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选A。
15.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B.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一个C3H6O3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合物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2×3+6+16×3=90,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16×3)=6:1:8。符合题意;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包含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刷油漆防止铁栏杆生锈,原理是隔绝了氧气和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醛溶液浸泡食品延长保质期,会影响人体健康,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加入洗涤剂的水洗去餐盘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原理,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灼烧闻气味鉴别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是因为灼烧后气味不同,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不一定含碳酸根,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A设计不合理;
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把铁消耗掉了,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设计不合理;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操作错误.
B、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蜡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富含油脂的是
A.菜籽油B.豆腐C.土豆D.黄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菜籽油富含油脂,符合题意;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均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话量稀盐酸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葡萄糖B.高锰酸钾C.酒精D.石蜡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氯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B.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3:16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2022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1-35.5 Fe-56 Cu-64 Zn-65 Ag-108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21%,“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故“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仍然占21%。故选B。
5.下列不属于氮肥的是
A.K2SO4B.(NH4)2SO4C.NH4HCO3D.CO(NH2)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分析,氮肥化学式中一定含有氮元素,据此回答问题。
D、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能否再分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8.下列未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A.PM2.5B.NO2C.COD.O2
【答案】D
【解析】
【分析】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详解】A、PM2.5(细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
A.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
B.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或Fe(NO3)3
C.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是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D.若甲为A12(SO4)3,则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甲为H2,丁可以转化为甲,则当丁为铁时,铁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甲可以转化为乙,乙可为铜,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乙可转化为丙,丙可转化为丁,则丙可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代入验证,合理;若甲为氢气,丁可以转化为甲,甲可以为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甲可以转化为乙,乙可为铜,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乙可转化为丙,丙可转化为丁,则丙可为氧化铜,铜与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氢气加热反应生成铜和水,代入验证,合理;故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说法正确;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可知,该反应涉及1种氧化物H2O,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可知,生成物Cl2由1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4×36.5)=16:73,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了,故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B、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由转换关系可知,乙为碳酸钠,丁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代入验证,合理;若甲为NaOH,当丙是Fe(NO3)3时,由转换关系可知,乙可以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氢氧化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硝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钠,则丁可以是氢氧化铁沉淀或硝酸钠,氢氧化铁和硝酸钠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钠,故不合理;故B错误;
【详解】A、化学式中不含有氮元素,符合题意;
B、化学式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题意;
C、化学式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题意;
D、化学式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近年昆明地铁发展迅速,修建地铁所用的钢材属于
A.天然材料B.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钢材是铁的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B。
C、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0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07,故D正确。
故选B。
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刷油漆防止铁栏杆生锈B.甲醛溶液浸泡食品延长保质期
C.加入洗涤剂的水洗去餐盘上的油污D.灼烧闻气味鉴别合成纤维和棉纤维
D、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渣中为氢氧化铜沉淀,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设计合理;
故选D。
19.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知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故选B。
13.如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 说法错误的是
A.最外层有8个电子B.该粒子是阴离子
C.核外有3个电子层D.核电荷数为1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A正确;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8,核外电子数为2+8+8=18,即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B错误;
故选C。
16.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30
20
5
0
反应后质量/g
14
16
a
20
A.a=5
B.甲和乙为反应物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甲、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表格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0+20+5+0=14+16+a+20,a=5,故说法正确;
【解析】
【详解】白醋的pH=2,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B。
10.Bi2O3中铋元素(Bi)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答案】C
【解析】
【详解】Bi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铋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3x+(-2)×3=0,解得x=+3,故选C。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为18,D正确。
故选B。
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 B.量取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验氢气纯度 正确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操作正确;
B、豆腐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土豆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D、黄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崔忠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 “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A.78%B.21%C.0.94%D.0.03%
B、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减少了16克,是反应物;乙质量减少了4克,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C、反应后丁质量增加了20克,是生成物;甲质量减少了16克,是反应物;乙质量减少了4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做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16:4:20,不知道甲、乙、丁的化学计量数,无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在pH=2的白醋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
A.紫色B.红色C.无色D.蓝色
【答案】B
1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符号为BhB.原子的中子数为270
C.属于金属元素D.原子序数为107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是元素符号,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0,而不是中子数为270,故B错误;
7.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能闻到特殊气味,是由于构成“84”消毒液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A正确;
B、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B错误;
C、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间隔无关,故C错误;
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详解】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