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桑蚕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养殖桑蚕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2年第9期
李吉勇
桑蚕养殖业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体,养蚕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消毒技术需贯
穿整个养蚕过程。
近几年在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蚕农在养蚕中已按规定消毒,但养出的
蚕还是病多、茧层薄、产量低。
为此,结合实践经验就蚕农生产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总结,
以促进养蚕业的发展。
一、养蚕生产布局
养蚕生产布局是指一年饲养几期蚕、每期蚕在什么时期饲养和每期蚕的饲养数量。
它不仅
是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
养蚕生产布局的合理与否,除直接影响到
蚕茧的质量外,还影响到桑树的生长及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最终影响到蚕业经营的经济效益。
进行养蚕生产布局,要以各地的气候特点、桑树生长情况、养蚕设备条件、养蚕劳动力资源、
养蚕技术水平及当地的农作物耕作制度等方面为依据,做到统筹兼顾。
二、严格消毒防病,防范于未然
1、重点抓好养蚕前的彻底消毒,提倡二次消毒,前一次消毒根据自家发病的种类,采用针对性药剂消毒,如上一期蚕有僵病发生的农户,用抗菌剂“402”1500倍液消毒,如发生血液
型脓病,则用5%新鲜石灰浆进行蚕室蚕具消毒,第二次消毒,在养蚕前一星期进行,大力推广
以“消特灵”为主的优质新型广普性药剂,确保养蚕前消毒防病质量。
蚕期中做好蚕儿易感期
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蚕期结束后,同样根据蚕病发生的种类,采取相应的药剂进行回山消毒。
发生蚕病时,应在每天傍晚给桑时采用针对性药剂,如发生血液型脓病,在加强通风换气
的基础上,采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生僵病可选择药效较长的“灭僵灵”防僵
粉和“优氯净”防僵粉或抗菌剂“402”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也可用“熏消净”进行熏蒸消毒,大蚕期也可用“消特灵”主剂200倍液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2、加强桑园培管,提高桑叶质量
桑叶是蚕的唯一食粮。
桑叶质量直接影响蚕儿体质的强弱和抗病力,桑园施肥要做到N、P、K合理搭配,多施有机肥、复合肥提高桑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在施足春夏肥的基础上,增施秋
冬肥,同时做好桑园除草、翻耕、整枝、剪梢等培育管理。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力
养蚕环境对蚕的体质和抗病性关系密切,小蚕宜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提倡小蚕共育,标
准温湿度饲育。
大蚕宜低温干燥,须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严防高温闷热并做好稀放
饱食,养蚕大户建议推广使用塑料钢管大棚养蚕技术以解决养蚕房屋紧张的矛盾。
同时做好眠
起处理,分批提青淘汰迟眠蚕和病小蚕,根据蚕儿的生理需求采摘适熟叶。
小蚕用叶可用“消
特灵”试剂400倍液进行叶面消毒,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4、严防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目前生产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有机磷农药中毒。
如“甲胺磷”、“辛硫磷”、
“敌敌畏”等。
中毒蚕表现为爬行、翻滚、摇头、吐水、头胸肿胀,蚕体缩小等症状。
目前生
产上一般采用阿托品添食解毒,每针阿托品2毫升加水5公斤,稀释后喷在桑叶上添食,有一
定的解毒效果。
二是有机氮农药中毒,主要是“杀虫双” “杀虫眯”等农药。
中毒蚕体青白、软而有弹性,形状大小不变,不吃不动,呈麻痹状;有的蚕五龄后期轻微中毒,还会苏醒,给
以无毒桑叶还会结茧,有机氮农药中毒后,可用盐酸肾上腺素每针1毫升加水0.5公斤喷蚕,
经1-2小时蚕儿苏醒后用药液喷桑叶进行添食解毒。
三是菊酯类农药中毒,主要是“杀灭菊
酯”“杀灭速丁”“敌杀死”等,症状为:吐水翻滚、头胸向背面或腹面弯曲呈螺旋状。
目前
生产上尚无有效药剂进行解毒。
四、鲜桑饱食,提高单产
桑叶愈新鲜营养价值也愈高,蚕的生命和全茧量也高。
因此要注意保持桑叶新鲜,必须做
到早、晚采叶轻装快运,小蚕缸贮,大蚕畦贮,严防桑叶萎凋和变质、坚持不喂虫口叶、过老
过嫩叶、泥沙叶、萎凋叶、发烧叶、农药污染叶等不良叶。
给桑要及时均匀,不缺叶、不吊食,做到良桑饱食。
五、科学养蚕,技术规范
1、做好蚕种领运、补催青、收蚁工作,确保运输安全。
夏秋蚕在出库、催青、运送、收蚁时期,一般气温比较高,要注意避免接触28℃以上的高温,领运种应在夜间或早晨气温低的时间进行,并做到松装、快运、及时发放,农户领回蚕种
后要做好补催青,温度以不超过26℃,干湿差1.5℃为好,蚕种要进行黑暗保护,收蚁当天早
晨4-5时左右感光,收蚁时间宜早,一般掌握在蚕种孵化后两小时左右收蚁,收蚁方法单户饲
养的以桑引法为主,小蚕共育以吸引法为主,饲养小蚕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技术,以保桑叶新鲜,让小蚕吃饱吃好。
2、稀蚕勤喂。
夏秋蚕生长快,为了避免高温危害,要稀放蚕头,勤除蚕沙,坚持每张蚕种五龄后期40—50个蚕箔,有利蚕食桑均匀,生长整齐,增强体质。
并根据夏秋蚕桑叶容易萎凋的特点,每次
给桑量适当偏少,增加给桑次数,特别要注意喂夜蚕,使蚕能充分饱食,防止高温闷热等不良
气候的影响。
3、适熟上簇,加强管理。
夏秋蚕在上簇阶段常遇多湿的气候环境,因此,要特别注意搞好上簇管理工作,重点以通
风排湿为主。
适熟上簇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环节,当蚕儿在五龄末期,食欲减退胸部透明,
排绿色软粪,头胸摆动,不断爬行寻找营茧位置时为上簇适期,上簇要选用优良簇具,目前我
市主要的优良簇具以方格簇为主,每一片双联簇片可捉熟蚕310-320头,上簇后簇片之间距离
不能太近,上下层簇片须在一条线上,不能过密或过稀,要注意翻簇,簇室内温湿度应适宜,
上簇初期温度稍高,干燥,温度以22-26℃,湿度65-75%,气流以50-100厘米/秒为好,上簇
次日捉去未营茧的浮蚕另行上簇,光线保持明暗均匀,并做好上簇日期记录,以便分批适时采
化蛹茧,分级出售优质茧。
(作者单位:158200 黑龙江省鸡东县蚕蜂技术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