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与代型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页/共29页
• 五、模型的消毒 1.脱模 一般弹性印模材料灌注30分钟后,去除托盘周 围多余石膏,小心顺牙体长轴轻轻松动,分离模 型。时间较长的将模型和印模放热水中浸泡15~20 分钟,再脱模。
第10页/共29页
第三节代型制备与修整
• 可卸式模型是指将需要制作蜡型的代型能从整体的牙列 • 模型上分离取下的模型。 • 制作可卸式模型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具代表性的是:钉代型技术和Di-Lok技术。 • 1钉代型技术(目前最常用) • 根据数目分:单钉固位技术,双钉固位技术 • 该技术的优点就在于代型复位的准确性而这种准确性是通过代型洞的准确嵌合实现的,单钉法具观看!
第29页/共29页
第7页/共29页
• 3.调拌中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厂家说明比例和时间操作 ~先水后粉,严格按照要求,不能中间加水加粉 ~调拌时候沿一个方向 ~操作中注意器械清洁,防止污染
第8页/共29页
• 四、模型灌注方法 1.一般灌注法 高点开始或一侧向另一侧 上颌腭侧,下颌舌缘,灌注过程中振荡, 厚度一般牙颈缘至底座1~1.5cm 2.围模灌注法 蜡片或树脂材料包绕围模灌注石膏 3.分段灌注法 组织面超硬石膏,其他部位普通石 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的旋转
第11页/共29页
• 性,所以逐渐被双钉法所取代。 • 2Di-Lok技术 • 利用代型锁盒进行代型分离和复位的技术。 • 一双钉代型技术 • (一)模型修整 • 用石膏打磨机将模型底部磨平并与平面平行,工作模型底部到预备牙颈缘的高度为7-8mm,在依据牙列形态
用舌测模型修整机修整模型舌测,形成一马蹄形。
第20页/共29页
• 2.Di-Lok技术 ~修整模型 ~固定工作模型 ~分割模型
第21页/共29页
• 3.代型修正 ~边缘线龈方的修整 粗粒不锈钢车针在根方5mm 位置,由外向内,靠近边缘线用精细钻头修 整,牙体组织不被破坏。 ~边缘线的分离 放大镜和精细手机修整。 ~边缘区的确认和标记 红色蜡笔标记边缘线的位 置。
积较
第14页/共29页
• 不利于技师操作。 • 三代型修整 • (一)修整代型
第15页/共29页
• 2.模型的消毒 ~浸泡/喷雾消毒 1:10次氯酸钠或碘伏。
~熏蒸消毒法 甲醛或戊二醛,操作时做好个人 防护.
~微波消毒法 ~臭氧消毒法 30分钟可以达到可靠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
目前加工厂多采用联合应用消毒
第22页/共29页
• 4.涂布间隙涂料 目的:补偿铸造合金的凝固收缩,利于修复体完成 后顺利就位,同时给粘固剂预留一定间隙。 方法:颈缘1mm向合方均匀涂布,光滑、均匀、完 整。 要求:忌反复涂擦,理想厚度20~30μm,涂2次。 代型颈缘线1mm以内不涂布。 代型修整不能完全解决模型缺陷,技师应与医师 沟通联系!!!
?一双钉代型技术?一模型修整?用石膏打磨机将模型底部磨平并与平面平行工作模型底部到预备牙颈缘的高度为78mm在依据牙列形态用舌测模型修整机修整模型舌测形成一马蹄形
学习目标
• 1.技师的工作位置、 • 2.模型的灌注、修整和消毒方法 • 3.石膏模型调拌过程中注意事项 • 4.钉代型技术、Di-Lok技术 • 5.代型的修整 • 6.暂时冠桥的制作
第5页/共29页
• 二、模型的类型 1.安用途分类 ~工作模型即制作修复体的模型 ~对合模型 ~研究模型 2.安模型材料分类 ~石膏模型 普通石膏、超硬石 膏、硬质石膏 ~耐火材料模型 磷酸盐高温包 埋料 ~树脂模型
第6页/共29页
• 三、调拌石膏模型材料 1.手工调拌 ~先水后粉 ~快速均匀,一分钟左右 ~排除气泡 2.机器调拌 区别手工调拌真空调拌机
第25页/共29页
• 三、暂时冠桥的制作方法 1.成品暂时冠法 2.成型膜片法 3.印模法 4.间接法
第26页/共29页
• 印模法 ~牙体预备前取模型 ~自凝塑料注入预备的牙体组织面 ~保持2~3min,去除溢出的材料 ~修整飞边,温水固化 ~粘接预备牙上,调和、抛光、固位
第27页/共29页
• 间接法 牙体预备后取两幅模型。一副注入普通石膏,按印
第23页/共29页
第四节 暂时冠桥制作
• 一、暂时冠桥的作用 1.保护牙髓 2.维持牙周健康。 3.维持咬合状态,保持预备间隙。 4.保护牙体 5.恢复功能。 6.保持美观,维持治疗等待期的美观。
第24页/共29页
• 二、暂时冠桥的要求 1.能有效保护牙髓 2.足够强度 3.足够固位力 4.边缘密合 5.良好咬合关系 6.恢复适当的功能
坐直坐深保持90°位置的坐姿非常重要
第3页/共29页
第二节 模型的灌注与修整
• 一、印模(阴模) 1.检查印模,合格的印模标准: ~清晰、完整、平滑 ~与修复体有关部位不应有任何缺陷 ~不能有脱模现象 ~印模内的唾液、血液、食物残渣等要 冲洗干净。
第4页/共29页
• 2.印模的消毒 ~浸泡消毒 2%戊二醛、10%次氯酸钠、2%碘伏 等等,时间10分钟左右 ~喷雾消毒 碘伏喷雾最多见
第18页/共29页
第三节 代型制备与修整
• 可卸式模型是将需要制作蜡型的代型从整体牙模型上分 离取下的模型。
具有代表性的是钉代型技术和Di-Lok技术 ~钉代型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分为单钉固位
技术和双钉固位技术 ~Di-Lok技术是利用代型锁盒进行代型分离和
复位的技术。
第19页/共29页
• 1.双钉固位技术 ~模型修整 ~工作模型打孔 标记代型钉孔的位置 ~粘固代型钉及固定装置 ~加模型底座 ~代型切割 ~代型分离
第16页/共29页
• 六、模型的修整方法和要求 1.模型修整方法(打磨机) 模型底面与平面平行,底座厚度不少于10mm, 后壁与底面及牙弓中线垂直 后壁与侧壁夹角磨去形成后侧壁 前壁上颌成等腰三角形,下颌弧形与牙弓一致
第17页/共29页
• 2.基本要求 ~准确反映口腔组织解刨的精细结构,要求尺寸稳 定,精确度高,模型清晰,无表面缺陷。 ~模型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最薄厚度10mm以上。 基地面磨成与假想平面平行 后面及各侧面与基地面平行 边缘宽度3~5mm ~表面光滑,易脱模,表面硬度高,能经受修复体制作的磨损。
第12页/共29页
• (二)工作模型打孔 使用铅笔或标记笔在工作模型牙齿的颌面,标出代型钉孔的位置。应当保证唇侧和舌测钉孔之间有足够的间距, 从而使代型钉和钉鞘在空间位置上互不干扰。 (三)粘固代型钉及固位装置 (四)加模型底座 (五)代型切割 (六)代型分离
第13页/共29页
• 二Di-Lok技术 • 1修整模型 • 要求同上,但需要注意模型与牙托内壁间应有一定的间隙并不可影响舌测插鞘就位。 • 2固定工作模型 • 3分割模型 • 与钉代型技术相比,Di-Lok技术成本低,操作步骤少,但容易复位困难,另一缺点是制作出来的代型柄体
第1页/共29页
第一节 技师的工作位置
• 一、工作台的高度 1.工作时候感到舒适、自在 2.精确执行技工室工作 3.为技师创造绝对舒适的环境,避免疲劳
第2页/共29页
• 二、技师基本工作位置 1.头轻微前倾且弯曲,右手外缘放工作台手靠上。 2.没有手支撑点进行操作时,技师的颏部要轻微收回,前臂要轻放在工作台上,手腕稍离开工作台缘。 3.执行细致工作时手腕放在工作台边缘上形成支点,右手持工具,左手持工作模型。
• 五、模型的消毒 1.脱模 一般弹性印模材料灌注30分钟后,去除托盘周 围多余石膏,小心顺牙体长轴轻轻松动,分离模 型。时间较长的将模型和印模放热水中浸泡15~20 分钟,再脱模。
第10页/共29页
第三节代型制备与修整
• 可卸式模型是指将需要制作蜡型的代型能从整体的牙列 • 模型上分离取下的模型。 • 制作可卸式模型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具代表性的是:钉代型技术和Di-Lok技术。 • 1钉代型技术(目前最常用) • 根据数目分:单钉固位技术,双钉固位技术 • 该技术的优点就在于代型复位的准确性而这种准确性是通过代型洞的准确嵌合实现的,单钉法具观看!
第29页/共29页
第7页/共29页
• 3.调拌中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厂家说明比例和时间操作 ~先水后粉,严格按照要求,不能中间加水加粉 ~调拌时候沿一个方向 ~操作中注意器械清洁,防止污染
第8页/共29页
• 四、模型灌注方法 1.一般灌注法 高点开始或一侧向另一侧 上颌腭侧,下颌舌缘,灌注过程中振荡, 厚度一般牙颈缘至底座1~1.5cm 2.围模灌注法 蜡片或树脂材料包绕围模灌注石膏 3.分段灌注法 组织面超硬石膏,其他部位普通石 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的旋转
第11页/共29页
• 性,所以逐渐被双钉法所取代。 • 2Di-Lok技术 • 利用代型锁盒进行代型分离和复位的技术。 • 一双钉代型技术 • (一)模型修整 • 用石膏打磨机将模型底部磨平并与平面平行,工作模型底部到预备牙颈缘的高度为7-8mm,在依据牙列形态
用舌测模型修整机修整模型舌测,形成一马蹄形。
第20页/共29页
• 2.Di-Lok技术 ~修整模型 ~固定工作模型 ~分割模型
第21页/共29页
• 3.代型修正 ~边缘线龈方的修整 粗粒不锈钢车针在根方5mm 位置,由外向内,靠近边缘线用精细钻头修 整,牙体组织不被破坏。 ~边缘线的分离 放大镜和精细手机修整。 ~边缘区的确认和标记 红色蜡笔标记边缘线的位 置。
积较
第14页/共29页
• 不利于技师操作。 • 三代型修整 • (一)修整代型
第15页/共29页
• 2.模型的消毒 ~浸泡/喷雾消毒 1:10次氯酸钠或碘伏。
~熏蒸消毒法 甲醛或戊二醛,操作时做好个人 防护.
~微波消毒法 ~臭氧消毒法 30分钟可以达到可靠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
目前加工厂多采用联合应用消毒
第22页/共29页
• 4.涂布间隙涂料 目的:补偿铸造合金的凝固收缩,利于修复体完成 后顺利就位,同时给粘固剂预留一定间隙。 方法:颈缘1mm向合方均匀涂布,光滑、均匀、完 整。 要求:忌反复涂擦,理想厚度20~30μm,涂2次。 代型颈缘线1mm以内不涂布。 代型修整不能完全解决模型缺陷,技师应与医师 沟通联系!!!
?一双钉代型技术?一模型修整?用石膏打磨机将模型底部磨平并与平面平行工作模型底部到预备牙颈缘的高度为78mm在依据牙列形态用舌测模型修整机修整模型舌测形成一马蹄形
学习目标
• 1.技师的工作位置、 • 2.模型的灌注、修整和消毒方法 • 3.石膏模型调拌过程中注意事项 • 4.钉代型技术、Di-Lok技术 • 5.代型的修整 • 6.暂时冠桥的制作
第5页/共29页
• 二、模型的类型 1.安用途分类 ~工作模型即制作修复体的模型 ~对合模型 ~研究模型 2.安模型材料分类 ~石膏模型 普通石膏、超硬石 膏、硬质石膏 ~耐火材料模型 磷酸盐高温包 埋料 ~树脂模型
第6页/共29页
• 三、调拌石膏模型材料 1.手工调拌 ~先水后粉 ~快速均匀,一分钟左右 ~排除气泡 2.机器调拌 区别手工调拌真空调拌机
第25页/共29页
• 三、暂时冠桥的制作方法 1.成品暂时冠法 2.成型膜片法 3.印模法 4.间接法
第26页/共29页
• 印模法 ~牙体预备前取模型 ~自凝塑料注入预备的牙体组织面 ~保持2~3min,去除溢出的材料 ~修整飞边,温水固化 ~粘接预备牙上,调和、抛光、固位
第27页/共29页
• 间接法 牙体预备后取两幅模型。一副注入普通石膏,按印
第23页/共29页
第四节 暂时冠桥制作
• 一、暂时冠桥的作用 1.保护牙髓 2.维持牙周健康。 3.维持咬合状态,保持预备间隙。 4.保护牙体 5.恢复功能。 6.保持美观,维持治疗等待期的美观。
第24页/共29页
• 二、暂时冠桥的要求 1.能有效保护牙髓 2.足够强度 3.足够固位力 4.边缘密合 5.良好咬合关系 6.恢复适当的功能
坐直坐深保持90°位置的坐姿非常重要
第3页/共29页
第二节 模型的灌注与修整
• 一、印模(阴模) 1.检查印模,合格的印模标准: ~清晰、完整、平滑 ~与修复体有关部位不应有任何缺陷 ~不能有脱模现象 ~印模内的唾液、血液、食物残渣等要 冲洗干净。
第4页/共29页
• 2.印模的消毒 ~浸泡消毒 2%戊二醛、10%次氯酸钠、2%碘伏 等等,时间10分钟左右 ~喷雾消毒 碘伏喷雾最多见
第18页/共29页
第三节 代型制备与修整
• 可卸式模型是将需要制作蜡型的代型从整体牙模型上分 离取下的模型。
具有代表性的是钉代型技术和Di-Lok技术 ~钉代型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分为单钉固位
技术和双钉固位技术 ~Di-Lok技术是利用代型锁盒进行代型分离和
复位的技术。
第19页/共29页
• 1.双钉固位技术 ~模型修整 ~工作模型打孔 标记代型钉孔的位置 ~粘固代型钉及固定装置 ~加模型底座 ~代型切割 ~代型分离
第16页/共29页
• 六、模型的修整方法和要求 1.模型修整方法(打磨机) 模型底面与平面平行,底座厚度不少于10mm, 后壁与底面及牙弓中线垂直 后壁与侧壁夹角磨去形成后侧壁 前壁上颌成等腰三角形,下颌弧形与牙弓一致
第17页/共29页
• 2.基本要求 ~准确反映口腔组织解刨的精细结构,要求尺寸稳 定,精确度高,模型清晰,无表面缺陷。 ~模型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最薄厚度10mm以上。 基地面磨成与假想平面平行 后面及各侧面与基地面平行 边缘宽度3~5mm ~表面光滑,易脱模,表面硬度高,能经受修复体制作的磨损。
第12页/共29页
• (二)工作模型打孔 使用铅笔或标记笔在工作模型牙齿的颌面,标出代型钉孔的位置。应当保证唇侧和舌测钉孔之间有足够的间距, 从而使代型钉和钉鞘在空间位置上互不干扰。 (三)粘固代型钉及固位装置 (四)加模型底座 (五)代型切割 (六)代型分离
第13页/共29页
• 二Di-Lok技术 • 1修整模型 • 要求同上,但需要注意模型与牙托内壁间应有一定的间隙并不可影响舌测插鞘就位。 • 2固定工作模型 • 3分割模型 • 与钉代型技术相比,Di-Lok技术成本低,操作步骤少,但容易复位困难,另一缺点是制作出来的代型柄体
第1页/共29页
第一节 技师的工作位置
• 一、工作台的高度 1.工作时候感到舒适、自在 2.精确执行技工室工作 3.为技师创造绝对舒适的环境,避免疲劳
第2页/共29页
• 二、技师基本工作位置 1.头轻微前倾且弯曲,右手外缘放工作台手靠上。 2.没有手支撑点进行操作时,技师的颏部要轻微收回,前臂要轻放在工作台上,手腕稍离开工作台缘。 3.执行细致工作时手腕放在工作台边缘上形成支点,右手持工具,左手持工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