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中的地热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中的地热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2022-08-28T08:51:11.142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8期作者:肖奥宋斌[导读] 房屋建筑地热供暖系统是通过地面对室内进行均匀的热量传导,
肖奥宋斌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方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房屋建筑地热供暖系统是通过地面对室内进行均匀的热量传导,充分实现了节约能源的需求。
此技术是以建筑物的地面为基础,在地面上进行传热盘管理系统的敷设,敷设好后在上面用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加固,当需要进行供暖时,则通过热网向传热盘管系统内连续的注入不超过60度的热水,这部分热水在系统内进行循环流动,从而对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热地面的热量在热量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中均匀的向室内传递,从而使室内达到舒适、温暖,这种技术与传统的暖气片供热相比具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同时还对环境进行了保护。
以某项目工程中的地热混凝土地面为例,主要研究地热混凝土地面易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经过施工实践及反复试验,采取了相应的地热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以及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住宅建筑;地热地面;防开裂;温差;界格缝
我国东北农村自古就有“地火龙”的采暖方式,这是以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及烟雾对炕面进行加热,从而利用炕面的热量进行辐射来增加室内的温度。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热供暖技术已日益成熟,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成为城市化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类型,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效果和质量得到保障,成为新时期节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相信用不了多久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技术将成为房屋建筑中暖通工程的核心性技术体系。
1项目实施方案
地热地面裂缝所产生的部位一般在门口处、墙根处、纵横墙转角处、预埋线管处、地面形状突变处等。
项目主要研究地热地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材料、工艺等来解决问题。
本研究工作共分为3个阶段:地热地面细石混凝土的成分试验研究阶段,地热地面细石混凝土的成分配合比研究阶段,地热施工的操作方法研究阶段。
2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施工准备时期的技术要点
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前应该对设备、材料和技术进行全面准备,一是要严格检验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设备,做到性能、稳定性和强度符合地热供暖施工的基本需要。
二是要严格控制房屋建筑地热供暖系统的材料质量,特别对于裂缝、沙眼、锈蚀等问题展开重点控制,预防房屋建筑地热供暖系统出现渗漏、爆裂而引起的供暖质量与效率问题。
三是要全面准备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技术,要组织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人员进行核心技术和施工重点的培训,使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人员理解施工技术的核心与要点,做到对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质量的保障。
2.2施工期间的技术要点
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中首先应该做好找平层的控制工作,通过严格检验和准确定位确定找平层的参数,为房屋建筑地热供暖的精确施工提供系统性基础。
要做好房屋建筑地热供暖系统中集水器、分水器等重要器材的安装,通过膨胀螺栓将房屋建筑地热供暖系统各器材做到水平和垂直定位,严格进程操作,确保器材投影符合设计的规范。
在房屋建筑地热供暖施工中应该做好周边的密封操作,通过聚苯板和塑料胶条以乳胶的方式做到与墙体的严密搭接,以此来提升供暖管道和重要器件的稳定性。
要正确覆盖镀铝薄膜和钢丝网,避免出现褶皱、变形,可以通过粘接、绑扎的方式实现覆盖层的平整。
在供暖管道的铺设中应该严格遵守设计图纸,要确保加热管的平整和通畅,尽量控制水平填充层内管道的连续性,一般不应设置结头。
在加热管铺设中要防止污水、杂物、泥沙对管道的污染,在铺设前后要及时封堵管口,同时做到铺设环境的有效控制。
在水压试验时应该注意加压部位和加压顺序,做到排气阀完全关闭,按照设计进行注水和加压,以确保试验的质量。
要做好房屋建筑地热供暖系统的防护工作,当供暖面积超出范围时,应该在供暖管道中加装伸缩缝,伸缩缝与塑料管道相互接触的位置应该以柔性的措施做到防护;在分水器、加热管道密集处应该做好防护,一般可以采用波纹管进行处理。
3项目关键技术
1)研究解决因混凝土收缩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而导致裂缝的问题研制小组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装饰装修工长、混凝土工长等人员进行开会讨论,分析传统施工方法的不足及缺点,经过集思广益,研究确定在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与墙、柱等构件之间设置绝热构造——边界保温带,边界保温带采用厚10mm、宽150mm的聚苯乙烯板。
2)研究解决因细石混凝土中粉煤灰等掺合料以及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加的问题目前传统的地热地面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材料为细石混凝土,而细石混凝土中粉煤灰等掺合料以及水泥用量的增加将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加。
研制小组经过多次的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对坍落度过大的调整水灰比,本工程的细石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30mm之内,经过多次调整水灰比后,坍落度满足要求。
虽然通过调整水灰比来控制坍落度可以满足要求,但是研制小组提出要在材料组成成分根源上彻底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
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在细石混凝土中掺入抗裂纤维,掺量为0.6~1.2kg/m3。
抗裂纤维能提高混凝土的韧性、抗裂性能、抗御冻融破坏能力以及抗疲劳性。
在细石混凝土中加入抗裂纤维,能抵抗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开裂。
3)研究解决混凝土直接浇筑在结构楼板与细石混凝土之间厚2cm的聚苯乙烯泡沫板绝热层这一软弱基层上时,容易造成弹性形变的控制问题
目前在传统的地热地面的施工方法中并未明确要求设置界格缝。
研制小组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决定当地面面积超过30m2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界格缝,即在聚苯板(绝热层)以及铝箔纸(反射层)铺设完毕后,铺设地热盘管并在地热盘管上设置用聚苯乙烯板条做成的界格缝,地热盘管与界格缝(聚苯乙烯板条)用特制的塑料管卡固定,该管卡具有固定地热盘管和界格缝的作用,同时能利用该塑料管卡两头钢钉的长度来控制地面标高,保证一次性成型。
4)研究解决因昼夜温差过大以及地面地热盘管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当所浇筑的混凝土厚度较大时,混凝土内部由水化热而引起的温度较高,与外界气温形成较大温差,易形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因此,住宅建筑地热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采用分2层、2次浇筑以及分2次抹压细石混凝土。
即第1次浇筑混凝土时,人工抹压至与盘管高度相平(第1层混凝土厚度为25mm),一周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第2次浇筑,浇筑至与塑料管卡固定的界格缝齐平(第2层混凝土厚度为25mm),滚压至出浆后,用抹子进行第1次压光,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第2次压光。
分2层、2次浇筑以及分2次抹压细石混凝土可防止因水化热散发不出而引起的裂缝,分层浇筑法是一种有效的温控措施。
4结束语
住宅建筑地热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操作简单,经过实践检验,成本低廉,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5]。
在细石混凝土中加入抗裂纤维,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表面的开裂,地热盘管与界格缝施工同时固定、一次性成型,提高了工效和施工质量,东北地区住宅地热施工新技术不仅能提高工程质量带来社会效益,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节能、环保,对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推广应用的市场很有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悦.天津地区地热利用工程实例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9(3):1-2.
[2]章伯义.地热采暖设计施工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1(2):132.
[3]高振杰.地热地面裂缝控制[J].铁道建设,2012(1):40-41.
[4]王宇清,赵云鹏.分区式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J].应用能源技术,2001(2):27-28.[5]孙凤.地热采暖应用分析[J].民营科技,2008(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