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写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
意思是:殷王命令奴隶们努力耕 田,那就能获得好收成。
应 用
商周时期的钟鼎铭文是刻在铜器上的
文字。有的记载帝王文德武功和征战胜利,
有的记录统治者的命令和贵族豪门间的物
文 写

资交换活动。周代铭文比较繁复,有长达
500字的,这类文章都是应用文。
应 二、应用文的发展 用
文 写

应 用
文 写

第一章


应 §1.1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用
应用文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博大丰 富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 远流长。其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 史阶段。
文 写

一、应用文写作与应用文的产生 应 ⑪应用文的萌芽

原始社会后期是我国应用文写作Βιβλιοθήκη 动的萌芽期。⑫应用文的产生
文 写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应用文发展的高峰 期。隋文帝曾诏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强调文贵实用。李谔的《革文华书》批评了 前代的浮艳文风,要求‚屏黜轻浮,遏止华 伪‛,强调了应用文的实用性。 向在科场时,不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散文上的‚古 得已作应用文, 文运动‛对应用文的发展和文风的转变也产 不幸为人传写, 生过巨大的影响,‚古文运动‛在宋代得到 发展,散文上出现了欧阳修、苏洵、苏轼、 深为羞愧。 苏辙、王安石、曾巩,与唐代的韩愈、柳宗 元并称‚唐宋八大家‛,应用文亦出现了众 多的名家名篇。尤其是序跋文在宋代有了较 大发展。 北宋时期,在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应用
应 用
2、协调沟通,促进交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世界
经济的一体化,人们的交往和联系范围,正变得日
益广大,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以至全
文 写

世界范围内,都有多种多样的交往和联系,其频率
交流信息、交流经验等内容,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应 用文这一重要工具。
也是空前的。在这些活动中,都必须要有交换情报、
文 写

应 用
文 写

到了汉代,公文文书有了新的发展, 明确皇帝对臣下用诏、令、诰、制、戒、谕、 教、檄;臣下对皇帝则用章、奏、表、议、 策、疏;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用平行文 种‚移书‛。‚公文‛的称谓在这一时期出 现,在表述上也采用了相对固定的格式,为 公务文书走向程式化开了先河。
法律文书、经济文书,特别是私人 应 应用文在汉代都有了较大发展。书信这 种文种,到汉代成了文人学士极为重要 用 的交流方式,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文 中,可以看出私人书信已形成明显的文 体特点。其它还有碑、铭、吊等。 写
文 写

应用文作为记载应用写作活动成果的书面载体,
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后。从已有的史料看,殷墟甲
骨刻辞,是迄今为止我国已知最早的文章,也是
最早的应用文。
1898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陆续发现 应 了刻有文字的甲骨,考古学家称之为‚甲 骨文书‛,最短的只有几个字,最长的有 一百多字,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和特定的语 用 气,绝大部分是殷朝后期几个王朝的活动 记录和奴隶主的文告。
分类的原则我国应用文的发展历经了3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学文体相比应用文种类繁多常见的应用文就有200余种分类复杂应用写作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分类体系分类标准不同划分出来的类别也不一致从分类学理论上讲科学的分类应该遵循逻辑性排斥性层次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分类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应 用
应 用 文 写 作
教 师:谢 延 黛
二、应用文的特点。
应 ⑪ 实用性 用 ⑫ 工具性
文 写

⑬ 程式性
⑭ 真实性 ⑮ 时效性
真实是应用文的生命。文 应用文的时效性包含时代性、 学作品可以为了主题表现的需 及时性、作用时间的有效性三层 应用文讲究规范的结构和格 应用文,顾名思义,‚就是 含义。时代性是指应用文的内容 要在艺术真实的前提下,进行 式。这是在长期的应用文写作实 ‘应’付生活,‘用’于时务的 与现实结合紧密,与时代的变化、 虚构和夸张。应用文则不然, 践中日臻完善的形式,是不断总 ‘文’章‛。‚实用‛是应用文 发展与需求相一致。及时性是指 工具的本义是指从事劳动、 文种所设计的一切情况,都必 应用文的内容无论是涉及哪方面 结经验而做出的相应规定。程式 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属性,是 生产的器具,其引申意义是指用 须是真实的。应用文的内容直 的事务,都必须及时办理,过期 性主要表现为从文种的选用、约 在用来处理人类的各种活动中, 则会贻误工作;各种问题应当及 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人 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应用文 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规范化的行 通过取得直接的实用性体现出来 时解决,延误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民群众的利益,可谓‚笔下有 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党政机 文格式和行文程序上,都有其相 的。 作用时间的有效性,是说应用文 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 往往是为了办理各种事务、解决 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 对固定的模式,这种程式不得擅 应用文总是为办事而写的, 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 问题、做出决策而写的。应用文 自更动,从而也体现出应用文的 都是‚因事成文‛,都有极强的 人民群众行使管理职能和业务职 必须讲究时效,要求写得及时, 忠奸。‛一字的偏差,一语的 严肃性。 目的性和针对性。所有的应用文 能的重要工具,是为国家政务和 发得及时,办得及时,这是体现 失真,都可能带来很大的失误, 都是直接服务于人们的工作、学 其实用价值的重要方面。 社会公务服务的。 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习、生活的实用工具。
⑪秦汉时期
应 用
秦汉时期是应用文文体成型和文书制 度确立的时期。 秦统一中国以后,政治和文字的统一, 为公文统一创造了条件,由李斯等制订的公 文程式,对公文写作作了一系列规定,产生 了‚避讳‛、‚抬头‛、‚用印‛等制度, 这些都标志着公文应用文的成熟。秦代的书、 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比如,李斯的 《谏逐客书》。

是借伤悼古人古事而 是用于墓葬的碑文 在公务文书中用来表扬功德, 发感慨,如贾谊《吊 而私人应用文则用来自儆自戒 屈原赋》。
⑫魏晋南北朝时期
应 用
魏晋南北朝历时约400年,在应用文发 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应用文的自觉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在写作实践上名家名 篇迭出,而且对应用文写作理论进行了大量 的探索和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 产。曹氏父子对应用文的发展,作出过重大 的贡献。曹操不仅提倡应用文,而且亲自动 手写了很多规范简明的应用文,如《修学 令》、《求贤令》等,真切的表达了自己的 政见;曹丕的《与吴质书》、曹植的《求自 试表》等,也都是应用文的名篇。
文 写

应 用
文 写

这一时期应用文理论成果也十分突出。 曹丕的《典论 ·论文》,高度评价了文章的 社会作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他把文章分成四科八体,这在古代文 体学研究上,具有开创意义。西晋陆机的 《文赋》则把曹丕提出的四科八体扩为十类, 涉及更多的应用文体,如碑、箴、颂,并对 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规律作了更深入的探索。 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 应用文体的文体学专论,该书已亡佚,我们 现在看到的只是仅存的十余则。
应 巨著。书中评论了34种文体,其中绝大部分 用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
是应用文,对每一文种的名称、功用、源流、
构成要素、写作要素、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的基础。
文 都作了阐述,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 写

这一时期应用文的文种有所增加,如公 文就增加了令、符、启、笺等。
⑬隋唐宋时期 应 用
大变革,也必然引起应用文的变革。
文 写

⑪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
应 用
这一时期是应用文由古体到新体的巨大 变革时期。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奉 大总统令,颁布了《公文程式》五条,废除 了几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体制,指出: ‚现今临时政府业已成立,所有行用公文程 式,亟待规定,以期划一,而利推行。‛规 定政府公文为令、谕、咨、呈、示、公布、 状五类七种,确立了新的体式,在语言上也 规定了不许用‚大人‛、‚老爷‛等带封建 色彩的称呼,官吏相互称职务,民间相互称 ‚先生‛,并要求公文写作用白话,使用新 式标点符号。

⑭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三代,是我国古代应用文的 用 稳定发展时期。应用文的文体分类更为详备, 随着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极端化,公牍文更 文 为严格,应用文各体趋于定型化。这一时期 对隋唐以后的新文体作了研究,在应用文理 写 论研究上也有了新的进展。

应 三、应用文的变革与繁荣 用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社会的巨
应 用
文 写

与国统区公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公文。1921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第一批公文,就是中共 全国代表大会所产生的决议、纲领和宣言。 1931年,瞿秋白同志代表中央起草了《文件 处理办法》。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不仅 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推进了 公文改革,而且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反对党 八股》的报告,对公文写作产生了极为深远 的影响。
从殷商甲骨刻辞到秦统一中国这一时 期是应用文的初始阶段,从秦汉到明清则 是我国应用文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稳定的

写 时期。

应 用
文 写

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章总集是《尚 书》。它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 文集,汉代以后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称为《书经》。 《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春秋战国帝王和部族首 领的言论,诸如天子的号令、王公的讲话、君臣间的 相告。朱自清先生曾指出:‚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 事。‛《尚书》的体例,收虞、夏、商、周四代文告 22篇,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体。 这些文种,相当于现代公文中的命令、通告、纪 用于记载君臣议政时的 是用兵征战时将士的誓言 用于记载上古典章制度 用于教诲开导,给后人 是训诫勉励的文告, 是君主的命令,帝王 要等,都是机关应用文。《尚书》的篇章结构相当完 谈话和他们的治国之策 以警示 用以告诫鼓舞民众 赐给臣子的诏书 整,有条理,有层次,有一定的章法,是我国应用文 形成的标志。
文 写

应 用
文 写

1916年7月,北洋政府公布的《新公文程 式》,将公文文种增至13种,并规定:‚凡 处理公事文件曰公文‛。这是我国应用文史 上首次对‚公文‛概念作出的明确界定。北 伐以后,南京国民政府也多次进行过不同程 度的公文改革,但由于当时公务文书的撰写 者以及阅读对象大都仍受旧文化传统教育的 影响,加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决 定了这一时期的公文仍是文言或是文白夹杂, 标点符号也极少使用。
应 用
文 写

三、应用文的功用 应用文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交际工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 使用极其广泛。就应用文的具体作用来说,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 1 贯彻政策法规,处理各种工作事务 在有国家存在的任何人类社会,国家的各项 方针、政策、法令,要向各级组织以及人民群众 宣传、贯彻;下级机关要向上级机关请示、汇报 工作、反映情况;上级机关要指导、推动下级机 关工作,发布指示和号召;各级政府要规划、协 调、推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实施管理,等等, 都离不开应用文这一媒介和工具。
⑫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 应 用
文 写

这是我国应用文逐步建立现代体制并长足发展、 繁荣兴盛的时期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为新中国公文体制的确立 奠定了基础。其后又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文件,进一 步推动了以公文为主体的应用文的发展。1981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 办法》,1987年、1993年又两次修订再发布;199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 处理条例》;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 式》;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 关公文处理办法》。至此,较为完善的现代公文系 统已经建立,我国公文已迈入规范化。系统化、科 学化的轨道。
§1.2 应用文的涵义、特点、功用与分类
应 一、应用文的涵义。
“应用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应用 用 文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文 写

从狭义上讲,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 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共事务、私人事务 从广义上讲,应用文是除文学文 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使 体以外的各个文体,具有明确的 用价值的文章,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实用性。它的写作要求以理性思 指导实践,处理公务和私务,依法行政 维为主,对社会生活起直接的干 预作用。 的工具,通常又称文书。它具有工具性 和直接的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