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绵阳市开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开元中学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
(9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4.SARS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酸
5.叶肉细胞与大肠杆菌细胞比较,其主要的差别是()
A.有细胞壁 B.有细胞膜 C.有细胞质 D.有细胞核膜
6.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B.4个C.8个D.16个
7.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A.O B.N C.C D.H
8.在构成玉米的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C、H、N、P、Mn B.Cl、Fe、S、N、Mg
C.B、Cu、Zn、Mn、Mo D.N、P、K、Cu、Fe、I
9.非生物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体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是C、H、O、N.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A.多样性B.分割性C.隔绝性D.差异性
10.在“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较高,是进行淀粉鉴定的理想材料
11.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不相符的是()
A. B.H2N﹣CH2﹣CH2﹣COOH
C. D.
12.我们日常烹调中使用的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已知谷氨酸分子的R基为﹣C3H5O2,则一分子谷氨酸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1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A.12 800 B.12 544 C.11 036 D.12 288
14.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15.下列各项中,不是蛋白质所具有的功能的一项是()
A.调节作用 B.免疫作用 C.运输作用 D.遗传作用
二、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6.材料: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根据材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试分析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
(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
(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
(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
(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17.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沉淀.
(2)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用其染色时,要用来冲洗浮色.
1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D表示.
(2)该化合物是由个氨基酸分子失去个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该化合物称为.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表示肽键的字母是.
(4)图中有个氨基和个羧基.
(5)该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需个分子的水.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开元中学高一(上)月考生
物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据此答题.
【解答】解:A、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B错误;
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
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A错误;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构成的整体起作用,C正确;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创立者和内容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在此类题型中,注意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解答】解:绵羊和山羊虽然同称为羊,但是它们在动物分类学上的血缘关系较远,属于两个物种,即是同科而不同属的动物,属牛科的绵山羊亚科的绵羊属和山羊属,二者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绵羊为27对,山羊为30对,这是二者不能交配产生后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同处“一块草原上”,所以6户养育的绵羊属于一个种群,2户养育的山羊属于一个种群.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绵羊和山羊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两种动物,由于易将它们误认为是同一物种而错选B或D.
4.SARS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酸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B错误;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C错误;
D、蓝藻、酵母菌含有DNA和RNA,病毒含有DNA或者RNA,因此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5.叶肉细胞与大肠杆菌细胞比较,其主要的差别是()
A.有细胞壁 B.有细胞膜 C.有细胞质 D.有细胞核膜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
【解答】解:A、叶肉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均有细胞壁,A错误;
B、叶肉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均有细胞膜,B错误;
C、叶肉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均有细胞质结构,C错误;
D、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而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叶肉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为载体,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6.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B.4个C.8个D.16个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所以在显微镜下,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2.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则面积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6倍,看到的细胞的数目是原来的,即4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实验,重点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明确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其次再根据题意判断物镜转换为40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
7.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A.O B.N C.C D.H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据此答题.
【解答】解: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含量占90%以上,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和作用,明确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生物体含量最多的元素,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8.在构成玉米的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C、H、N、P、Mn B.Cl、Fe、S、N、Mg
C.B、Cu、Zn、Mn、Mo D.N、P、K、Cu、Fe、I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种类的考查,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Cu、Mo等.
【解答】解:A、C、H、N、P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S、N、Mg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
C、B、Cu、Zn、Mn、Mo都是微量元素,C正确;
D、N、P、K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种类,对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种类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9.非生物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体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是C、H、O、N.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A.多样性B.分割性C.隔绝性D.差异性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解答】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上来说的,而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上来说的;非生物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体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是C、H、O、N.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含量上差异较大,故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试题难度一般.
10.在“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较高,是进行淀粉鉴定的理想材料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解:A、甘蔗和甜菜中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 错误;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正确;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C正确;
D、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较高,是进行淀粉鉴定的理想材料,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检测脂肪实验、检测蛋白质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1.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不相符的是()
A. B.H2N﹣CH2﹣CH2﹣COOH
C. D.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且都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
【解答】解:A、该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的本质的氨基酸,A错误;
B、该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不是组成的本质的氨基酸,B正确;
C、该氨基酸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的本质的氨基酸,C错误;
D、该氨基酸由一个羧基和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的本质的氨基酸,D错误.故选:B.
【点评】对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的记忆和辨析是解题的关键.
12.我们日常烹调中使用的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已知谷氨酸分子的R基为﹣C3H5O2,则一分子谷氨酸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结构通式为:.这20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因此只要知道R基团即可写出相应氨基酸的结构式.据此答题.
【解答】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已知谷氨酸的R基是﹣C3H5O2,将其代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即可写出谷氨酸的分子结构式.所以该谷氨酸含有C、H、O、N的原子数分别是5、9、4、1.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只要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能根据题干条件写出谷氨酸的结构式,进而数出其中C、H、O、N的原子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A.12 800 B.12 544 C.11 036 D.12 288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在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时,要掌握计算的规律,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去的水分子的分子量.而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肽键数.
【解答】解: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计算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失去水的数目×水的相对分子质量=(98+2)×128﹣
98×18=11036.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考查,在计算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氨基酸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以及肽链条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14.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分析】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P、S元素,有的也含有微量的Fe、Cu、Mn、I、Zn 等元素.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
【解答】解: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蛋白质.所以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②→①→③→⑤→④→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下列各项中,不是蛋白质所具有的功能的一项是()
A.调节作用 B.免疫作用 C.运输作用 D.遗传作用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蛋白质色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等.
【解答】解:A、调节机体生命活动是蛋白质的功能之一,A错误;
B、免疫功能是蛋白质的功能之一,B错误;
C、运输功能是蛋白质达到功能之一,C错误;
D、遗传功能是核酸的功能,不是蛋白质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的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6.材料: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根据材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试分析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
(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个体.
(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种群.
(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群落.
(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解答】解:(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属于个体层次.
(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因此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构成种群.
(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因此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4)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因此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个体
(2)种群
(3)群落
(4)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重点掌握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7.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
(2)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苏丹Ⅲ,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来冲洗浮色.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专题】鉴定类实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检测还原糖需要使用的是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故答案为:
(1)斐林试剂砖红色
(2)苏丹Ⅲ酒精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氨基,D表示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