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本院新生儿病房中的患儿共83例,按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
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41例,实验B组42例。
传统的护理管理应用于实
验A组患儿,护理风险管理则应用于实验B组患儿。
结果:实验B组患儿的护理
效果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实验A组,P<0.05。
结论:对新生儿护理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行之有效的减少危险情况,优化护理工作,提升满意度,拉近护患关系,强化新生儿科护理的安全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新生儿科;应用效果
新生儿与外界环境接触时间较短,其机体的各项功能处于生长初期,发育不
完善,免息系统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受到病菌侵害的风险较高,因此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各种病症[1]。
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其患病率与死亡
率较高,因此对于新生患儿的护理应当重视风险事件的规避与工作质量的优化。
为强化患儿护理的安全程度,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我院特选取新生儿病房中的
患儿共83例,进行差异护理管理调查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所收治的新生儿病房中的患儿共83例,按照
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
实验A组患儿平均胎
龄为(36.17±1.66)岁,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实验B组患儿平均胎龄为
(36.75±1.52)岁,主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
两组患儿病症类型包括:早产、
新生儿窒息、结膜炎、惊厥以及肺炎。
将实验A组与实验B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
行比较,P>0.05。
1.2方法
按照规定流程对所有被选取为研究对象的患儿进行了常规的身体检查和对症治疗后,对实验A组患儿的护理人员应用传统的护理管理:①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工作常规对患儿疗养期间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测,若出现异常变化应当及早告知于患儿主治医师[2]。
②严格遵照医嘱为患儿进行日常的各项检查以及药物使用,保障患儿治疗科学、有序的进行。
③护理人员须按照工作规定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病症基本信息、治疗方案以及疗养期间注意事项的告知,要求患儿家长能够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
对于实验B组患儿的护理人员则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①提升科室人才质量。
新生儿科室的患儿年龄较小、病症情况复杂且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因此新生儿科室的护理人员须具有完备的知识理论、专业的操作能力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要求定期组织科室的护理人员参加专业研讨会、新生儿病症护理讲座以及交流会等进行相关专业理论与操作的培训,丰富科室相关病症知识,熟悉护理实际操作,以提升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质量。
对于科室中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应当安排年资较深、工作经验较为充足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帮助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科室工作[3]。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重视对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理念。
②优化工作排班。
新生儿科室工作量较多,工作任务较重,因此需要合理分派各项任务,制定科学的排班计划,加强任务与人员之间的适配性。
对于就医患儿数量较多的时间段以及夜晚等容易出现危险情况的时间段,应当合理增派护理人员的数量,确保每位患儿能够得到足够细致、全面的护理。
③强化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安全管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因此病床用品应当确保柔软洁净,避免因布料粗糙对患儿皮肤造成擦伤。
病床之间须间隔1米,护理人员在对患儿病房实施清洁消毒时应当重视保持病房空气畅通,每日可定时进行开窗通风,对于冬春等室外温度较低的时节,为避免新生儿受凉,应当减少开窗时间并使用空气净化器提升患儿病房的空气质量。
应当严格限制新生儿的探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区,禁止存在传染性病症的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探视[4]。
④皮肤护理。
检查患儿的排泄情况并为其更换一次性纸尿裤。
新生儿体表皮肤娇嫩易破,护理人员须对患儿手部以及脚部的指甲并进行修剪,预防其抓挠自身导致皮肤破损,出现感染。
应当由婴儿穿刺技术较好的
护士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并时刻关注患儿是否存在渗液情况。
⑤按时告知家长患儿的病症发展情况以及治疗实施状况,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对于过于忧虑、焦躁的家长,护理人员须给予其正确的心理指导。
1.3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处理,X²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相较于实验A组患儿的发生率更低,P<0.05,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N患儿感染
(%)
护患纠纷
(%)
合计
((%))
实验A 组
4
1
2(4.9)6(14.6)8
(19.5)
实验B 组
4
2
0(0)1(2.4)1
(2.4)
注:与实验A组相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
根据测评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较于实验A 组患儿来说明显更好,P<0.05,具体数据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
组别N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实验A组
4
1
11
(26.8)
16
(39.0)
14
(34.1)
27
(65.9)
实验B组
4
2
22
(52.4)
18
(42.9)
2
(4.8)
40
(95.2)
注:与实验A组相比较,P<0.05。
3.结论
新生儿身体素质较低,抵抗力差,需要全面优质的护理[5]。
对新生儿护理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行之有效的减少危险情况,优化护理工作,提升满意度,拉近护患关系,强化新生儿科护理的安全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佳宁.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7):154-155.
[2]潘君兰.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328-329.
[3]詹小灵,林颖,林琴.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30):113-115.
[4]徐新华,刘园园.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4):75-76.
[5]杨梦.探讨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2):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