按顺序列出? 是否考虑的类似零件的FMEA? PFMEA 是否对已发生的时间和保修数据进行了评审 对失效模式是否已识别并计划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 当纠正措施完成后,对严重度及发生频度是否作了修改? 对以后的操作组装和产品,在影响上是否考虑了客户? 是否已将原因描述为能固定成控制的事物? 是否说明了生产和检测岗位的顺序? 过程流程 图 是否与控制计划与PFMEA中的产品过程检测相一致? 是否描述了应当如何移动产品? 该过程是否考虑了拉动生产系统/最优化 是否规定在使用前要识别和检验返工产品? 由于搬运和外部过程产生的潜在质量问题是否已被识别并纠正 是否在PFMEA中识别的控制都体现在控制计划中? 控制计划中是否包括了所有产品/过程特殊特性? 在控制计划制定时,是否使用DFMEA和PFMEA? 是否明确需检验的材料规范 控制计划是否明确从进货(原材料/零件)到制造/装配(包括包
项目FMEA分析
零件号: 问题 是否使用了北京顺恒达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潜在的失效模式及 后果分析(FMEA)参考手册及客户的特殊要求来制定DFMEA? 是否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件的数据进行了评审? 从类似产品DFMEA得到最佳实践及经验总结是否考虑? DFMEA是否识别特殊特性? FMEA 在供方处影响的传递特性是否被识别并评审以保证FMEA的一致性? 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是否被评审以保证FMEA的一致性? 是否已确认了影响高风险最先失效模式的设计特性? 对高风险顺序数项目是否已确定了适当的纠正措施? 对严重度数高的项目是否已确定了适当的纠正措施? 当纠正措施实施完并经验证后,风险顺序数是否正得到修正? 电机输出轴到玻璃内表面的距离 电机下表面到车身钣金内表面的距离 导轨上端与窗框加强板之间的距离 导轨下端与车身钣金之间的距离 电机外表面与内饰板之间的距离 3D 导轨与喇叭之间的距离 电机尾部与限位器之间的距离 玻璃滑槽与电机轴之间的距离 玻璃滑槽与电机座板之间的距离 从动臂滑轮与滑槽之间的间隙 主从动臂回转中心的的间隙 电机输出齿齿顶圆与齿扇齿顶圆之间的间隙 是 否 所要求的意见措施 负责人 完成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