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县红松果材林培育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岫岩县红松果材林培育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2-24T08:53:28.82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纪桂胤李光崔伟[导读] 摘要:文中简述红松生物学特征,重点介绍其培育技术及其综合效益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栽植技术幼林抚育效益摘要:文中简述红松生物学特征,重点介绍其培育技术及其综合效益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栽植技术幼林抚育效益
1 红松的生物学特征
红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

幼年较耐荫,随着年龄增加,耐荫性逐渐减弱;喜温凉湿润气候,能耐-50℃低温;红松自然分布区内,年降水量为400~850mm;适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

根系浅,一般不超过50~80cm,易风倒,寿命可达500年。

种子或嫁接繁殖。

岫岩属红松果材林规划的适宜栽培区域。

2 红松的栽植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选择在排水良好,坡度在5~30度,半阴坡、半阳坡、阴坡、阳坡的中下腹。

土层深度40cm以上的棕壤上。

2.2 栽植密度种子林造林密度800株/hm2~400株/hm2,即株行距3~4m×4~5m。

种材兼用林造林密度为1600~2500株/ hm2,即株行距2~2.5m×2~3m。

2.3 清理林地和定点进行全面割除蒿草灌木,或带状割除。

根据造林密度确定割除带的宽度,伐除带要宽,保留带要窄(要清除升麻、风毛菊、泽兰、马先蒿等红松锈病寄主),伐除带的方向顺山或横山。

割除的杂草、灌木、梢头、枝丫等运出林地或窄带状堆放,带宽2m以内,带间距10m以上。

清理林地后,按造林密度进行定点。

带状清理林地在割除带内定点。

2.4 整地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年或前2个季节完成,采取穴状整地方式,规格60×60×30cm。

整地时将穴内草皮、土块打碎,捡出石块,残根,枯枝等杂物,穴内全垦,并保持原土层不乱。

2.5 栽植方法苗木要选用3~4年一级移植苗,造林时间在土壤解冻深度达到苗木主根长度时,苗木发芽前进行,栽植时期尽量提前。

开穴直径30cm,穴深超过苗木主根长5cm左右,栽苗要扶正,根系舒展,先填湿的表土至坑深三分之二,轻提苗木后踩实,覆底土,再踩实,最后覆一层虚土,埋土深度至苗木原根际土印1~2cm
2.6 种子林非嫁接苗造林后嫁接造林后2~5年,达到种子林规定保存率后,进行嫁接。

嫁接当天从冰窖内取出接穗,在山上嫁接时要注意保湿。

嫁接时可在桶内放少量水或将接穗放入装有湿锯末子的朔料袋内保湿。

嫁接在春季幼树顶芽生长1cm左右时进行,利用芽接法或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

3 红松果材林的幼林抚育
割草、割灌抚育从当年开始,连续5年,第一、二年2次,以后每年1次。

种子林第2年进行一次除草松土、扩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

割草、割灌在6月中上旬至7月上旬进行。

幼林抚育时,将幼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全部割除或带状割除(带宽1m),并清除带内的红松锈病寄主,留茬高度在8cm以下,割除的杂草灌木放在距幼树50cm以外,不得压苗。

幼林在郁闭前后进行一次伐除过密的生长不良林木及萌生的阔叶树种子林造林后及山上嫁接接穗成活的幼树在第二年春季树液流动前剪掉生长旺盛的侧枝。

3~5年内剪掉钻木上所有侧枝。

4 效益分析
4.1 生态效益岫岩县现有红松人工林面积仅22551亩,与地带性森林植被顶极群落不相适应。

通过营建红松果材林可增加植被,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和林地生产力,改善森林质量,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
4.2 经济效益促进红松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长轮伐期的红松在短期内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荒山荒地全光造林采用结实优良无性系嫁接苗造林或山上嫁接,3-5年后开始结实,并且逐年增加,10年生种子产量可达20公斤/亩,种子按目前市场最低价为20元/公斤计算,则每亩经济收入可达400元,全县每年红松造林按2000亩计算,年种子收入可达80万元。

同时今后红松木材也可创造一笔可观的收入。

可见培育红松果材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4.3 社会效益培育红松果材林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全县林改已全面开展,广大林农造林积极性普遍高涨,培育红松果材林,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