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分析
夏英姿鄢波
(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益阳)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7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溶栓前护理、溶栓中的护理及溶栓后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 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的比例为65.71%,治疗有效率为82.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8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51.43%、45.71%和5.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预见性;心肌梗塞;急性;溶栓
急性心肌梗塞是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发生心肌细胞死亡,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心肌酶检测及心电图检查可以初步诊断[1]。
其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等,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预见性护理是指对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的患者按照护理预案中的相关规定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2]。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照研究,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我院心内科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33至75岁,平均(65.3±7.2)岁。
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3]典型心肌梗塞临床症状及体征;典型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实验
室检查显示心肌酶指标显著升高;冠脉造影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1.3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血液系统疾患;急性炎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系统疾;其它溶栓治疗禁忌症;碘造影剂过敏。
1.4 研究方法
1.4.1治疗方法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溶栓治疗前均给予波立维300-600mg,阿司匹林300mg。
溶栓药物选择尿激酶,用量用法如下:15-200万单位+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0.5h内滴完。
溶栓治疗结束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单疗程7-10d。
1.4.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包括⑴心理护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恐惧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
⑵溶栓前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动态心电图变化及心肌酶变化等,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患者皮肤与黏膜有无破损与感染,有无牙龈出血、血尿及黑便的出现。
尽量延长静脉注射与抽血穿刺部位的压迫时间。
⑶溶栓中的护理:与临床医生协同,准确、迅速应用溶栓药物;认真观察并评价患者胸痛的程度,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观察患者面色有无苍白与出冷汗,备齐急救药物,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⑷溶栓后的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指导遵医嘱按时用药。
讲授正确的排痰、排便方法。
协助患者进行洗簌与排便等日常必需活动,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加强患者被动肢体锻炼,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导泻药物。
1.5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病情稳定、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
1.6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的比例为65.71%,治疗有效率为82.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8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别病情稳定有效率死亡
观察组23(65.71%)29(82.85%)1(2.86%)
对照组14(40.00%)21(60.00%)4(11.43%)
X2值 4.64 4.48 0.86
P值<0.05<0.05>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51.43%、45.71%和5.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
观察组18(51.43%)16(45.71%)2(5.71%)
对照组26(74.29%)25(71.43%)8(22.86%)X2值 3.92 4.77 4.20
P值<0.05 <0.05<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包括不稳定斑块破裂刺激血小板血栓形成,血管栓子栓塞冠状动脉等,由于心肌供血供氧障碍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重症患者会导致心脏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4,5]。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措施。
溶栓技术进步,药物更新,是冠状动脉再通率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肯定[6]。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溶栓治疗前至溶栓治疗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疗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
所谓预见性护理是指对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的患者按照护理预案中的相关规定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目的为消除在疾病进展与治疗或恢复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7]。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治疗应该以缩短发病-治疗时间,充分持续的对阻塞冠状动脉进行再通为重,预见性护理措施强调有关溶栓治疗的知识与提高处理患者并发症的能力与对病情的准确判断能力,及时给予患者恰当的心理护理与安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血压与心律及心电监护的情况。
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恐惧与紧张心理,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通过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心电图情况等,可以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以备紧急情况的发生[8,9]。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为输入药物做好充分准备,抽血进行血常规与血清酶及凝血功能等的检查,做好进行溶栓工作的准备以做好的配合医生尽早进行。
溶栓治疗中,积极配合医
生严格遵医嘱。
溶栓后,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指导饮食、排便、肢体运动等,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罗淑霞.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3-64..
[2]许秀英.预见性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2):67-68.
[3]马丽娟,高明宇,秦弘,等.新活素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39):68-69.
[4]武海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4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78-79.
[5]王智慧,张静,张基昌.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211-1213.
[6]贡郡利,李旭东,陈磊,等.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损伤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753-1755.
[7]高丽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193-194.
[8]李静,李秀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1):118-119.
[9]郭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210-211.
[10]李艳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