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名校联盟高考化学二诊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河北省名校联盟高考化学二诊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节日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B.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外出归来,应立即向全身喷洒高浓度的“84”消毒液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最终生成CaSO3
2.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曾刊登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瓶”CuSO4•5H2O都是混合物
B.熔点:金刚石>C60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物理变化
D.磷酸钙是强电解质,其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
3.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 H2O和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总数为2N A
B.标准状况下,39g苯中含有的C﹣H数目为3N A
C.12g由3H和18O组成的水中,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12N A
D.13g乙炔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N A
4.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2O3)23﹣和Br﹣等]中回收Ag和Br2的主要步骤为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时,先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
B.在空气中用蒸发皿高温灼烧Ag2S制取Ag
C.过滤时,为加快滤液流下,可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D.可以利用二氧化锰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氧化Br﹣的Cl2
5.常温下,向20mL 0.1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H2A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HA﹣、A2﹣、H2O、H+、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H++A2﹣
B.当V(NaOH)=10mL时,溶液的pH<7
C.当V(NaOH)=30mL时,溶液中有2c(OH﹣)+c(A2﹣)=2c(H+)+c(HA﹣)
D.当V(NaOH)=20mL时,溶液中有c(Na+)﹣c(HA﹣)﹣c(A2﹣)═c(OH﹣)﹣c(H+)6.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常温时,化合物E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A、C、E均不溶于水
B.W、X组成化合物只含极性共价键
C.原子半径:X>Y>W
D.Z的钠盐会促进水的电离
7.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装置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铁上镀铜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制备无水MgCl
2
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生的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8.柠檬醛有浓郁柠檬香味,存在于枫茅油和山苍子油中,可用于制造柑橘香味食品香料。

下列关于柠檬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醛存在分子内氢键
B.柠檬醛能使溴水褪色,证明碳碳双键存在
C.柠檬醛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D.柠檬醛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9.硫酰氯(SO2Cl2)是一种重要的磺化试剂,其可利用SO2(g)+Cl2(g)⇌SO2Cl2(g)△H <0制备。

100℃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4.1×10﹣3kPa﹣1,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硫酰氯结构式为,硫酰氯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增大
D.上述制备硫酰氯的反应,在高温下自发
10.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

NaClO2的一种生产工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3
B.“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
C.“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1.57g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

11.(4分)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及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 向AgBr浊液中加入浓NaCl溶液,沉淀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K
sp
(AgBr)>K sp
(AgCl)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
2
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碘水,溶液未变蓝淀粉已完全水解
C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少量稀硫酸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铁胶体
发生了聚沉
D 取溴乙烷加入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
A.A B.B C.C D.D
12.(4分)钠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化学电源,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效率高等重要优点。

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过程中,A极为电源正极
B.放电过程中,电池总反应为2Na+xS═Na2S x
C.充电过程中,Na+由A极移动到B极
D.充电过程中,外电路中流过0.01mol电子,负极材料增重0.23g
13.(4分)甲烷分子结构具有高对称性且C﹣H键能(440kJ•mol﹣1)较大,无催化剂作用下甲烷在温度达到1200℃以上才可裂解。

在催化剂及一定条件下,CH4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裂解反应,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催化裂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g)═C(s)+2H2(g)△H=+akJ•mol﹣1(a >0)
B.步骤①、②、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C.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
D.使用该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14.(4分)常温下,向0.10mol•L﹣1的二元弱酸H2A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烧碱溶液,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K a2(H 2A )的数量级为10﹣5
B .常温下,0.1mol •L ﹣1的NaHA 溶液显酸性
C .NaHA 溶液中:c (OH ﹣
)+c (A 2﹣)═c (H +)+c (H 2A )
D .pH 从1.2变化至4.2的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 15.(4分)反应2H 2(g )+2NO (g )═2H 2O (g )+N 2(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α(H 2)c β(NO ),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K c (H 2)/(mol •L ﹣1) c (NO )/(mol •
L ﹣1)
反应速率 T 1 0.1 0.1
v T 1 0.2 0.2
8v T 1 0.3 0.2
12v T 2
0.3
0.2 16v A .T 2>T 1
B .a =2,β=1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体系中四种物质浓度的改变,只有反应物浓度改变对v 有影响,且c (NO )影响较大
D .T 2、c (NO )=0.1mol •L ﹣1条件下,反应速率为8v ,则c (H 2)=0.3mol •L ﹣1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5分)
16.(15分)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 2FeO 4)为暗紫色有光泽粉末,微溶于KOH
溶液,在中
性或酸性溶液中逐渐分解,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具有高效的消毒作用,是一种新型非氯高效消毒剂。

实验小组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备高铁酸钾。

Ⅰ.湿式氧化法制备K2FeO4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发现浓盐酸不能持续滴下,装置的改进方案是。

(写出一种)
(3)B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试剂M是,其作用为。

Ⅱ.实验室模拟工业电解法制取K2FeO4,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KOH溶液制备K2FeO4的装置如图1所示。

(5)Fe电极作极。

(填“阴”或“阳”)
(6)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7)高铁电池是正在研制中的可充电干电池,图2为该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

由此可
得出的高铁电池的优点有、。

17.(15分)实验室以铬铁矿(主要成分是Fe(CrO2)2,还含有少量SiO2、Al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晶体(K2Cr2O7相对分子质量为294)的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①Na2CO3+Al2O32NaAlO2+CO2↑
②2CrO42﹣+2H+⇌Cr2O72﹣+H2O,pH<3.0时,CrO42﹣含量极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Fe(CrO2)2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整数,则Cr为价,将它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

②“操作1”的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③“操作1”中的反应,在常温下的反应速率较慢,为使反应速率增大,除升高温度外,
还可采取的措施为、。

(写出两条)
(2)固体X中主要含有(填写化学式),固体Y中主要含有。

(填写化学式)
(3)Fe3+在pH为3.7时可完全转化为Fe(OH)3。

在上述流程中所得Na2Cr2O7溶液中含有少量Fe3+。

请结合如图2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设计由Na2Cr2O7溶液制备K2Cr2O7固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中须选用的试剂:硫酸、NaOH溶液、KCl固体、蒸馏水)(4)某工厂用76kg铬铁矿粉(含Cr2O340%)制备K2Cr2O7,最终得到产品41.16kg,则产率为。

18.(15分)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制备氢气的方法,主要反应为:①C2H5OH
(g)+3H2O(g)⇌6H2(g)+2CO2(g)△H1
同时发生如下反应:
②C2H5OH(g)⇌H2(g)+CO(g)+CH4(g)△H2=+49.6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4kJ•mol﹣1
(1)根据图1信息,计算反应①的△H1=。

(2)已知在某催化剂作用下,乙醇的转化率、氢气的产率和体系中含碳物质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百分含量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为;催化剂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是。

(3)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 C2H5OH(g),1.5mol H2O(g)发生反应,经5min达到平衡,测得CH4(g)的浓度为0.1mol•L﹣1,CO(g)的浓度为0.05mol •L﹣1,CO2(g)的浓度为0.45mol•L﹣1,达到平衡时,反应①乙醇的转化率为,反应①的K=。

(列出计算式,不要求计算)
(4)A.Akande等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的性能,提出了粗略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C2H5OH分解为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①在此反应历程中,所需活化能最大的步骤是。

②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C2H5OH 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速率的措施为。

(填标号)
a.提高水蒸气的浓度
b.增大乙醇蒸气的分压
c.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d.降低产物浓度
③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催化剂对氢气产率的影响
如图所示,M点处氢气的产率(填“可能是”、“一定是”或“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平衡产率,原因为。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小题,满分15分)
19.(15分)“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其制作材料中包含了Ti、Fe、Al、Cr、Ni、Mo、S、O等多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铬(Cr)、钼(Mo)位于同一副族相邻周期,且Mo的原子序数更大,则基态Mo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基态Mo3+最高能层中成对电子与单电子的数目比为。

(2)S与O可形成多种酸根离子,其中SO32﹣的空间构型为,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其键角小于SO42﹣的原因为。

(3)Ni2+与丁二酮肟生成鲜红色丁二酮肟镍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i2+。

丁二酮
肟镍中存在的化学键有。

(填标号)
A.离子键
B.配位键
C.氢键
D.金属键
E.范德华力
F.共价键
(4)α﹣Al2O3是“嫦娥五号”中用到的一种耐火材料,其具有熔点高(2054℃)、硬度大的特点,其主要原
因为。

(5)“嫦娥五号”某核心部件主要成分为纳米钛铝合金,其结构单元如图所示(Al、Ti 原子各有一个原子在结构单元内部),则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已知该合金的密度为ρg•cm﹣3,该结构单元底面(正六边形)边长为anm,则结构单元的高h为nm。

(列出计算式,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1小题,满分0分)
20.有机物J是合成抗肿瘤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ⅰ.TBSCl为
ⅱ.
ⅲ.
(1)J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试剂a的结构简式为。

(3)TBSCl的作用为。

(4)G中含有两个酯基,G的结构简式为。

(5)H→I的反应方程式为。

(6)A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其结构简式为。

(任写一种)。

①含有仅碳原子构成的六元
②不与Na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为6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2:2:3:4:6
(7)以和为原料,合成,写出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不超过2个碳的有机试剂任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节日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B.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外出归来,应立即向全身喷洒高浓度的“84”消毒液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最终生成CaSO3
【分析】A.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火焰会呈现特征的颜色;
B.高浓度的84消毒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吸收保鲜水果释放的乙烯;
D.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最终生成CaSO4。

【解答】解:A.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是某些金素元素物理性质的展现,故A错误;
B.高浓度的84消毒液的腐蚀性比较强,另外还具有漂白性,所以不能用高浓度消毒液直接向外套喷洒,故B错误;
C.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而保鲜水果,故C正确;
D.向煤中加入石灰石起固硫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CaCO3=2CaSO4+2CO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2.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曾刊登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瓶”CuSO4•5H2O都是混合物
B.熔点:金刚石>C60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物理变化
D.磷酸钙是强电解质,其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
【分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B.原子晶体熔点高于分子晶体;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D.钙为第四周期元素。

【解答】解:A.CuSO4•5H2O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金刚石为原子晶体,C60为分子晶体,所以熔点:金刚石>C60,故B正确;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钙为第四周期元素,不是短周期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3.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 H2O和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总数为2N A
B.标准状况下,39g苯中含有的C﹣H数目为3N A
C.12g由3H和18O组成的水中,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12N A
D.13g乙炔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N A
【分析】A.水与过氧化钠反应为歧化反应,消耗1mol水转移1mol电子;
B.1个苯分子含有6个C﹣H键;
C.1个3H218O含有10个电子,14个中子;
D.1个乙炔分子含有2个π键。

【解答】解:A.水与过氧化钠反应为歧化反应,消耗1mol水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N 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39g苯中含有的C﹣H数目为×6×N A mol﹣1=3N A,故B正确;
C.12g由3H和18O组成的水中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5mol,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7mol,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5+7)mol×N A mol﹣1=12N A,故C正确;
D.13g乙炔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2×N A mol﹣1=N A,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及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公式,熟悉相关物质的结构组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4.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2O3)23﹣和Br﹣等]中回收Ag和Br2的主要步骤为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时,先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
B.在空气中用蒸发皿高温灼烧Ag2S制取Ag
C.过滤时,为加快滤液流下,可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D.可以利用二氧化锰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氧化Br﹣的Cl2
【分析】废定影液[含Ag(S2O3)23﹣和Br﹣等]中加入Na2S溶液,会和Ag(S2O3)23﹣反应生成Ag2S沉淀和S2O32﹣,故所得滤液中含Br﹣、S2O32﹣,通入氯气,则氯气能将Br﹣氧化为Br2,利用苯将溴单质萃取后能获得单质溴。

A.分液时,先使下层液体从下孔流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高温灼烧用坩埚;
C.过滤时滤液应自然流下;
D.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

【解答】解:A.分液时,先使下层液体从下孔流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而由于用苯萃取,苯的密度小于水,故有机相在上层,水相在下层,故应先放出水相再从上口倒出有机相,故A正确;
B.高温灼烧用坩埚,而不用蒸发皿,故B错误;
C.过滤时滤液应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将滤纸搅烂,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用的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5.常温下,向20mL 0.1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H2A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HA﹣、A2﹣、H2O、H+、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H++A2﹣
B.当V(NaOH)=10mL时,溶液的pH<7
C.当V(NaOH)=30mL时,溶液中有2c(OH﹣)+c(A2﹣)=2c(H+)+c(HA﹣)
D.当V(NaOH)=20mL时,溶液中有c(Na+)﹣c(HA﹣)﹣c(A2﹣)═c(OH﹣)﹣c(H+)【分析】A.H2A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HA﹣、A2﹣、H2O、H+、OH﹣,不存在H2A,说明H2A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
B.当V(NaOH)=10mL时,酸的物质的量的碱的物质的量的2倍,则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A、NaHA,H2A第一步完全电离,且HA﹣水解程度较小;
C.当V(NaOH)=30mL时,酸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Na2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A﹣)+2c(A2﹣)+c(OH ﹣),存在物料守恒2c(Na+)=3[c(HA﹣)+c(A2﹣)];
D.当V(NaOH)=20mL时,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解答】解:A.H2A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HA﹣、A2﹣、H2O、H+、OH﹣,不存在H2A,说明H2A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所以该二元酸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H++A2﹣,故A正确;
B.当V(NaOH)=10mL时,酸的物质的量的碱的物质的量的2倍,则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A、NaHA,H2A第一步完全电离,且HA﹣水解程度较小,所以混合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7,故B正确;
C.当V(NaOH)=30mL时,酸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Na2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A﹣)+2c(A2﹣)+c(OH ﹣),存在物料守恒2c(Na+)=3[c(HA﹣)+c(A2﹣)],则溶液中存在c(HA﹣)+2c(H+)=c(A2﹣)+2c(OH﹣),故C正确;
D.当V(NaOH)=20mL时,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恒c(Na+)+c(H+)=c(HA﹣)+2c(A2﹣)+c(OH﹣),
所以存在c(Na+)﹣c(HA﹣)﹣2c(A2﹣)═c(OH﹣)﹣c(H+),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推导、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正确判断该二元酸电离特点、混合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守恒理论的灵活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6.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常温时,化合物E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A、C、E均不溶于水
B.W、X组成化合物只含极性共价键
C.原子半径:X>Y>W
D.Z的钠盐会促进水的电离
【分析】常温时,化合物E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则E为乙醇,由转化关系并借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和B是18电子的分子推知:A为乙烯、B为氯化氢、C为氯乙烷、D 为水;W、X、Y、Z分别对应元素为H、C、O、Cl,据此解答。

【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C、E分别为乙烯、氯乙烷、乙醇,其中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A错误;
B.W、X对应元素为H、C,组成的化合物为烃类物质,肯定含极性共价键,可能含非极性共价键,例如乙烯等,故B错误;
C.W、X、Y分别对应元素为H、C、O,则原子半径:X>Y>W,故C正确;
D.Z是Cl,则钠盐即强酸强碱盐NaCl不会促进水的电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推断物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7.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装置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制备无水MgCl 2
铁上镀铜
A .A
B .B
C .C
D .D 【分析】A.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
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
C.HCl 可抑制镁离子水解;
D.Fe 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

【解答】解:A.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配制溶液的操作合理,故A 正确;
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图中装置可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硫,故B 正确;
C.HCl 可抑制镁离子水解,加热可制备无水氯化镁,故C 正确;
D.Fe 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则图中应使Fe 与电源负极相连,Cu 与电源正极相连,实现镀铜,故D 错误;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及检验、溶液配制、电镀、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8.柠檬醛有浓郁柠檬香味,存在于枫茅油和山苍子油中,可用于制造柑橘香味食品香料。

下列关于柠檬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醛存在分子内氢键
B.柠檬醛能使溴水褪色,证明碳碳双键存在
C.柠檬醛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D.柠檬醛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分析】A.分子内O原子没有连接H原子,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B.溴水也可以氧化醛基,使溴水褪色;
C.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
D.乙烯分子6个原子共面、甲醛4个原子共面,旋转碳碳单键可以是碳碳双键平面、醛基平面重合。

【解答】解:A.分子内O原子没有连接H原子,没有发生氢键作用的基团,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故A错误;
B.柠檬醛含有碳碳双键、醛基,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醛基与溴水发生氧化反应,都可以是溴水褪色,故柠檬醛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证明碳碳双键存在,故B错误;
C.柠檬醛分子中不存在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故其不含手性碳原子,故C 错误;
D.乙烯分子6个原子共面、甲醛4个原子共面,旋转碳碳单键可以是碳碳双键平面、醛基平面重合,即柠檬醛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涉及氢键、官能团检验、手性碳原子、共面与共线问题等,B选项为易错点,溴水容易忽略溴水可以氧化醛基,再检验碳碳双键时需要排除醛基的影响,注意根据甲烷四面体、乙烯与苯平面形、乙炔直线形理解共面与共线问题。

9.硫酰氯(SO2Cl2)是一种重要的磺化试剂,其可利用SO2(g)+Cl2(g)⇌SO2Cl2(g)△H <0制备。

100℃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4.1×10﹣3kPa﹣1,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
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硫酰氯结构式为,硫酰氯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增大
D.上述制备硫酰氯的反应,在高温下自发
【分析】A.已知硫酰氯结构式为,说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
B.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结合=分析;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S<0,又因为△H<0,根据△G=△H﹣T△S<0分析。

【解答】解:A.已知硫酰氯结构式为,说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所以硫原子已达12个电子,故A错误;
B.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减小,故C错误;
D.△G=△H﹣T△S<0,反应才能自发,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S<0,又因为△H<0,则该反应在低温时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化学反应方向等,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理解掌握,注意掌握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10.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