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_广西自主)地理高一必修1检测:第2章_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_章末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甲中A处的地形为()
A.背斜山B.背斜谷
C.向斜山D.向斜谷
2.若图甲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则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乙中的()
A.a B.b
C.c D.d
解析:第1题,图中河流的支流发源于A地,说明其地势高,为山地;结合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A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第2题,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三个箭头指向d,而d只有一个箭头指出,据此知d为岩浆,c为岩浆岩。

因为b经过外力作用形成a,因此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

答案: 1.C 2.A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
4.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因为等高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因而该地地表形态为山谷,又因为岩层由中心向两翼由新变老,因而该地地质构造为向斜,故第3题选D项。

因为内力作用主要形成高山、盆地,故第4题选A项。

答案: 3.D 4.A
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A、B两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6.图示山脉的成因是()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张裂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
7.加利福尼亚州沿海有世界上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A.温带海区B.寒、暖流交汇
C.上升流的影响D.河流的流入
解析:第5题,图中两个城市都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第6题,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图示山脉所处位置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该山脉为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第7题,受盛行西风影响,北太平洋暖流遇大陆后,部分折向低纬度地区形成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驱动表层海水离岸,底层海水上泛带来底层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生长,形成渔场。

答案: 5.D 6.A7.C
读天气系统图,完成8~9题。

8.左图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右图中()
A.①线绘制的B.②线绘制的
C.③线绘制的D.④线绘制的
9.右图所示天气系统()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解析:第8题,右图中有两个锋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右图中④线由左向右分别穿过了冷锋和暖锋,故左图天气系统剖面是沿④线绘制的。

第9题,右图所示天气系统中有两个锋面,则为低气压系统,同时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说明是位于北半球的锋面气旋;P纬度低于Q而气温要高些。

答案:8.D9.B
下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
11.N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M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 处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影响。

N地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0.D11.C
读下图,分析回答12~13题。

12.关于a、b两处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A.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
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
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答案: C
13.M地沿海海域因()
A.上升补偿流形成大渔场
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48分)
14.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1)判别上面左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原因。

甲地为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__。

乙地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

(12分)
(2)请在上面右图中画出断层面两侧岩块的位移方向。

(4分)
(3)上面右图中容易形成哪些地貌类型?(6分)
(4)华山西峰和图中数字________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

(2分)
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甲处地形为谷地,乙处为山岭。

第(2)题,地堑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

第(3)题,地堑形成谷地、盆地;两侧上升岩块形成高原或山地;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沟谷、洼地、泉、湖泊。

第(4)题,华山属于断块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部分。

答案:(1)背斜中间岩层向上拱起谷地向斜中间岩层向下弯曲山岭
(2)沿断层面看,内侧的两个箭头向下,外侧的两个箭头向上。

(3)地堑形成谷地、盆地;两侧上升岩块形成高原或山地;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沟谷、洼地、泉、湖泊。

(4)①
15.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材料一有报道称:北京关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4分)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2分)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6分)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4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形状可以看出,市中心气温高,气温由市中心向两侧呈波浪式降低。

第(2)题,市中心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左侧的环流呈逆时针,右侧呈顺时针。

第(3)题,分析屋顶绿化对降低气温的作用,应从绿地增温慢、吸收二氧化碳、蒸腾作用三个方面分析。

第(4)题,如果搬迁到乙处,则钢铁厂的污染物依然会进入城内,造成污染,因此不合理。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略
(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较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4)不合理。

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
城市污染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