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差别及比赛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差别及比赛规则
第一篇: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差别及比赛规则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差别及比赛规则
一、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差别
发球技术
由于软式排球球体软、气压小,因此在发球时,一定要加快挥臂速度,保持好击球部位肌肉的紧张度,保证发球取得最佳效果。
传球技术
软式排球传球手型比硬式排球的手型要稍大,传球时不需要手指、手腕的缓冲,其他技术环节同“硬式排球”相同。
垫球技术
软式排球比硬式排球的飞行速度慢,而且球在长距离飞行时,有突然下沉现象。
此外,球体较软,当球触及手臂,球体常出现凹陷、滑动,造成球体重心易越过触球点。
所以在软式排球的垫球时,垫球人要特别注意提前取位,身体重心应比“硬式排球”的落点稍前移,或尽量使双臂正对来球垫球,且击球力量应稍加大,以取得最佳垫球效果。
扣球技术
软式排球扣球时,少了“硬式排球”扣球手的包裹动作,是用全手掌包满球,击打球的后中上部(球的上方或后上方)。
由于软式排球球体轻,球飞行时易下沉,扣球人在选择起跳点时应特别注意。
另外,由于球体软,扣球时不能使用硬式排球的搓球技术动作。
而在使用软式排球轻吊球技术时,应注意适当加力,以防止手指陷进球体中,造成失误。
拦网技术
软式排球拦网技术与硬式排球不同的是:两手间距离要小,且双手要正对来球,要将球罩住。
进行正面截击以防止对方扣球球速和力量过大时,由于球体变形,会从两手和两臂间挤过,容易造成拦网失误。
二、软式排球规则
比赛规则
软式排球比赛规则如下:击球时不允许持球、连击;有限定的发球次序;四人制不分前后排,均允许在网前进攻性击球和拦网;六人制按六人制规则,九人制按九人制规则;每球得分,每局限17分(决胜局除外),三局二胜制,也可一局定胜负。
软排游戏丰富多彩,目前已有6种:
1.定时计数赛:计参加者击球累计总数或最高次数,多者或高者名次列前;
2.传球投篮赛:计参加者在规定的次数内投进篮圈多少,多者名次列前;
3.发球得分:计参加者在规定次数内,发入对方场区的次数,多者名次列前;
4.移动传垫球赛:计参加者用传垫方法在规定区域内的移动速度,快者名次列前;
另外还有击球过障碍赛和移动垫球接力赛等。
软式排球是新兴的体育项目,1982年10月诞生于日本山梨县,1989年在日本举行了全国家庭软式排球赛,1992年软式排球进入日本中、小学和部分高中的体育课教材。
目前,软式排球运动已从日本传到中国、韩国、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家。
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历史上首次职工软式排球赛,受到人们的青睐。
1996年初,中国排协已决定要在中国大力倡导开展软式排球运动。
器材与设备1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及无障碍空间
1.1面积
A制:比赛场区为长16米、宽9米的长方形。
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
从地面向上至少有7米高的无障碍空间(图1)。
B制: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
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
从地面向上至少有7米高的无障碍空间。
1.2比赛场地的地面
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并且划一,不得有任何可能造成伤害队员的隐患,不提在粗糙、湿或滑的地面上进行比赛。
1.3场地上的画线
1.3.1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划定了比赛场区。
1.3.2所有的界线宽5厘米。
颜色必须区别于场地地面。
1.3.3界线: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划定了比赛场区。
边线和端线都包括在比赛场区的面积之内。
1.3.4中线:中线在网下接两条边线的中点。
中线的中心线将比赛场区分为长8米、宽9米(A制或长9米、宽9米(B制)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1.3.5进攻线:每个场区各画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标出了前场区。
在每条进攻线边线两侧画五段长15厘米、宽5厘米,并间隔20厘米的虚线,虚线总长1.75米。
1.4区和区域
1.4.1前场区: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
前场区被认为是向边线外无限延长的,直至无障碍区的边沿。
1.4.2发球区:发球区宽9米,位置在端线后(不包括端线)。
端线后各画一条长15厘米、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短线宽度包括在发球区之内。
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1.4.3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的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1.5温度
温度必须适合于室内外比赛。
1.6照明度
照明度在离比赛场区地面1米高处测量应为800-1200勒克斯。
2球网和网柱
2.1球网高度
2.1.1球网架设在中线上空,高度为男子2.35米、女子2.20米。
青少年组球网高度可适当降低。
2.1.2球网的高度应用量尺从场地中间丈量,球网两端(边线上空)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不得超过规定网高2厘米。
2.2构造
球网为黑色,宽1米、长9.50-10米,网眼直径10厘米。
球网外沿的全长缝有7厘米宽的双层白帆布带。
带子的两端留有小孔,用绳索穿过小孔系在网柱上使网上沿拉紧。
用一根柔韧的钢丝穿过帆布带,拉紧网上沿固定在网柱上。
球网上沿用绳索穿起并拉紧,固定在网柱上。
2.3标志带
两条宽5厘米、长1米的白色带了子为标志带,分别系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
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网铁一部分。
2.4标志杆
标志杆是有韧性的两根杆子,长1.80米,直径10毫米,由玻璃纤维或类似质料制成。
两根标志杆高出球网80厘米。
高出部分每10厘米涂有明显对比的颜色,最好为红白相间。
2.5网柱
2.5.1网柱架设在两条边线外0.5-1米处,高2.55米,最好可以调节高度。
支架球网的网柱为两根。
2.5.2网柱应光滑并无拉链。
一切危险设施或障碍物都必须排除。
3球
3.1特性
球是圆形的,由柔软的材料制成,能适应室肉外比赛。
颜色:应是浅色。
圆周:成人组,65-67厘米;青少年组,63-65厘米。
重量:成人组,220-240克;青少年组,200-220克。
3.2统一性
在一次比赛中所用的球,其特性,包括圆周、重量及牌号等都必须是统一的。
国内正式比赛所用的球必须是中国排球协会批准指定的球。
3.3球的弹性
比赛用球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其标准为:在2米高处自由下反弹高度不低于50厘米。
比赛参加者
4比赛队
4.1队的组成
4.1.1一个队由8名队员组成。
A制上场比赛的为4名队员,B 制上场比赛的为6名队员。
可设1名教练员,1名领队。
4.1.2队长:队长应在记分表上注明。
4.1.3只有登记在记分表上的队员才可参加比赛。
教练员和队长在记分表上签字以后,已登记在记分表上的队员名单不得更改。
4.2比赛队的位置
4.2.1比赛时,替补队员应坐在他们场地一侧的球队席上或在准备活动区内,教练员、领队和其他成员也应坐在球队席上,但可暂时离开。
球队席设在记录台的两侧、无障碍区之外。
4.2.2只有队的成员才允许在比赛中坐在球队席上并参加赛前的准备活动。
4.2.3替补队员可以在以下区域做无球的准备活。
4.2.3.1比赛中,在准备活动区内。
4.2.3.2暂停时在他们比赛场地一侧后面的无障碍区内。
4.2.4两局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内,队员可以在无障碍区用球做准备活动。
5队员的服装
5.1.1队员服装包括上衣、短裤、袜子(必须一致)和运动鞋。
全队队员上衣、短裤、袜子和运动鞋必须统一、整个齐和颜色一致。
5.1.2运动鞋必须是没有后跟的柔软轻便的胶底或皮底鞋。
5.1.3队员上衣必须有号码,序号为1-12号。
5.1.3.1号码必须在身前和身后的中间位置,并与上衣的颜色明显不同。
5.1.3.2身前号码至少15厘米高,身后号码至少20厘米高,号码笔画宽度至少2厘米。
5.1.4队长上认胸前号码下,应有一条与上衣颜色不同的长8厘米、宽2厘米的带状标志。
5.1.5禁止穿不符合规定号码的服装比赛。
5.2服装更换
裁判员可以允许1名或多名运动员:
5.2.1不穿鞋进行比赛。
5.2.2在局间或替换后更换湿运动服,但新换的服装必须为相同的颜色、式样和号码。
5.3.3天气较冷时,裁判员可以允许比赛队穿训练服进行比赛。
但全队服装颜色、式样必须相同,并有规则规定的号码。
5.3禁止着戴的服装与物品
5.3.1禁止佩带可能造成伤害及有得于人为加力的任何物品。
5.3.2队员可以戴眼镜进行比赛,但风险自负。
6参加者的权利和责任
6.1队员
6.1.1队员必须了解并遵守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6.1.2队员发源以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服从裁判员的判定,不允许争辩。
6.1.3队员的行为必须符合公平竞赛的精神,不公对裁判员而且对其他工作人员、对方队员、本队队员及观众都要尊重,要有礼貌。
6.1.4队员不得有任何其目的在于影响裁判员的判断或掩盖本队犯规的动作和行为。
6.1.5队员不得以任何行为过到延误比赛的目的。
6.1.6比赛中允许全队成员间的交谈。
6.2队长
6.2.1在比赛开始前,在记分表上签字并代表本队进行抽签。
6.2.2在比赛中,队长担任场上队长。
当队长返回场上,或至该局结束。
公有场上队长在死球时可以和裁判员讲话。
6.2.2.1提出的问题和请求。
他如果对解释不满意,必须立即向裁判员提出声明,并保留其在比赛结束时将此意见作为抗议记录在记分
表上的权利(规则27.2.3)。
6.2.2.2请求允许:
(a)更换全部或部分服装。
(b)核对双方队员的场上位置。
(c)检查地板、球网儿球等。
6.2.2.3请求暂停(规则20.3)和换人(规则23.3)。
6.2.3在比赛结束时队长要:
6.2.3.1感谢裁判员,并在记分表上签字承认比赛结果。
6.2.3.2如果他曾向裁判员提出过声明,可以进一步确认后作为对裁判员解释或执行规则的正式抗议记录在记分表上。
6.3教练员
6.3.1教练员应于比赛至始至终在场外进行指挥,他填写队员上场位置表、请求换人和暂停,为此他和裁判员联系。
6.3.2比赛前,教练员在记分表上登记和检查队员姓名、号码并签字。
6.3.3比赛中:
6.3.3.1每局开始前填写位置表,签字后交给记录员或裁判员。
6.3.3.2坐在靠近记录员一端的球队席上,但可暂时离开。
6.3.3.3请求暂停和换人。
6.3.3.4与队的其他成员一样,可以对场上队员进行指导。
教练员在进行指导时可以在替补席前自进攻线延长线至准备活动区之间的无障碍区站立或走动,但不得干扰或延误比赛。
6.4领队
6.4.1领队坐在球队席上,但无任何权力。
6.4.2如果教练员必须离队时,根据场上队长的请求、经裁判员同意。
他可以承担教练员的职责。
比赛方法
7记分方法
7.1每球得分制
7.2三局两胜制,胜两局的队胜一场。
7.3如果1:1平局时,进行决胜局。
7.4前两局
先得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的队胜一局。
当比分24:2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对方2分为止,没有最高人限。
7.5决胜局
先得1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的队胜该局,当比分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某队领先2分为止,没有最高分限。
比分到8分时交换场区。
7.6弃权
7.6.1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以0:2的比局和0:
25、0:25的比分失利。
7.6.2某队无正当理由而未准时到场,则宣布该队弃权,结果同规则7.6.1。
比赛的准备和组织
8比赛的准备
8.1抽签
裁判员应在比赛开始前15分钟和决胜局开始前召集双方队长抽签。
获胜者选择:
(a)发球或接发球。
(b)或场区。
抽签失利者从余项中选择。
8.2准备活动
在比赛开始前,如另有场地供比赛队进行活动,则每队可上网活动5分钟,可分练,也可合练另无场地,则每队可上网活动10分钟。
9上场阵容
9.1
A制:场上每个队必须始终保持4名队员进行比赛。
B制:场上第每个必须始终6保持名队员进行比赛。
队员轮转次序应按位置表登记的顺序进行,直到该局结束。
9.2每局比赛开始前,教练员必须及时将上场阵容登记在位置表上,
签字后交给裁判员或记录员。
9.3未列入上场阵容的队员为该局的替队员。
9.4位置表一经交给裁判员或记录员,除正常换人外,不得更改。
9.5当场上队员的位置与位置表不符时:
9.5.1一局开始前,场上队员位置与位置表不符时,必须按位置表进行纠正,不予判罚。
9.5.2如果一局开始前,场上有一名或更多队同没有登记在位置表上,则必须按位置表进行纠正,不予判罚。
9.5.3如果教练员要保持未登记的队员在场上,则他必须请求正常的换人,并登记在记分表上。
10位置
当发球员击球闪,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按轮转次序站位。
10.1队员的场上位置
A制:1号位为后排队员,2、3、4号位为前排队员;
B制:1、5、6号位为后排队员,2、3、4号位为前排队员。
前后排队员位置不能颠倒;同排队员位置不能交叉(发球了队员除外)。
10.2两名队员之间的位置
10.2.1每名后排队员的位置必须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距离球网更远。
10.2.2前、后排队员左右之间位置按规则10.1的规定站位。
10.3队员的位置应根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
10.3.1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
10.3.2每一名右边(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右(左)边线更近。
10.4发球击球后,双方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但后排队员不得进入进攻线以前拦网和踩上或踩过进攻线内将高于球网的球直接击过对方场区。
后排队员可以在进攻线后将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
10.5位置错误
10.5.1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
10.5.2发球队员击球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则发球獗被认为在先而被判罚。
10.5.3如果发球队员是击球以后犯的规,则位置错误在先,判位置错误犯规。
10.5.4位置错误的判罚如下:
10.5.4.1位置错误的一方被判失一球;
10.5.4.2队员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10.6轮转
10.6.1轮转次序包括发球及其他队员的站位,在整局中均按位置表填写顺序进行。
10.6.2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A制:2号位队员转至1号位队员转至4号位等;B制:2号位队员转至1号位发球,1号位队员转至6号位等)。
10.7轮转错误
10.7.1没有按照轮转次序进行发球应判为轮转错误,进行如下判罚:
10.7.1.1该队被判人一球
10.7.1.2队员的轮转次序被纠正。
10.7.2记录员应准确地确定其错误从何时发生,从而取消该队自错误发生以后的所有得分。
对方得分仍然有效。
如果不能确定在轮转错误中所得分数,则仅给予失一球的判罚。
11队员的替换
在裁判员的准许下,一名队员离开比赛场地,而由另一名已在记分表上登记过的队员占据其位置的行为,被称做替换。
11.1替换的制
11.1.1每一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四人次。
可以同时替换一人或多人。
11.1.2每一局开始上场阵容的队员在同一局中可以退出比赛和再
次上场。
11.1.3替补队员每局可以上场替换场上任何一名队员。
11.2特殊替换
某一队员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必须进行合法替换。
如果不可能进行合法替换时,可采取超出规则11.1限制的特殊替换。
特殊替换时场外的任何都可以替换受伤队员,但受伤队员不可在本场比赛中再次上场比赛。
在任何情况下特殊替换不作为合法替换的次数计算。
11.3被判罚出场和取消比赛资格的替换
某队员被判罚出场或取消比赛资格时必须进行合法的替换。
如果不可能进行合法替换时,则该队被宣布阵容不完整。
11.4不合法的替换
11.4.1超出规则11.1限制的替换是不合法的替换(规则11.2的情况除外)。
11.4.2某队进行了不合法的替换,而且比赛已重新开始,应按如下步骤处理:
11.4.2.1判该队失一球:
11.4.2.2对不合法的替换给予纠正;
11.4.2.3取消犯规队因此而得的分数,对方所得的分数应予保留。
比赛行为
12比赛的状态
12.1比赛开始
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发球队员击球时比赛开始。
12.2比赛的中断
裁判员鸣哨则比赛中断。
但是如果裁判员是由于比赛中出现犯规而鸣哨的,则比赛的中断实际是由犯规的一刻开始的。
12.3界内球
球触及比赛场区的地面包括界线(规则1.3),为界内球。
12.4界外球
下列情况为界外球:
12.4.1球接触地面的部分在界线以外(不包括触线);
12.4.2球触及场外物体、天花板或非场上比赛的成员等
12.4.3球触及标志杆、网绳、网柱或球网标志带以外部分
12.4.4球的整体或部分从非过网区完全越过网的垂直面;
12.4.5球的整体从网下穿过
13比赛中的犯规
13.1定义
13.1.1比赛中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被认为是犯规。
13.1.2裁判员根据规则对犯规进行判断和判罚。
13.2犯规的判罚
13.2.1每一犯规均有判罚。
13.2.2如果两个或更多的犯规先后发生,则只判罚第一个犯规。
13.2.3如果双方队员同时犯规,则判双方犯规,该球重新进行
第二篇:软式排球学习心得
软式排球学习心得
时间飞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大三了,铺天盖地的作业、实验把我们压的喘不过气,而体育课也成为了我们放松压力、释放情绪同时也锻炼身体的重要方式。
还记得当时怀着好奇的心理第一次接触这带着鲜亮颜色的小东西,软软的,手感很好,我几乎是一瞬间就喜欢上了它。
软式排球很适合像我一样不经常运动的女孩子来打,因为排球质地本身很柔软,球面很有弹性,因此在击球时,不会产生过于疼痛的感觉,让我们很容易接受
上课伊始,老师先教我们传垫球,老师耐心的教完以后,便让我们两人对垫,一开始我们两人的配合极不默契,一次连三个都传不了,但是我们没有泄气,在多次揣摩别人的技术、研究自己的缺点以后,无数的失败过后,我终于掌握了软式排球传垫球的动作要领和技巧,也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得心应手的将排球传、垫到任意一个指定位置,这不能不说,是我在软式排球学习过程中一个很大的进步。
学习了传垫球,我们又迎来一个软式排球学习上的难题——发球。
在学习发球之前,老师就曾经告诉过我们,发球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们无法保证,每次发球都是成功的。
言罢,老师首先为我们做示范:摆好预备姿势,抛球,击球——排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跳跃着落在球网那一边的场地。
停顿了瞬间,场地上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啧啧的赞叹声。
我们崇拜于老师的技术,更加努力学习,尽管承受了许多次的失败,我们仍然在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练习着,终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球发到球网后的场地,总算是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功。
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也渐渐熟悉了软式排球。
软式排球有很好的强身健体效果。
经常从事软式排球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肺功能。
同时,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它可以让我们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以及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
它是融个人技巧和集体配合于一体,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所具有独特的魅力的体育活动。
总结一学年的体育课,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两点:
1.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
每周一的体育课上我们努力学习,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做运动,练习击球技巧。
每堂课都学有所得,老师详实周密的教学和规范的示范让我们的软式排球的技能更上一层楼。
2.对软式排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在短短一学年的时间里,我的打球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这门有趣的课程还培养了我对软式排球这项体育运动的浓厚的兴趣。
拓宽了我的业余爱好,让我的闲暇时间按有了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3.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
通过排球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
随着我即将结束大三上半学年,软式排球的学习也许即将告一段落了,然而,这这个学期的学习,却让我深深爱上了软排,这段经历,不仅是我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历程,更是我在经历了无数失败后,品尝到成果喜悦的甜美的历程。
也许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再次回
想起这段参杂着苦恼与快乐的日子,我仍然会记得老师的努力和我的坚持,它将成为我人生路上一段无法磨灭的宝贵财富!
第三篇:软式排球教案
1.体育课堂常规
2.排球运动导论
课的任务:(1)了解什么是排球运动及发展概况。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
(3)明确学习的要求。
(一)开始部分介绍本学期排球课的大体安排,提出几项有关的要求: 1)认真上好每次课,做好课后笔记。
2)按时出勤、遵守纪律、端正态度、团结互助。
3)注意安全,防止受伤。
4)克服只重视技术的偏向。
5)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多发问,多讨论,对所学的内容达到:即能在动作上会做,又能理论上会讲,即能知道如何做,又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6)见习生的基本要求。
(二)基本部分:讲故事(软式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1895年,一个名叫摩根的体育干事,根据人们不喜欢激烈的篮球运动,需要更柔和的球类运动的需求,把篮球胆从篮球中取出,在体育馆内挂起网球网,用篮球胆在球网上空来回戏打,排球运动由此应运而生。
而后这一运动以准确、细腻的技巧性,快速、激烈的对抗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然而随着排球运动技巧性的日益凸显,熟练、准确、细腻在促进竞技排球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不断阻碍着排球运动的普及和作为健身手段在大众中的运用。
因初试身手就挫伤手指而产生恐惧感的情况,以及捡球的时间远比打球时间多得多,都不断地激起人们渴望找回昔日嬉戏篮球胆的热闹情景。
这种强烈的渴望感成了当今娱乐排球再度兴起的推动力。
软式排球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日本,开始只是作为家庭体育活动和中老年健身、娱乐,随后进入日本中小学体育课堂。
软式排球虽然历史并不长,但以其独特的“软”性,有效地填补了硬式排球适应开展范围的“真空”。
大而轻的球体,鲜艳的各种颜色,柔软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