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得越来越大,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核心研发技术还需要更大提升,一些高精尖端技术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例如2018年的“芯片事件”。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双创”的战略思想,号召全民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因循守旧,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

为了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现在就要“从娃娃抓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思维的具体特性
创新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属性。

第一,思维表现的超常性。

创新思维表现为思维发展过程的突变性、跨越性和非逻辑性。

第二,思维形式的综合性。

创新思维常常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形象思维。

第三,思维空间的开放性。

创新思维常常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来思考问题,将文章中描绘的意象置于已有知识架构的视野里来想象和分析理解。

由此,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产生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等等。

第四,思维结果的独创性。

这是创新思维的本质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培养的终极目的,在思维的最后阶段常常以灵感(顿悟)思维结束,最终形成新的意向,挖掘出文章的深层内涵,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实施教育创新的最根本路径在于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前提。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职责被定位
为“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学高为师”就成了我国传统的好教师的标准。

按照这种方法培养和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在他们的身上永远也不会有奇迹发生,也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应该是“互为朋友”“情同手足”“融为一体”“教学相长”。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是:认识学生是根本,相信学生是基础,尊重学生是条件,热爱学生是关键,帮助学生是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一直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高高在上,和学生“泾渭分明”,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引导他们质疑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

善于发现和鼓励“不听话的学生”,挖掘他们的奇思妙想。

在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自我,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慢慢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不要低估想象在创新创造方面的作用。

试想,一个空间想象能力差的人就连最基本的立体几何都学不好,能有发明和创造吗?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尤为重要。

创新性活动由于创造性想象的参与,才能结合以往的经验而形成新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放飞想象,创造独特、新颖的新形象。

例如在《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原上有一条柏油路,在道路的两旁生长着笔直整齐的白杨树,它们粗壮遒劲地耸立着,保护着车轮下的路面,就像哨兵保卫自己的家乡一样,一动不动,日夜守护着。

”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知识自我建构过程中,在寻找解决问题策略过程中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

我们要引导和发现学生超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二中 朱 强
【摘要】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得越来越大,我国已进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国家、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
人才,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创新思维的具体特性、新型师生关系、发展想象力、教学方法、创
新思维的品质和能力等诸方面论述了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下转160页
生活气息更加丰润的作品来。

四、在网络生活下构建良好的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载体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的探究与创新,要为学生构建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的大载体,可以尝试着在校园内建立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载体——校园网,设立多姿多彩的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的专题网络论坛,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需求。

当进入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网络平台时,要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实行精准的核实与准入制度。

在构建作文教学平台时,要做到既满足学生的认知乐趣和学习需要,也要满足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兴趣与教学的客观需求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备课、上课、批改作文等工作,促进教与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发布一些作文题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并进行网络作文的写作,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对某位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点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角色的互换,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与角色的互换潜移默化中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在网络环境训练中多观察,多练习,多体验,多感悟,厚积薄发,提高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的质量。

五、结束语
在现代化网络技术快速普及和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的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的整合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有机体,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技术和手段,转变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整合中固有而又陈旧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法,使学生快乐地融入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的整合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邓耀光.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0.3(6):35-36.
[2]边莉.关于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4.2(10):30-31.
[3]蒋逸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写作训练[J].新课程导学.2014.5(6):27-28.
常的、独特的、新颖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

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展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

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

一个人的品德在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个化未知为已知的过程,也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常常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

因而,发现新问题在对文章的理解探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无论哪种文体的课文,都要明确提出问题,透过表面去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

其次,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和解决问题,允许学生辩论。

美国当代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罗迦·费·因格在《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中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突破过去人们早已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断。

他说:“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总之,创新教育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精神,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教育发展,任重道远。

我们应不负众望,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搞好创新教育,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教师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充满期待,要抓住小小的一点苗头,及时启发引导,使具有创新思维的小苗将来长成一棵具有创新能力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赵鹏举.教学中的情景设置[J].甘肃教育,2017(08):45-46.
[2][英]H.斯宾塞.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36-45.
上接11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