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
(1)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然性和深层次原因。

(2)正确评价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知识链接
北魏(386 年 534 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北魏前期,政治制度较为落后,民族矛盾尖锐。

四、背景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但民
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鲜卑族
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需要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3、鲜卑族的统治面临危机
北魏政权内部政治腐败,鲜卑贵族的特权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统治
面临危机。

4、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冯太后和孝文帝具有远见卓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积极推动改革。

五、主要内容
1、推行均田制
国家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这一制度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设立三长制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三长制的建立健全
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3、整顿吏治
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加强了对官吏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
政府的行政效率。

4、迁都洛阳
494 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对中
原地区的控制,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5、实行汉化政策
(1)穿汉服、说汉语
规定鲜卑族改穿汉服,使用汉语,禁止说鲜卑语。

(2)改汉姓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氏改姓元氏。

(3)与汉族通婚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加强民族融合。

六、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的推行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北魏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2、加速了民族融合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北方民族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逐渐趋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3、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鲜卑族学习汉族的文化,同时也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促进
了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4、加强了中央集权
改革整顿了吏治,建立了有效的地方基层政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七、课堂练习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民族融合
B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 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 发展经济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 洛阳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C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 平城自然条
件恶劣,不利于农业生产
3、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的是()
①穿汉服②说汉语③改汉姓④与汉族通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八、课后拓展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其他具体措施和细节。

2、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其他历史上著名改革的异同,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

九、总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

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