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诗歌五首登飞来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12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 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 以表的。
小结
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 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 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 生哲理。
主题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 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 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 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 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20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 革家。谥号“文”,故世称王 文公。
朗读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理解意思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 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 名。
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 。
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 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 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 天下的雄才伟略。
阅读理解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 是什么?
①②句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 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看
译文: 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
心胸宽广。
名句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 高层。”
它的意思是:不怕被漂浮的云 彩遮挡住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 (山)的最高处。其中蕴含的哲理 是: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 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 所羁绊。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 以表的。
小结
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 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 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 生哲理。
主题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 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 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 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 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20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 革家。谥号“文”,故世称王 文公。
朗读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理解意思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 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 名。
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 。
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 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 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 天下的雄才伟略。
阅读理解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 是什么?
①②句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 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看
译文: 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
心胸宽广。
名句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 高层。”
它的意思是:不怕被漂浮的云 彩遮挡住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 (山)的最高处。其中蕴含的哲理 是: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 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 所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