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八单元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习题(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一号】2018高中历史 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
革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基础巩固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壮大
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破除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解析二战之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于是从赫鲁晓夫开始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
答案 A
2.在苏联,开始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在( ) A.苏共十六大以后
B.苏共十八大以后
C.苏共二十大以后
D.苏联解体以后
解析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这次会议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会上通过的“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答案 C
3.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地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
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解析在斯大林体制下,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其积累资金的办法是牺牲农民的利益,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因此当时苏联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不是过高而是太低。
答案 C
4.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成功
C.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解析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明显效果,政治上又背离马克思主义,违背了苏联国情,因此B、C、D三项都不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 A
5.导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
B.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C.各共和国要求分离
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1985年,改革转向了政治领域。
答案 D
能力提升
1.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失败,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也改变了人们对斯大林经验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 D
2.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
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作表面的改革”“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说明C项正确。
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开创改革之先河,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并非限制在政治上,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早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已经出现,D项错误。
答案 C
3.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于1956年完成,而1958年时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也已经结束,排除①④。
答案 B
4.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经济增长率是逐年下降的,其根本原因是苏联的经济体制不合时宜。
1990年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其改革不力导致了苏联经济的负增长。
答案 B
5.苏联解体,而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 )
①在不发达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②“斯大
林模式”的失败③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表明在不发达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可行的,排除①。
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这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教训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A
6.阅读下列材料: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请回答: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
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2)从表中数据看,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如何?这种状况对此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造成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图表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总体看取得了一定成果,甚至在某些时段超过了世界GDP 增长率。
再结合所学知识,两人的改革最终走向了失败。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图表可知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一路滑坡,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第二小问实际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答案(1)从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来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就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
他们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经济问题。
(2)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陷入危机边缘。
这导致此后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作出了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