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营销中旬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互联网金融,推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形成了新的金融发展模式。

在新时代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有些滞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客户进行了分流,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商业银行的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要想提升发展成效,适应时代趋势,就应当积极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构建一体化融合体系。

只有跻身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紧跟时代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因此,探索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十分必要。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相互联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型网络金融业务管理模式。

其实现了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融合,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网络中形成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互联网金融模式较多,如信息金融、普惠金融、碎片金融、平台金融等。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第一,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成本低是众所周知的,相关主体可以通过下载手机APP 注册账号,输入相关的各种信息,在网络平台中自行匹配、筛选、定价等,不存在传统模式中的中介、垄断利润、交易烦琐等现象。

一方面,用户可以在平台中自主办理金融业务活动,网络平台代替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网点,节省了路途成本和等待成本等。

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中,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降低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从而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另一方面,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节省投入资金,例如规避了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等,也能够提升整体金融活动的成效。

第二,信息交互度高透明。

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各类信息的流通,各主体能够通过网络手段对信息进行查找,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概率。

例如,各企业在发布产品时,会将产品的详细信息明确标注出来,用户在选择时可以“货比三家”,减少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使其可以感受到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的实践意义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是一种大趋势,两者通过融合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不仅对于自身的发展带来有利作用,而且对于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十分有益。

这一部分从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两个层面,分析双方融合的实践意义。

(一)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践意义
如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开展的系列金融活动总称,通过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期望进行预测,从而为其推送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消费信息,这样能够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营销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金融给个体、中小企业等都带来了有利的作用,能够解决企业的融资困境,并帮助个体渡过资金难关,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整体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现有状况下与之有关的各类政策规范及发展体系等并不成熟。

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难免会遇到问题,例如出现跑路平台或者资金被套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产生了不信任心理。

要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对其发展过程进行规范,并着力消除人们对其的担忧和顾虑。

而将其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起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费者的“正规”心理,降低其担忧。

我国居民内心对商业银行是比较信任的,将互联网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相衔接,可以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添加一层“保护膜”,使之发展更为顺畅。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很多具有优势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等,将其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可以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使两者形成合力,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二)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实践意义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相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地位较为稳固,发展历程较长,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相关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
试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北京
100044)

要: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进行融合,能够促进互联网金融规模的扩展,并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对于
两者能够起到双赢的效果。

因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诸多细化的内容,所以很多商业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融合中还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对此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的状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业务;融合
040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 守旧思维,很多业务模式缺乏创新,难以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新需求。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金融模式诞生,很多消费者开始参与互联网金融,脱离商业银行。

例如,互联网金融下新型的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解决了其资金难题,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所设定的借款条件则较为烦琐,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参与。

再例如,互联网金融针对个人推出的消费模式也较为便捷,消费者能够随时对资金进行存入、提取和使用,而商业银行则较为固化,从而失去了与消费者合作的机会。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给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而通过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可以为商业银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对原有的产品进行创新、包装,或者对原有的固化流程进行优化等,使之更贴合消费者需求。

总之,互联网金融虽然在现代经济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依然不能撼动传统金融模式的地位,这两种金融模式各有自身的优缺点。

传统金融模式下专业金融人员的数量更多,且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市场感知力,其他金融模式难以替代。

商业银行在投资咨询、资金实力等方面都更强,是其他金融模式无法比拟的,加之其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也不是互联网金融一时之间就能够超越的。

互联网金融所开发出来的新型金融模式,则更符合消费者在新时代的需求,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这是商业银行无法达到的。

所以这两者各有优势,应当对两者进行融合,以取得更为理想的发展成效。

三、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要想实现两者的紧密融合,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融合体系,并做好融合过程分析。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还面临一些问题,融合效果并不理想,这些问题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两者融合缺乏完善的引导体系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离不开完善的引导体系,只有构建良好的引导体系,从上层对两者融合进行规范,才能使双方取得理想的融合效果。

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制度的规定,对两者融合制定引导措施,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业务活动融合提供参考。

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规范,有关部门不能对两者进行科学引导,导致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各自为政,互不干涉。

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单靠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约束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两个主体的自我努力。

通过了解发现,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缺乏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开发两者的融合渠道。

商业银行虽然开展了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并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但是整体来看,参与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性思维,导致两者的融合处于低效状态。

总之,两者在对业务活动进行融合中都没有构建完善的体系和制度,无法提升融合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未来有待构建内部引导体系。

(二)两者融合难以突出重点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不能盲目推进,应突出重点,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融合。

目前,我国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都存在盲目随意的问题,没有及时寻找重点,未能制定完善的融合措施和路径。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也存在跟风、随意的问题,无法突出个性,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同质化的金融产品,难以提升消费者黏性。

从本质来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是一项长期性、专业性工作,依靠传统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两者都做出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中开展融合,构建具体的融合措施,明确融合重点,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

因而,未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商业银行都应当加大融合力度。

四、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的方向与思路
(一)市场层面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也更为宽广,商业银行应当积极从市场层面与互联网金融进行融合。

第一,充分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对海量信息优势进行有效运用,促进市场拓展。

例如,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吸收和借鉴“互联网”思维,对客户的交易行为、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等有关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对客户行为特征进行总结,并从中寻找尚未满足的客户需求,为产品创新提供契机。

第二,加强产品创新,以便为更多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要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对各类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为客户提供更为“对症”的产品。

同时还要对服务范围进行扩展。

例如对客户投资产品的时间、金额、购买率等进行数据信息汇总,并总结其购买偏好,促进产品类型的丰富,以实现精准营销。

(二)客户服务层面的融合
客户服务层面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一,建立交互性的服务方式。

将客户需求作为基础,对产品流程和产品类型进行设计,就不同类型的客户推出针对性、差异性的产品。

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渠道,接受来自不同类型客户的反馈,结合客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完善,充分跟踪客户的需求动向。

第二,构建一体化的服务渠道。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而言,服务渠道是其维护客户和获得客户的重要纽带,也是其创新能力、市场定位的综合体现,应当围绕客户体验,对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进行充分整合,通过有效的途径使服务渠道与流程、产品实现协调与配合。

(三)支付层面的融合
通过对支付功能进行融合,能够提升客户支付的便捷性,增强支付的安全感。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充分运用第三
041
现代营销中旬刊
方支付方式,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平台进行联系,逐步推动支付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关的企业要与商业银行合作,寻找支付渠道上的融合路径,为消费者提供更为规范、准确、安全的支付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支付手段是连接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关键节点,在整个金融服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商业银行应立足于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发展,沿着第三方支付的链条向两端延伸,逐步参与资金往来之外的商务活动,更好地掌握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客户提供更为智能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

(四)风险管理层面的融合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商业银行,在日常发展中都不能忽视风险管理,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应当提升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应该对内外部信息进行有效运用,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做好部署防控,将风险控制在萌芽中。

同时,还要将采集的各类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内部与外部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分析与整合,最终形成跨业务、跨机构、跨部门、跨风险、跨产品的信息数据库,减少信息割裂或者信息孤岛现象。

此外,还应当针对不同产品、不同业务类型的风险,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更好地把握信息中的各类信号,依此建设风险管理体系。

五、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引导体系
第一,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上构建引导体系,做好两者融合的规划。

例如,要立足于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具体的融合方案,对每一个细化的融合措施、步骤进行规定,以便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业务融合活动。

第二,互联网金融企业构建内部融合体系。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相融合,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提高积极性,从内部构建与运行情况相符合的融合体系,分步骤、分流程促进自身与商业银行相融合,不断提升业务活动的规范性。

第三,商业银行构建内部融合体系。

商业银行应从制度和规划上与互联网金融靠拢,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业务活动,使自身在互联网金融的引导下得到快速发展,突破传统业务模式的局限。

(二)突出重点并科学权衡客户体验与风险控制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都应当突出两者融合的重点,在自身的业务领域中寻找重要的融合方向,并在该方向上加强建设,以更快速地提升融合效果。

具体可以构建相互融合的脉络结构或者融合清单,有计划地对融合活动进行推进。

同时,还要定期对融合结果进行反馈,分析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改进。

此外,在促进业务融合的同时,还要对客户体验与风险控制的关系进行权衡。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不同时期人们有不同的需求,商业银行在日常活动中,应当确保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加强风险控制。

还应当注意的是,因为客户体验的内容较为丰富多样,应当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与同类客户的不同个性,对各项体验项目进行科学设定,且在确保客户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通过交互方式的完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建立专业队伍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相融合,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推进。

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人才队伍,通过有效的途径提升人才培养力度,使之在两者融合中发挥引导性作用。

第一,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

在日常运行中应当定期对人才开展培训,学习商业银行正规的服务模式、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等,并善于分析和发现融合契机,及时推动自身业务活动与商业银行相融合。

第二,商业银行应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具备较为充足的专业化金融人才,但是当前时代在发展,人才也应当积极进行创新性发展,所以商业银行也应当对人才加强培养,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其综合技能,使之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及时进行创新。

例如,可以与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定期将人才分批次送往企业学习,使其相互之间借鉴经验、提升技能。

六、结语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相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虽然两者在融合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各主体的不断努力,两者的融合一定会更为深入,并取得更为理想的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22(09):68-70.
[2]王雨昕.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2):89-90.
[3]何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瓶颈及转型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9):108-109.
[4]李斌,陈永坚.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冲击及应对措施研究[J].今日财富,2020(02):96-97.
[5]江旭.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才智,2019(17):224.
[6]刘晓.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与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293.
作者简介:冯
时(1987—),汉族,天津市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
究方向:金融科技。

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