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图片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答案】B
【解析】A.根据电池内部,物质在电极上得失电子情况分析,Fe-SAs/N-C电极为阴极,RuO2/Ti电极为阳极,接外接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阴极区发生反应:CO2+2e-+ 2H+= CO + H2O,该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K+从阳极区穿过阳离子交换膜到阴极区,与阴极区的SO42-结合形成K2SO4 或KHSO4;C.阳离子的迁移方向错误;D.阴极区溶液环境为酸性,电极反应为:CO2+2e-+ 2H+= CO + H2O,D错误。
9.【答案】B
【解析】A.Cr2O72-(橙色) + H2O 2CrO42-(黄色) + 2H+,滴加浓硫酸,c(H+)增大,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平衡逆向移动,橙色加深,故A错[改编自: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P26 实验2-6]; B.检验茶水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若变紫色,则含有酚类物质,故B正确; C.NaOH过量,由操作和现象不可推出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故不能说明Ksp[Cu(OH)2]<Ksp[Mg(OH)2] ,故C错误; D.重结晶过程中温度太低杂质的溶解度也会降低,部分杂质也会析出,达不到提纯苯甲酸的目的,而且趁热过滤后,用冰盐水冷却滤液形成的结晶很小,比表面积大,吸附的杂质多,故D错误。[改编自:选修5 《有机基础化学》P18 学与问]
3.【答案】C
【解析】A.1 mol碳正离子(CH3+)含有的质子数为9NA,因带有正电荷,含有的电子数应为8NA;B.1 mol Cl2与足量甲烷充分反应,生成氯代烃的混合物及HCl,氯的化合价均为-1价,1molCl2完全反应得到2mol e,转移电子的数目应为2NA;C.25℃时,向1L 0.5mol/L 的CH3COONa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根据电荷守恒,c(H+) + c(Na+) = c(CH3COO-) + c(OH-),n(Na+)= 0.5mol,中性混合溶液中c(H+)=c(OH-),所以CH3COO-的数目为0.5NA;D.0.1 mol环氧乙烷( ) 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7NA,容易忽略键线式中的C-H键。
7.【答案】D
【解析】A.CrO3属于铬酸的酸性氧化物,A正确;B.铬酸在丙酮中将一级醇氧化为羧酸,若R1为H,R2为-C2H5,则反应物为正丙醇,属于一级醇,最终氧化产物为丙酸;C.反应物A为醇,产物C属于铬酸酯,反应属于酯化反应;D.Cr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VIB族,D错误。
8.【答案】C
2.【答案】B
【解析】A.每个碳原子形成四个C-C键,每个碳碳键由两个碳原子共用,C-C键数=4×(1/2)=2,所以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1:2,故A正确;B.根据原子守恒推出另一化合物是NaCl,根据氯化钠的晶胞结构知Na+和Cl-的配位数均为6,故B错误;C.反应CCl4和Na反应生成NaCl和金刚石,CCl4属于分子晶体,Na属于金属晶体,NaCl属于离子晶体和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或共价晶体);D.CCl4是分子晶体,常温下是液态,金属钠是金属晶体,常温下是固态,故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知,CO2分子中的氧原子一部分还来自于甲醛,故A错误;B.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历程,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C.由图可知C正确;D.根据甲醛的燃烧反应可知甲醛与氧气生成CO2和H2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故D错误。
11.【答案】C
【解析】A.该化合物中含有的第二周期的元素有C、N、B、F四种,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应该为 F>N>C>B,故A错;B.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1,同一轨道上的电子自旋状态相反,因此有多少电子即有多少种运动状态,B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B错;C.中B原子形成了4个σ键,其中,含有一个F—对B的配位键,所有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C正确;D.因阳离子五元环上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且存在的大π键,若N原子为sp3杂化,则不可能形成平面结构,故D错。
4.【答案】D
【解析】A.制取Cl2应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故A错误;B.溴的苯溶液与水不互溶,分层,可采用分液漏斗分离,其中溴的苯溶液密度比水小,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B错误;C.由于加热促进FeCl3的水解,且导致水解生成的HCl从溶液中逸出,所以蒸干FeCl3溶液得不到FeCl3的固体,故C错误;D.通入Cl2的导管应该长进短出,发生离子反应2Br-+Cl2=Br2+2Cl-,故D正确。
【解析】A.在生产过程中,为增大锡碲渣的碱浸速率和浸出率,可将锡碲渣粉碎,故A正确;B.碱浸后加入H2O2氧化,发生2Na++TeO32-+H2O2=Na2TeO4↓+H2O ,因过滤后得到碲酸钠渣,故Na2TeO4不能拆,故B正确;C.温度过低反应进行较慢,温度过高,过氧化氢会受热分解,因此“氧化”的温度控制在60~70℃,故C错误;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Na2TeO3时,TeO32-在阴极上得电子生成碲单质,故D选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由信息可推出W、X、Y、Z四种元素依次为F、B、O、C。A.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A项错误;B.硼原子与F、O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项正确;C.BF3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正电中心与负点中心重叠,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项正确;D.Y的最简单氢化物是H2O其沸点高于Z的最简单氢化物CH4的沸点,D项正确。
湖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题,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A
B
D
C
B
C
C
A
C
C
C
1.【答案】D
【解析】A.和均为氢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B.根据守恒关系,X为中子;C.相比于核裂变产物,核聚变的产物为,无放射性,对环境更友好;D.2与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分子间的范德华力2更大,2沸点更高,D错误。
【解析】A.根据电池内部,物质在电极上得失电子情况分析,Fe-SAs/N-C电极为阴极,RuO2/Ti电极为阳极,接外接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阴极区发生反应:CO2+2e-+ 2H+= CO + H2O,该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K+从阳极区穿过阳离子交换膜到阴极区,与阴极区的SO42-结合形成K2SO4 或KHSO4;C.阳离子的迁移方向错误;D.阴极区溶液环境为酸性,电极反应为:CO2+2e-+ 2H+= CO + H2O,D错误。
9.【答案】B
【解析】A.Cr2O72-(橙色) + H2O 2CrO42-(黄色) + 2H+,滴加浓硫酸,c(H+)增大,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平衡逆向移动,橙色加深,故A错[改编自: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P26 实验2-6]; B.检验茶水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若变紫色,则含有酚类物质,故B正确; C.NaOH过量,由操作和现象不可推出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故不能说明Ksp[Cu(OH)2]<Ksp[Mg(OH)2] ,故C错误; D.重结晶过程中温度太低杂质的溶解度也会降低,部分杂质也会析出,达不到提纯苯甲酸的目的,而且趁热过滤后,用冰盐水冷却滤液形成的结晶很小,比表面积大,吸附的杂质多,故D错误。[改编自:选修5 《有机基础化学》P18 学与问]
3.【答案】C
【解析】A.1 mol碳正离子(CH3+)含有的质子数为9NA,因带有正电荷,含有的电子数应为8NA;B.1 mol Cl2与足量甲烷充分反应,生成氯代烃的混合物及HCl,氯的化合价均为-1价,1molCl2完全反应得到2mol e,转移电子的数目应为2NA;C.25℃时,向1L 0.5mol/L 的CH3COONa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根据电荷守恒,c(H+) + c(Na+) = c(CH3COO-) + c(OH-),n(Na+)= 0.5mol,中性混合溶液中c(H+)=c(OH-),所以CH3COO-的数目为0.5NA;D.0.1 mol环氧乙烷( ) 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7NA,容易忽略键线式中的C-H键。
7.【答案】D
【解析】A.CrO3属于铬酸的酸性氧化物,A正确;B.铬酸在丙酮中将一级醇氧化为羧酸,若R1为H,R2为-C2H5,则反应物为正丙醇,属于一级醇,最终氧化产物为丙酸;C.反应物A为醇,产物C属于铬酸酯,反应属于酯化反应;D.Cr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VIB族,D错误。
8.【答案】C
2.【答案】B
【解析】A.每个碳原子形成四个C-C键,每个碳碳键由两个碳原子共用,C-C键数=4×(1/2)=2,所以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1:2,故A正确;B.根据原子守恒推出另一化合物是NaCl,根据氯化钠的晶胞结构知Na+和Cl-的配位数均为6,故B错误;C.反应CCl4和Na反应生成NaCl和金刚石,CCl4属于分子晶体,Na属于金属晶体,NaCl属于离子晶体和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或共价晶体);D.CCl4是分子晶体,常温下是液态,金属钠是金属晶体,常温下是固态,故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知,CO2分子中的氧原子一部分还来自于甲醛,故A错误;B.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历程,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C.由图可知C正确;D.根据甲醛的燃烧反应可知甲醛与氧气生成CO2和H2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故D错误。
11.【答案】C
【解析】A.该化合物中含有的第二周期的元素有C、N、B、F四种,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应该为 F>N>C>B,故A错;B.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1,同一轨道上的电子自旋状态相反,因此有多少电子即有多少种运动状态,B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B错;C.中B原子形成了4个σ键,其中,含有一个F—对B的配位键,所有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C正确;D.因阳离子五元环上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且存在的大π键,若N原子为sp3杂化,则不可能形成平面结构,故D错。
4.【答案】D
【解析】A.制取Cl2应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故A错误;B.溴的苯溶液与水不互溶,分层,可采用分液漏斗分离,其中溴的苯溶液密度比水小,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B错误;C.由于加热促进FeCl3的水解,且导致水解生成的HCl从溶液中逸出,所以蒸干FeCl3溶液得不到FeCl3的固体,故C错误;D.通入Cl2的导管应该长进短出,发生离子反应2Br-+Cl2=Br2+2Cl-,故D正确。
【解析】A.在生产过程中,为增大锡碲渣的碱浸速率和浸出率,可将锡碲渣粉碎,故A正确;B.碱浸后加入H2O2氧化,发生2Na++TeO32-+H2O2=Na2TeO4↓+H2O ,因过滤后得到碲酸钠渣,故Na2TeO4不能拆,故B正确;C.温度过低反应进行较慢,温度过高,过氧化氢会受热分解,因此“氧化”的温度控制在60~70℃,故C错误;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Na2TeO3时,TeO32-在阴极上得电子生成碲单质,故D选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由信息可推出W、X、Y、Z四种元素依次为F、B、O、C。A.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A项错误;B.硼原子与F、O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项正确;C.BF3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正电中心与负点中心重叠,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项正确;D.Y的最简单氢化物是H2O其沸点高于Z的最简单氢化物CH4的沸点,D项正确。
湖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题,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A
B
D
C
B
C
C
A
C
C
C
1.【答案】D
【解析】A.和均为氢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B.根据守恒关系,X为中子;C.相比于核裂变产物,核聚变的产物为,无放射性,对环境更友好;D.2与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分子间的范德华力2更大,2沸点更高,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