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五周期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终期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第五周期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终
期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附件2合肥市第五周期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终期绩效考核自评报告专科名称____医学影像___单位名称(盖章)_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_专科负责人__胡茂能___二二0一九年八月
一、建设专科目前基本状况1.1科室目前基本状况:科室组成(病区数、床位数)、科室规模、能力和水平等基本内容我院医学影像中心创建于1978年的放射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为合肥市第四周期医学重点专科、第五周期医学重点学科,安徽省影像诊断质控中心成员单位、合肥市卫健委“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挂牌首届合肥市医疗行业“名医工作室”;放射科住院医师规培协同单位。
学科由普通放射、CT、MRI、介入放射四部分组成,有医、技、护人员共计37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5人,中级职称18人,本科以上学历34人,人员及学历结构优良。
影像设备配置齐全,拥有GE公司的系列先进设备:如多排螺旋CT、高场MRI、平板DSA、移动式床边DR和心电监护系统;另有车载式高KVX线机、柯达CR、多台DR、金仕达PACS、乳腺钼靶机、口腔全景机、除颤仪、激光相机等先进设备,满足三级综合性医院影像医学及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需要。
1.2科室负责人和专科带头人表 1.科室负责人和专科带头人基本情况类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职务专业方向科室负责人胡茂
能男63、06本科主任医师影像中心主任放射诊断与介入诊疗
专科带头人胡茂能男63、06本科主任医师影像中心主任放射诊断与介入诊疗1.3科室人员组成表2.科室人员组成类别总人数年龄职称学历其他≥50岁<50岁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博士硕士(其中在读博士)本科(其中在读硕士)其他博导硕导合计37631351811/4303/1医师195143583/4132/1护理514//5///5///技术13013//58//121//1.4专科设施设备与实验室建设表3.2017以来新增专科设施设备(表内栏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下同)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购置时间价格(万元)用途移动摄片机OptimaXR220amx美国GE2017.1139.9移动摄片乳腺DR升级SN-DRROD 深圳圣诺2018.1065乳腺摄片64排螺旋CTOptimaCT680Expert美国GE2018.111196多部位影像检查DRMultixFusionMax西门子2019.4185数字化X光摄片
DRMultixFusionMax西门子2019.4185数字化X光摄片二、建设目标和考核指标简述(须与计划任务书一致,如有调整请予以说明)表4.专科建设目标及绩效考核指标(一)总体建设目标协调发展医学影像学科的分支学科,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和合作。
进一步拓展诊疗范围,加大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力度。
通过开展医学重点专科,重点发展学科建设,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结合并相互促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
(二)绩效分类考核指标类别绩效考核指标医疗能力和水平学科规模达到成熟的三甲综合医院专科的水平。
完善并发挥医学影像科亚学
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我院临床需要,完善Innova3100-IQDSA的CT 功能,添置64排螺旋CT,进一步拓展64排螺旋CT及1.5T高场MRI 的检查项目,推进乳腺钼靶全数字化成像。
年摄片检查超过85000人次,介入超过300台次,CT达到57127人次,MR检查达到11000人次。
亚专科建设和临床技术发展确立本学科亚专科及发展方向。
尘肺病数字化影像成像不断完善;应用完成一定规模的恶性肿瘤微创介入诊疗项目;腹部CT新技术应用达到比较成熟;颅脑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较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引进硕士研究生3名;选拔3名优秀青年医师读在职研究生,完成培养科内在职研究生3名。
输送2-3名中青年医师到国内知名大型医院进修学习。
临床科研教学能力1.课题结题3项,院内立项课题3项,市内立项课题3项。
2.撰写并发表CN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3.举办省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各3项。
专科辐射、带动能力 1.担负培训和指导合肥市二级医院医学影像专科的等级医院复审工作。
2.承担经开区锦绣社区、海恒社区、蜀山区稻香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科技术指导工作。
3.承担合肥市职业病防治院尘肺病的高千伏摄片体检、筛查及诊断
工作。
4.承担合肥市辖区大部分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岗位体检摄片工作。
5.积极配合宁国市政府迅速稳妥处置某大型企业群发粉尘危害职业卫生事件
6.影像中心多次对市局辖区内的12家二级医疗机构进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专项督查并举办医学影像医疗质量控制学习班多次。
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仅针对承担全省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任务的建设项目)1.影像中心为合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市卫医2014-137号)。
2.构建了合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网络和体系,制定了合肥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的工作计划、相关制度、职责、医学影像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方案及质量评价控制检查方法。
3.多次组织本市医学影像质控管理人员的相关质控知识的培训,主办省级继教项目“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新进展学习班”。
4.依托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网络中的质控中心专家队伍,指导并督促隶属单位质控工作的开展,规范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
三、已实施的工作举措(含各类制度和实施情况)3.1单位工作举措(列入单位发展规划,在人才、财、物以及管理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
医院将影像中心建设列入“十三五”医院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将影像中心建设为安徽省级重点扶持专科。
医院制定有《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影像中心制定有学科3-5年建设发展计划、各种管理保障制度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每年都保证有学科发展专项配套资金,并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添加专项配套资金额度。
专科建设经费总投入48万元,实际支出2229.652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经费之外的建设经费由我院筹集。
3.2建设专科工作措施3.2.1专科建设规划、制度等影像中心在原有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重点专科建设契机,全方位建设医学影像专科,努力巩固和发展原有学科优势,不断壮大学术力量,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加强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培养,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学术队伍,强化科学创新。
学科综合实力得到长足进步,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较好的完成了专科建设规划,达到预期效果。
3.2.2亚专科设置及临床技术发展影像中心规划设置尘肺影像、脊柱影像、颅脑磁共振功能成像、微创介入四个亚专科,通过全面建设重点专科,紧随国内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前沿,以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现代医学影像学为基础,依托“合肥市职业病防治院”、“合肥市脊柱外科研究室”等专业背景,利用新兴成像技术,以四个亚专科为发展方向,并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分别在安徽省科技厅、市卫计委、院内立项相关科研课题共4项,如:安徽省科技厅课题“数
字影像联合双能量减影成像技术对尘肺病诊断的研发”(1704f0804041)、合肥卫计委科研项目“3D-DSA重建成像在盆腔动
脉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Hwk2017yb010)、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院级课题“新生儿胆红素脑病MR表现及其与血胆红素水平相关性研究”及“乳腺钼靶或联合导管造影等多种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院科(2019)4号),不断提高临床专业技术水平。
3.2.3资源有效调配在原有资源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根据临床需要,将原日立TU-51X光机报废,新配置GE移动DR1台、西门子DR2台、64排螺旋CT1台、升级乳腺钼靶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满足日常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摄片、床边摄片、南区体检摄片、尘肺病高千伏摄片体检及南区普通住院患者摄片需要。
同时合理配置人力及技术资源,承担经开区锦绣社区、海恒社区、蜀山区稻香村街道社区、高新区蜀南庭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科的技术指导工作。
3.2.4临床路径管理/3.2.5技术引进应用2017年以来,新开展膝关节外翻应力位检查、3D-DSA重建成像在盆腔动脉靶血管插管中的应用等多项新技术及新项目。
通过新技术的开展及应用,满足临床科室实际需求,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力的保障了医疗安全。
3.2.6医疗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中心成立质控小组,有完整的质控网络,由学科带头人担任质控组长,定期进行质控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做到不断完善,持续性改进。
科室有完善的诊疗技术规范和质控相关规章制度,质控小组以“不断提高科室医疗质量,坚决杜绝医疗安全隐患”为中心,狠抓各项法律法规、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质控小组成
员积极主动,在质控组长的带领下做好日常各项质控工作,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被安徽省影像诊断质量控制中心授予“2018年影像诊断规范化业务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安徽省卫健委第二次医疗质量评估中,本科室获得34家三级医疗机构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同时影像中心为安徽省影像诊断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合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构建了合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网络和体系,制定了合肥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的工作计划、相关制度、职责、医学影像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方案及质量评价控制检查方法。
多次组织本市医学影像质控管理人员的相关质控知识的培训。
依托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网络中的质控中心专家队伍,指导并督促隶属单位质控工作的开展,规范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
3.2.7人才建设举措通过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扩大人才资源储备,保障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位培养:本学科是安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培养点,周期内在培研究生3人。
在职研究生在读4人,其中2人已取得硕士学位。
通过招收硕士研究生和鼓励科室医技人员参加在职学位教育,使得医疗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本专科按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后备人才梯次,
结合个人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及科室发展需要,进行个人专业生涯设计,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明确进入亚专科方向。
培养主任医师2
人、副主任医师4人、中级职称2人、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4名,选派3名人员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研究生临床阶段培养及课题的完成,多次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国内、省内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
推荐2名青年业务技术骨干当选安徽省干细胞协会介入再生专委会委员,1名青年业务技术骨干当选合肥市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辐射防护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影像技术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网络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青年业务技术骨干当选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委员,1名青年业务技术骨干当选合肥市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常委。
3.2.8科技教育发展不断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基于临床的科学研究工作。
科室的业务骨干按专业方向与相关科室进行广泛接触,探讨各种可能的科研合作意向;同时,积极拓展与上级医院学术交流渠道,寻求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的科研平台,实现技术创新。
本周期分别在安徽省科技厅、市卫计委、院内立项相关科研课题共4项,如:安徽省科技厅课题“数字影像联合双能量减影成像技术对尘肺病诊断的研发”(1704f0804041)、合肥卫计委科研项目“3D-DSA 重建成像在盆腔动脉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Hwk2017yb010)、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院级课题“新生儿胆红素脑病MR表现及其与血胆红素水平相关性研究”及“乳腺钼靶或联合导管造影等多种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院科(2019)4号)。
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顺利通过验收或结题。
科室人员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共
发表国家核心期刊5篇,统计源期刊
13篇。
获安徽省放射学会学术论文评比暨演讲比赛三等奖1次。
本学科是安徽医科大学及安徽中医药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科硕士学位培养点,学科带头人胡茂能为安医大及安中医兼职教授。
目前已毕业统招全日制研究生1人,在培研究生2人;同时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目前招收住培学员6人。
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理论教学及安医大、安中医、安医专等高校临床实践教学工作。
影像中心为安徽省影像诊断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合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多次组织本市医学影像质控管理人员的相关质控知识的培训工作。
主办省市级专业学术讲座共6次。
多次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国内、省内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
3.2.9技术合作交流影像中心历来重视对外合作交流,医院聘请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吕维富主任为我院特聘教授,指导临床医疗及教育科研工作。
多次邀请省级放射医学及医疗质量质控专家前来讲学、传经送宝。
积极拓展诊疗范围,多次邀请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安中医一附院介入专家前来指导手术,协助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3.2.10帮扶基层学科带头人多次前往辖区内5家县医院、5家县中医院、合肥骨科医院、铁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