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桃源一中高考生物5月模拟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某某省某某市桃源一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2015•嘉峪关校级三模)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中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直接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
B.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自由通过核孔
C.变形虫对食物的摄取与体内线粒体有关
D.水浴加热煮沸时,DNA中的氢键和蛋白质中的肽键都会断裂,导致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
2.(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蛋白的产生可能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
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只有缺失和重复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才能使子代的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D.衰老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癌变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
3.(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如图甲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乙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
B.甲图中的S型细菌全部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低
D.乙图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过搅拌,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要减弱
4.(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能测到电位变化
D.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未处理),能测到电位的双向变化
5.(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一直以来,儿童健康备受社会关注,如图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易发生感染的程度.请你结合免疫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A.早产婴儿易发生感染的程度高主要是由于个体存在多种自身免疫病
B.满月婴儿不易生病的原因往往是母乳喂养使婴儿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据图预测,人体在达到入托幼机构年龄段后,易发生感染的程度与机体接触病原体的几率呈正相关
D.从图示可知人体易发生感染的程度与自身的免疫力和所处环境因素都有关
6.(6分)(2013•某某模拟)如图表示一天中某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请据图选择最科学的描述是()
A.图中最可能的食物链c→b→a,三种生物中a生物的数量最少
B.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a曲线代表的生物一定属于消费者
C.c曲线代表某类微生物,且能除臭,则该类微生物既可以产生氧气,又可以消耗氧气D.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比,图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三、非选择题
7.(10分)(2015•某某一模)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下面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使用的试剂是.(2)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所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常用的理想材料为,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
(4)若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简要的写出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流程.
(5)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和“观察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盐酸,它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
8.(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人员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原理:
该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厘米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
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分钟再观察记录;
④连续重复步骤③.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B点与A点比较,光合作用强度较大的是点,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向.
(2)C点表示的是.
(3)CD段形成的原因是,与C点相比较,D点指针向偏转.
(4)若此曲线与横轴相交于E点,则E点的含义是.
9.(9分)(2014•模拟)严寒的冬季,某健康同学从温暖的教室中走到教室外(a点时走出教室),一段时间内其机体散热量情况如甲图曲线所示.乙图中甲、乙、丙为参与体温调节的器
官,A、B、C为相关的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oa时间段内,其机体产热量散热量;在cd时间段内,其机体产热量散热量;cd时间段内机体产热量oa时间段内机体产热量(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2)在ab时间段内,机体散热量明显增加,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在ac时间段内,为了防止体温下降,机体做出一系列反应:①为减少散热量,机体作出的相应的反应是;
②为增加产热量,机体作出的相应的反应主要有、.
(3)从乙图中的调节机理来看,激素C的分泌受甲、乙产生的激素的调节,这种调节机制称之为调节.正常情况下,激素C在机体中的含量相对稳定,主要通过调节来实现.乙分泌激素B的多少受激素含量的影响.
10.(14分)(2014•模拟)甲、乙、丙三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每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花瓣中含有哪种颜色的色素就变现为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色素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色素代谢途径












(1)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来看,基因通过,进而控制上述三种植物花色性状遗传的.(2)乙种植物中,基因型为cc的个体不能合成催化前体物质转化为蓝色素的酶,则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中,D基因(能、不能)正常表达.丙种植株中,E酶的形成离不开f酶的催化,则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中,E基因(能、不能)正常表达.
(3)基因型为AaBb的甲植株开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基因型为CcDd的乙植株开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基因型为EeFf的丙植株开色花,测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11.(5分)(2014•潍坊一模)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请据图回答:(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过程称为,目的是.
(2)在将C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法,从图中看本实验采用的是(填“前者”或“后者”).
(3)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出现无透明带和有透明带两种菌落,我们筛选的目的菌是菌落中的细菌,该茵落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主要来源于.
(4)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落来自C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12.(15分)(2014•潍坊一模)目前,精子载体法逐渐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方法之一,该方法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使精子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受精.如图表示利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请据图回答:
(1)获取外源基因用到的工具酶是,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通常利用技术获得大量标记的外源基因.
(2)外源基因能够整合到精子的上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因为受精时只有精子的才能进入卵细胞中.
(3)过程②采用的是技术,该过程中应对已经导入外源基因的精子进行处理.
(4)过程③需要在(至少写出两点)等条件下进行.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培养细胞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5)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使其,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2014年某某省某某市桃源一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2015•嘉峪关校级三模)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中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直接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
B.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自由通过核孔
C.变形虫对食物的摄取与体内线粒体有关
D.水浴加热煮沸时,DNA中的氢键和蛋白质中的肽键都会断裂,导致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胞成分和基本结构,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是DNA,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的是由DNA转录形成的mRNA,A错误;
B、核孔是沟通细胞核与细胞质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流的通道,可以选择性地转运核内
外的物质,因而对细胞的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B错误;
C、变形虫对食物的摄取是胞吞,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需消耗能量,故与细胞内的
线粒体有关,C正确;
D、水浴加热煮沸时,DNA中的氢键断裂使双链解旋分开,而蛋白质只是空间结构遭到
破坏,肽键并没有受到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特点及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2.(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蛋白的产生可能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
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只有缺失和重复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才能使子代的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D.衰老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癌变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
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综合性考查,梳理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有关的知识点,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解答:解:A、癌变的原因可能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造成的,癌变的特点之一是糖蛋
白减少,所以可以推测糖蛋白的产生与这两种基因有关,A正确;
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是由于含有矮茎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引起的,而
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交叉互换重组、自由组合重组、基因工程和转化四种方式,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还包括易位和倒位,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也可能使配子的遗传物质
增加或减少,C错误;
D、细胞衰老的学说目前有两种: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其中端粒学说认为细胞分
裂时端粒逐渐缩短,而端粒是高度重复的一段DNA序列,所以衰老的细胞其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较多,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性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如图甲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乙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
B.甲图中的S型细菌全部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低
D.乙图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过搅拌,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要减弱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
增殖.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解答:解:A、小鼠产生抗体需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导致R型细菌数目增多,A正确;
B、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
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错误;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但如果离心不充分,有少量噬菌体仍吸附
在细菌表面,则沉淀物中也可能有放射性,C正确;
D、乙图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过搅拌,则多数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
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弱,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能测到电位变化
D.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未处理),能测到电位的双向变化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解答:解:A、图1中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排,但膜内的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A正确;
B、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没有兴奋传导,所以图2测量装
置所测电压为0mV,B错误;
C、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微电极右侧为负电位,
左侧为正电位,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
D、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未处理),局部电流先传导到微电极左侧,后
传导到微电极右侧,所以能测到电位的双向变化,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6分)(2014•某某校级模拟)一直以来,儿童健康备受社会关注,如图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易发生感染的程度.请你结合免疫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A.早产婴儿易发生感染的程度高主要是由于个体存在多种自身免疫病
B.满月婴儿不易生病的原因往往是母乳喂养使婴儿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据图预测,人体在达到入托幼机构年龄段后,易发生感染的程度与机体接触病原体的几率呈正相关
D.从图示可知人体易发生感染的程度与自身的免疫力和所处环境因素都有关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柱形图:图示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易发生感染的程度,其中早产婴儿易发生感染的程度高;从婴儿满月到入托幼机构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发生感染的程度逐渐升高.
解答:解:A、早产婴儿不存在多种自身免疫病,A错误;
B、满月婴儿不易生病的原因往往是母乳喂养使婴儿从母乳中获得抗体,而不是自身
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细胞,B错误;
C、图中并没有显示易发生感染程度与机体接触病原体几率之间的关系,C错误;
D、易发生感染的程度应该由环境和自身免疫力共同决定,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6分)(2013•某某模拟)如图表示一天中某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请据图选择最科学的描述是()
A.图中最可能的食物链c→b→a,三种生物中a生物的数量最少
B.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a曲线代表的生物一定属于消费者
C.c曲线代表某类微生物,且能除臭,则该类微生物既可以产生氧气,又可以消耗氧气D.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比,图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据图分析:生物a一天内二氧化碳释放量均为正值,说明a是异养型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生物一天内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里释放二氧化碳,说明b生物是绿色植物,为生产者,c可能是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解答:解:A、图中a是异养型生物,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b是绿色植物,c是自养型的微生物,不可能形成食物链c→b→a,A错误;
B、a是异养型生物,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a曲线代表的生物不一定属于
消费者,B错误;
C、c可能是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气转变成亚硝酸和硝酸等物质,利用此过程中释放的
能量合成糖类,因此具有除臭的作用,既可以产生氧气,又可以消耗氧气,仍属于生产者,C正确;
D、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比,图中可能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关键是弄清各成分的生物组成及关系,提高学生识图判断能力.
三、非选择题
7.(10分)(2015•某某一模)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下面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管状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使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
(2)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所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紫色)鳞片叶外表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细胞外液(或清水和蔗糖溶液).
(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常用的理想材料为鳞片叶内表皮,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
(4)若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简要的写出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和“观察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盐酸,它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
④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状况.
2、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和“观察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用
到了盐酸,它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检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进行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解答:解:(1)题干中“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含有叶绿体,则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管状叶,含有色素较多,无水乙醇(丙酮)能溶
解色素.
(2)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鳞片叶外表皮,具有紫色液泡,便于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自变量是清水河蔗糖溶液,在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在清水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需要用甲基绿和派某某染色,使得细胞核成绿色,细胞质成红色,则理想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没有色素,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
(4)若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分裂旺盛,成正方形,排列紧密.临时装片的操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和“观察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盐酸,它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检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进行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故答案为:
(1)管状叶无水乙醇
(2)(紫色)鳞片叶外表皮不同浓度的细胞外液(或清水和蔗糖溶液)
(3)鳞片叶内表皮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
(4)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点评: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另一种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试剂的选用及其在实验中的作用,教材中都有明确说明,备考时要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