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改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改写
荆轲刺秦王2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
(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
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
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
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
(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
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
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
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
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
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象箕的样子坐在地上。
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秦王的)待臣上前,杀死荆轲。
(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
oO噬灬魂Oo评说《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收入《战国策》,充分表现刘向的史识,其中诸多的悲喜因素,令人玩索不尽。
我这里仅作笑谈。
一是燕主无雄才大略,外交才能平庸,朝中无人。
想当年,燕昭王有乐毅的辅佐,各国诸侯乃至周天子谁敢小觑。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这不只是说丹智谋有限,决策失误,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燕国当时朝中无人。
既没有燕昭王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没有乐毅那样深谙行军用兵之道的将帅,下而以荆卿为计。
其实,君主不必是集治政、治军之才于一身的大材,但首先能像刘邦一样将将,且不说是否有将可将,至少,你应该有让手下将帅放手用兵的耐性和胸怀。
《开国大典》中,巴大维曾对蒋说:贵军作战,部队推进到哪里,蒋先生可以迅速飞抵前线指挥所,直接参与指挥,而毛泽东不行,他只能在后方听前线的汇报。
这也正是燕太子的致命弱点――没耐性,急于求成。
日以尽矣……丹请先遣秦武阳,他急了,坐不住了;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荆卿岂无意哉,他不信任荆轲。
成大事功虽非都是秤心斗胆者,起码是稳沉持重、胸襟开阔者,而燕太子不是。
燕太子善养士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而对荆卿的武学造诣一概不知,无知人之明。
何况,找遍燕国,仅得一个秦武阳,那是人才匮乏。
连一把匕首还需进口,何谈军工。
所以燕太子主燕,刺客不行也必败。
二是秦王虚有其名,既无远见卓识,又无宽广胸怀,贪得无厌,利令智昏。
千古政要,短见重利者必败。
自秦孝公至始皇,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蒙故业,因遗策,南取北收,追亡逐北,统一天下乃必然之趋势,又何败之有呢?一则秦王志大识浅,器量狭小。
督亢虽乃燕国的一块肥沃的土地,却只易、霸之一隅,为弹丸之地而亲见来使,且未见国书,而轻信蒙嘉,有失缜密;武阳色变振恐于前,秦王不疑,荆轲把袖持刀�之而不能脱,剑长而不可立拔,根本没有万世之君的那种镇定、从容与威严,统一天下只是因六国诸侯失策而侥幸得之,实非旷世贤主。
二则用人不察。
有蒙嘉这样贪图小利者立于朝中,再有赵高等祸乱朝纲,祸国败家只在早晚。
三则面对三寸的匕首,武功低劣的荆轲,而群臣惊愕尽失其度,满朝文武,竟无一个处变不惊,胆识、器量过人的佼佼者,秦国纵然
统一了全国,又能保持多久呢?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不过是白日梦了。
若非一个保健医生夏无且为之解围,江山易主,群小自散,何来刘项引颈观其东巡?拉倒吧。
三是荆轲武功低劣,感情用事,自负轻敌,此乃办事之大忌。
荆轲没有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不懂得独力难以挽狂澜于即至之理。
人说良将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其所事之主如上所说,非贤明之君,却要凭一己之力挟秦立盟,逞匹夫之勇,无异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其次荆轲无自知之明,既无毛遂那样抵百万雄师的三寸之舌,更没商纣托梁换柱,张飞万马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的上乘武功,惜哉剑术疏。
连幽居深宫,胆小,见刀而惊恐,力怯智短,剑坚而不可立拔的秦王都不能制服。
刀利,却提秦王而不中;体健,仅能与秦王还柱而走,而不能挡住药囊;力怯,只可与秦王以手共搏之罢了。
至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三岁孩童也常作此状,不足道哉!第三,荆轲没有得力的助手。
秦武阳12岁杀人,可谓初生牛犊不畏虎,色变振恐,足见不能称向时之闻了。
更何况秦王与荆轲还柱手搏时,不知武阳已吓成什么样子,读者自去想象。
燕人平原,一生志在报秦,是荆轲有所待者,何故没到?个中原因,我们也不难猜测。
可以说,此人未出,其智已在荆轲之上了。
行刺至少也应该有一样像样的兵器吧。
冷兵器时代,长一分,则多一分胜算。
求之于国外,取之百金淬之以药,试之于人,无不立死的利匕首,实不如周杰伦的三截棍好使。
还是朱熹说得好,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
可以说,国内没有能谋善断的主子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外交上也没有相应的配合措施,身旁没有胆大心细、机智灵活、勇武善战的帮手来使唤,手中又没有一个称手的家伙,自身又没有一招置人于死地的武功,失败是必然的。
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正是也。
当然,国家多事之秋,荆轲只身赴秦,其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是可贵的,正体现了历史上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美。
其人格精神实乃历史天空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是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激励华夏儿女奋斗不已的精神动力。
陈兆刚,教师,现居湖北房县。
荆轲刺秦王测试一,《战国策》是汉代()编辑整理的,是()史书,我们知道的一些成语如:狐假虎威,狡兔三窟,(),()等都是出自这里。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困:古义();今义()长者:古义()今义()(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今义()(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涕:( )今义(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可以:古义()今义()(5)、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今义()(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今义()(7)、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今义()(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所以:();今义,((9)、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以不顾不顾()今义()(10)、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今义()(11)、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郎中:()今义())(1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今义()(13)、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柯提:古义()今义()(14)、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左右:古义()今义((15)、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股:古义()今义()(16)、今行而无信无信:古义()今义()(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宾客:古义()今义()(18)、愿大王稍微假借之假借:古义()今义()三,指出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北:(2)、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前:(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函:(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远:(5)、顷之未发,太子迟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迟:(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7)、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上:(8)、使使以闻大王闻:(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1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11)、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箕:)《荆轲刺秦王》练习《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练习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必说见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以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日往而不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辞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设九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卒起不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解燕国之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不敢与忤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秦王复击轲,
被八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持千金之资币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乃骇而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拔剑,剑长,操其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有诏不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下列句中被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进兵北略地:函封之:发尽上指冠:箕踞以骂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前为谢曰:樊於期乃前曰:左右既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乃朝服,设九宾:使使以闻大王:其人居远:则秦未可亲也:太子迟之:群臣怪之:四、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意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今义: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今义:今义: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今义:..深,古义:今义: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今
义:..7、终已不顾古义:今义:..8、左右乃曰古义:今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义: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13.诸郎中..执兵古义: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秦王购之金千斤:6.取之百金:7.欲与俱:8.待吾客与俱: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10.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11.乃朝服,设九宾:12.见燕使者咸阳宫:13.使毕使于前: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5.献秦王:16.比诸侯之列:17.而秦法…… :18.皆陈殿下: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21.常痛于骨髓:22.嘉为先言于秦王:23.燕王拜送于庭:24.使毕使于前: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6.群臣侍殿上者:2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六、写出下列每组词语的不同意思。
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夜深忽梦少年事:桃
花潭水深千尺: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毁其盆,解其棕缚:土崩瓦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谓颜太师以兵解: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解元:4.教乃今得闻教:曲罢曾教善才服: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十三教汝织:5.敢人不敢与忤视:进止敢自专: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计日以还:一尊还酹江月: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如姬资之三年:8.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长策而御宇内:大命将泛,莫之振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且迁我如振落叶耳:振奋作声:9.图乃骇而图之:图穷匕首见:不图子自归:拔剑,剑长,操其室:斯是陋室,唯我德馨:今其室十无一焉:11.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被明月兮佩宝璐:12.得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非有诏不得上: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1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4.顾顾计不知所出耳: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武阳:15.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16.见图穷而匕首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二)指出下列句中各虚词的不同意义。
① 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
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②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而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③ 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以①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③以次进:④日以尽矣: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⑥箕踞以骂曰:为① 乃为装遣荆轲: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其①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②其人居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