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望远镜与显微镜-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 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人看近处物体 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A.
本课小结
拓展练习 1、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 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2、下列是使用显微镜的一些操作要领,其中正确的是( D ) A.取放时,必须左手握住镜臂,右手托住镜座 B.装好物镜后,先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放好玻片标本后,先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 D.低倍镜视野中看到一个物象在右上角,可以向左下方移动标本使物象移动到视 野中央
课堂探究
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例题4】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等优点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小明爸爸驾驶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2km,用时10min。已知该车的总质量为1.6×103kg,行驶中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此过程中该车牵引力做功 J,功率为 kW.(g=10N/kg) 示踪原子: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这样,我们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原子跟通常的化合物一样参与所有化学反应,但却带有“放射性标记",可以用仪器探测出来。这种原子就是示踪原子。 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由Q=cm△t可得,m= = =30000kg。 19.6核裂变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t= = =40℃。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 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课堂探究 望远镜中”凸透镜”的作用
典例分析
例1:关于望远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镜、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一定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C.从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解析: A、伽利略望远镜用凹透镜作目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不一定都是凸透镜,故B错误; C、从望远镜的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一般称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
再见
课堂探究
1、核反应分两种 2、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④教室的门窗打开时,“过堂风”会把门关闭是由于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考点二、二力平衡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5.燃料电池问题会涉及对电功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此题难度不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4,如果把 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 ,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一、核裂变 5.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4,如果把 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 ,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12.(2019·贵港中考改编)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图甲、乙、丙容器中装的液体是水,图丁容器中装的液体是酒精,F1、F2、F3、F4分别是图甲、乙、丙、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B.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仍有部分元件再工作如指示灯,电路中会有电流,由电功公式W=UIt可知就会消耗电能.故B不合理;
典例分析
例2: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的成像( B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解析: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 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 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 放大镜. 故选B.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实 像(填“虚”或“实” )这个像是 缩小的 (填“放大的”或“缩小的” ) 。
课堂探究
【思考】 目镜相当于哪种透镜,物镜是哪种透镜?
课堂探究
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 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 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 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 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 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 到,又称“千里镜”。
课堂探究
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透镜有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
课堂探究 了解生活中会使用到的一些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
大镜等的成像原理及主要构造。
普通相机的成像原理
典例分析
例3: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 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预习反馈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__凸__透__镜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目__镜_____,靠近被观察物 体的是___物__镜_____。
2.投影仪(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__凸__透__镜__。投影仪(幻灯机)能使被投影物体 在银幕上成___倒__立____、__放__大_____的____实____像。
课堂探究
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 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 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 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 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 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课堂探究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课堂探究 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了。 如下图所示: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血细胞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血细胞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八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思考: 同学们都知道:使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
星”;利用显微镜能找到那些非典等病毒,同疾病作斗争,我们每个人都 就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只望远镜或者显微镜吗?
本节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相关常识。 (2)通过利用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认真观察,善于思考, 热爱科学。 (3)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 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课堂探究
【思考】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这样的像
应该是缩小的,为什么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觉得被放大 了?
课堂探究
【结论】 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缩
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课堂探究
通过目镜可以 观察物体的虚像, 视角增大了,好 像物体被移近, 从而使我们能看 清远处的物体。
本课小结
拓展练习 1、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 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2、下列是使用显微镜的一些操作要领,其中正确的是( D ) A.取放时,必须左手握住镜臂,右手托住镜座 B.装好物镜后,先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放好玻片标本后,先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 D.低倍镜视野中看到一个物象在右上角,可以向左下方移动标本使物象移动到视 野中央
课堂探究
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例题4】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等优点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小明爸爸驾驶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2km,用时10min。已知该车的总质量为1.6×103kg,行驶中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此过程中该车牵引力做功 J,功率为 kW.(g=10N/kg) 示踪原子: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这样,我们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原子跟通常的化合物一样参与所有化学反应,但却带有“放射性标记",可以用仪器探测出来。这种原子就是示踪原子。 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由Q=cm△t可得,m= = =30000kg。 19.6核裂变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t= = =40℃。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 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课堂探究 望远镜中”凸透镜”的作用
典例分析
例1:关于望远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镜、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一定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C.从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解析: A、伽利略望远镜用凹透镜作目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不一定都是凸透镜,故B错误; C、从望远镜的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一般称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
再见
课堂探究
1、核反应分两种 2、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④教室的门窗打开时,“过堂风”会把门关闭是由于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考点二、二力平衡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5.燃料电池问题会涉及对电功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此题难度不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4,如果把 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 ,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一、核裂变 5.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4,如果把 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 ,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12.(2019·贵港中考改编)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图甲、乙、丙容器中装的液体是水,图丁容器中装的液体是酒精,F1、F2、F3、F4分别是图甲、乙、丙、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B.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仍有部分元件再工作如指示灯,电路中会有电流,由电功公式W=UIt可知就会消耗电能.故B不合理;
典例分析
例2: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的成像( B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解析: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 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 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 放大镜. 故选B.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实 像(填“虚”或“实” )这个像是 缩小的 (填“放大的”或“缩小的” ) 。
课堂探究
【思考】 目镜相当于哪种透镜,物镜是哪种透镜?
课堂探究
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 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 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 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 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 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 到,又称“千里镜”。
课堂探究
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透镜有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
课堂探究 了解生活中会使用到的一些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
大镜等的成像原理及主要构造。
普通相机的成像原理
典例分析
例3: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 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预习反馈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__凸__透__镜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目__镜_____,靠近被观察物 体的是___物__镜_____。
2.投影仪(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__凸__透__镜__。投影仪(幻灯机)能使被投影物体 在银幕上成___倒__立____、__放__大_____的____实____像。
课堂探究
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 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 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 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 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 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课堂探究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课堂探究 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了。 如下图所示: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血细胞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血细胞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八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思考: 同学们都知道:使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
星”;利用显微镜能找到那些非典等病毒,同疾病作斗争,我们每个人都 就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只望远镜或者显微镜吗?
本节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相关常识。 (2)通过利用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认真观察,善于思考, 热爱科学。 (3)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 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课堂探究
【思考】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这样的像
应该是缩小的,为什么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觉得被放大 了?
课堂探究
【结论】 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缩
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课堂探究
通过目镜可以 观察物体的虚像, 视角增大了,好 像物体被移近, 从而使我们能看 清远处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