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慈济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慈济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下面判断正确的
是高#考#资#源#网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参考答案:
C

2.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
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
A.全部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
A

3. 有8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B.④⑤⑦⑧C.④⑤⑧D.③④⑤⑦⑧
参考答案:
C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8中物质都属于烃,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有机物一般应具有还原性,往往应含有不饱和键,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①甲烷为饱和烃,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①错误;
②苯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②错误;
③聚乙烯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③错误;
④聚异戊二烯含有碳碳双键,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故④正确;
⑤2﹣丁炔含有不饱和键,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故⑤正确;
⑥环己烷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故⑥错误;
⑦邻二甲苯只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反应,但不能与溴水反应,故⑦错误;
⑧环己烯含有不饱和键,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故⑧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或基团的性质,性质官能团的性质解答该题.
4.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与NaHCO3分别跟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Na2CO3放出CO2多
B.NaHCO3放出CO2多
C.放出相同体积的CO2
D.反应一样快
参考答案:
C

5. 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的酸过量
B、生成的盐不水解
C、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D、反应后溶液中A-与M+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参考答案:
D

6.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 B.KOH C.CaCl2 D.NH4NO3
参考答案:
C

7. 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 + 10Z-+ 2XO4-=2X2+ + 5Z2 + 8H2O,②2A2+ + B2 =2A3+ + 2B-③2B-+ Z2=B2 + 2Z-根据上述反应,下列结论判断错误的是()
A. ①中X2+是还原产物
B. 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Z->A2+
C. 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4->B2
D. 溶液中可发生:Z2 + 2A2+=2A3+ + 2Z-
参考答案:
B
A. 在6H+ + 10Z-+ 2XO4-=2X2+ + 5Z2 + 8H2O中,X元素从+7价降低到+2价,所以XO4-是氧化剂,X2+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
B.在2A2+ + B2 =2A3+ + 2B-中,B元素化合价降低,B2是氧化剂,B -是还原产物,A元素化合价升高,A2+是还原剂,所以还原性A2+>B-,在B-+ Z2=B2 + 2Z-中,B 元素化合价升高,B-是还原剂,Z元素化合价降低,Z2是氧化剂,Z-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B->Z -,因此还原性顺序是A2+>Z-,故B错误;C在16H+ + 10Z-+ 2XO4-=2X2+ + 5Z2 + 8H2O中,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判断,XO4-是氧化剂,Z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XO4->Z2,在2B-+ Z2=B2 + 2Z-中,Z2是氧化剂,B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Z2>B2,因此氧化性顺序是XO4->B2,故C 正确;D.根据B项分析可知,还原性A2+>Z-,则可以发生Z2 + 2A2+=2A3+ + 2Z-,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8.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SiCl4 B.H2O C.BF3 D.PCl5
参考答案:
A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在AB n型化合物中,中心元素A的族序数+成键数=8时,满足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含H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满足,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SiCl4中,Si元素位于IVA族,4+4=8,所以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故A正确;
B、H2O中,H元素位于第IA族,则1+1≠8,所以所有原子不能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故B错误;
C、BF3中,B元素位于第IIIA族,3+3≠8,所有原子不能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故C错误;
D、PCl5中,P元素位于第VA族,5+5=10,所以所有原子不能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故D错误;
故选A.
10. 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参考答案:
C

11. 与强酸和强碱都能反应的离子是:
A、HCO3-
B、NO3-
C、Mg2+
D、Cl-
参考答案:
A
12. 从1 L 1 mol/L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列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含NaOH 0.1 mol
B.浓度为 1 mol/L
C.含NaOH 4g
D.浓度为0.1 mol/L
参考答案:
D

13.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共同特征,
可以把以上三种微粒归为一类。

下列微粒中可以与上述微粒归为一类的是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 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可以敞口放置于空气中
C.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D. 可以用铁罐或铝槽车来运输冷的浓硫酸
参考答案:
D
A.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A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水,浓度减小,B错误;C.稀硫酸中+1价氢在反应中能得到电子,所以稀硫酸也具有氧化性,C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能够使铁、铝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可以用铁罐或铝槽车来运输冷的浓硫酸,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钝化是化学变化。

另外还要注意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的区别,任何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具有氧化性。

15.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
②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③与是同一物质;
④苯不能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实验需要0.1 mol/L NaOH溶液400 m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___ g。

(3)该同学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A.用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烧杯。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快速溶解
C.立即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以免跟空气接触时间过长
D.将容量瓶盖紧,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你认为上述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填字母代号)按照该顺序进行时,其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代号),应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0.1 mol/L NaOH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出现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有
_______(填写字母)。

A.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B.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C.使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不到刻度线,重新定容至刻度线
参考答案:
(1)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2)2.0 (3)BCAFED C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4)A
【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判断需要的玻璃仪器;
(2)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3)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对操作顺序进行排序和判断正误;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依据c=n/V进行误差分析,凡是使n增大或者使V减小的操作都会使溶液浓度偏高,反之溶液浓度偏低。

【详解】(1)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为400mL,但由于无400mL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另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2)实验需要0.1mol/LNaOH溶液400ml,而实验室没有40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依据m=cVM可知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0.1mol/L×40g/mol×0.5L=2.0g;(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则溶解后需要冷却再转移,即其中错误的操作是C,应更正为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
(4)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导致称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大;B.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小,浓度偏小;
C.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称取的氢氧化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不影响溶液体积和溶质的质量,浓度不变;
E.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所以偏大的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注意配制400mL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为易错点。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把由NaOH、AlCl3、MgCl2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后有0.58 g白色沉淀生成,在所得的浑浊液中,逐滴加入0.50 mol/L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V)与沉淀质量(W)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g,混合物中AlCl3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P点表示盐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
参考答案:
(1)1.8 0.67 0.95 (2)90
18. (8分)A、B、C、D、F是常见的化合物,其中F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为强酸,请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D均为含硫元素的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的矿石的主要成分,且A的摩尔质量为120。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为;
(2)若A、B、C、D均为含氮元素的化合物,且A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10个电子,则:
①A分子式为__________;
②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Cu和Cu2O的混合物样品12.0g,加入到足量的D的稀溶液中,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L,则样品中Cu2O的质量为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2分)
(2)
①NH3 ;(2分)
②;(2分)
③。

(2分,4.3也得分)
19. (10分)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等混合而成。

为检验它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试判断:
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溶液的方法来检验。

参考答案:
Na2CO3 CuSO4、Na2SO4、CaCl2 Na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