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练习: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3517Cl
B.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溴化氯的电子式为H+
D.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解析: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可表示为3517Cl,A正确;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溴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
式为H,C错误;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D错误。

答案:A
2.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T互为同素异形体
B.氘、氚聚变反应生成其他元素,属于化学变化
C.H、D、T与16O、17O、18O构成过氧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36种
D.H2、D2、T2在同条件下密度之比为1∶2∶3
解析:H、D、T互为同位素,A项错误;该变化中有新元素的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H、D、T与16O、17O、18O 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有36种,但是其中有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分子,C项错误;H2、D2、T2在同条件下密度之比为2∶4∶6,即为1∶2∶3,D项正确。

答案:D
3.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中子数、质子数
B.质量数、核电荷数
C.最高正化合价数、负化合价数
D.核外电子数、其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解析:H没有中子,则中子数小于质子数,故A错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若为普通氢原子,质量数等于核电荷数,故B错误;O、F没有正化合价,则没有最高正化合价,且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故C错误;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小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D正确。

答案:D
4.在原子的第n电子层中,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则n层是()
A.N层B.M层
C.L层D.K层
解析:由题意可知第n层一定不是K层,所以当其为最外层时所容纳电子数为8,所以n-1层为第二层。

通过n为次外层时,最
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多10,可进一步验证n为M层。

答案:B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图中阴影部分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元素为第一周期元素
B.PH3的稳定性比H2S强
C.该纵行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H3RO4 D.H3AsO4的酸性比H3PO4弱
解析:N元素为第2周期元素,A错误;P的非金属性比S弱,所以稳定性PH3<H2S,B错误;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C错误。

答案:D
6.(2016·上海卷)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2B.H2BO3C.H3BO3D.H2B4O7
解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其中B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B
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H2SO4,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D.F2与Cl2分别与H2反应,判断氟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解析:钠与水剧烈反应,而镁与冷水不反应,说明钠比镁活泼,A正确;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与溶液反应时先与H2O反应,故B 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正确;氟气与氢气在黑暗处即发生爆炸,氯气和氢气需要光照或点燃才能发生,故氟比氯的非金属性强,D正确。

答案:B
8.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b、c、d分别为O、Na或Mg、Al、S。

原子半径b >c>d>a,A错误,B正确;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是弱碱,C错误;S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错误。

答案:B
9.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C.氧化性:K+>Ba2+>Na+
D.碱性:KOH>Ba(OH)2>NaOH
解析:由于钡的活动性比钠强,所以钡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
剧烈,A错误;钡的活动性不如钾且先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钾,B错误;由于金属性:K>Ba>Na,故氧化性为Na+>Ba2+>K +,C错误;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KOH>Ba(OH)2>NaOH,D正确。

答案:D
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
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
⑤还原性:S2->Se2-
⑥酸性:HNO3>H3PO4
A.①③B.②④
C.③⑥D.⑤⑥
解析: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点不一定逐渐升高,如碱金属,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①不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②不正确;卤素非金属性:F>Cl>Br>I,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③正确;非金属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的强弱不呈规律性递变,④不正确;还原性:Se2->S2-,⑤不正确;非金属性:N>P,酸性:HNO3>H3PO4,⑥正确,故选C。

答案:C
11.X、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X a+、Y b-、
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m X a+与n Y b-,得m+a=n-b
B.离子半径:Y b->Z(b+1)->X a+
C.Z(b+1)-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b-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b+1Z一定大于H b Y
解析:X a+、Y b-、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知X 位于Y、Z的下一周期,且Z的原子序数小于Y。

m-a=n+b,A 错;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Z(b+1)->Y b->X a+,B错;Z(b+1)-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b-,C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b+1Z一定小于H b Y,D错。

答案:C
12.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解析:X、Y在同一周期,X+、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可知Z在X、Y的上一周期,又因为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平均原子序数为12,则X为钠,Z为氧,Y为氯。

X为钠,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A正确;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应该为X+<Z2-,B错误;Z的气态氢化物为水,同族元素中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C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增强,D正确。

答案:B
13.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
-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价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解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 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 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

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B项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 >O>H,C项正确;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

答案:A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b的单质不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B.a、b、d、f四种元素的离子半径:f>d>a>b
C.元素c的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够相互反应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Na,b为Mg,c为Al,d为O,e为S,f为Cl,因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镁与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故A错误;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
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a、b、d、f四种元素的离子半径:f>d>a>b,故B正确;元素c的氧化物为氧化铝,其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C 正确;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2SO4,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够相互反应,故D正确。

答案:A
15.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W
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解析:由于原子序数按W、X、Y、Z依次增大,W与Z是同一主族的元素,而X、Y、Z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且只有X是金属元素,则同主族元素W与Z都是非金属元素,可能分别为N、P或O、S 或F、Cl,Y分别可能为Si、P、S,金属元素可以为Na、Mg、Al 中的一种。

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答案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10分)如图是部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4820Ca、24997Bk(锫)、293117Uus和294117Uus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117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5
B.293117Uus和294117Uus互为同位素
C.4820Ca、24997Bk表示两种原子、两种元素
D.上述元素都位于长周期中
(2)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知,1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A.第7周期第ⅣA族B.第7周期第ⅦA族
C.第6周期第ⅣA族D.第6周期第ⅦA族
(3)117号元素Uus属于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它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砹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填“强”或“弱”);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上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13153I、13455Cs和13755Cs放射性元素变成其他元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B.he3分子和ha3分子结构相同
C.j元素与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颜色相同
D.加碘食盐中“碘”不是碘13153I
解析:(1)117号元素的两种核素所占百分率未知且不一定只有两种核素,所以,无法计算它的相对原子质量,A选项错误;293117Uus和
294
Uus是同种元素的两种原子(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117
同,互为同位素,B选项正确;4820Ca、24997Bk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
种原子,属于两种不同的元素,C选项正确;上述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小,且位于第四周期,其他元素一定位于长周期中,D选项正确。

(2)根据周期表结构知,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周期数关系:
7周期第ⅦA族。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知,Uus
位于砹元素正下方,它可能是金属元素,由周期表知,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Uus非金属性比At的弱,氢化物稳定性较弱。

Uus最高化合价为+7。

(4)A选项,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指原子核没有变化,A选项错误;PH3和PF3分子构型都是三角锥形,B选项正确;氧化铜呈黑色,氧化亚铜呈红色,C选项错误;D选项,13153I是放射性碘对人体有害,D选项正确。

答案:(1)A(2)B(3)金属元素弱Uus2O7
(4)BD
17.(10分)A、B、C、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
18,且依次递增,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三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四核10电子的分子是________。

解析:由A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可确定A是氢元素。

由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D为氧元素,进一步可确定B是碳元素,C是氮元素。

三核10电子的分子是H2O,四核10电子的分子是NH3。

答案:(1)H C N O(2)(3)H2O NH3
18.(12分)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它们酸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6=16,A为硫元素。

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所以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D为钙元素。

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可以判断出B为氯元素,C为钾元素。

答案:(1)S Cl K Ca r(K)>r(Ca)>r(S)>r(Cl)r(S2-)>r(Cl-)>r(K+)>r(Ca2+)(2)H2SO4、HClO4HClO4>H2SO4 (3)HCl>H2S
19.(13分)(2015·天津卷)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

Ⅱ.4种相邻主族短周期元素的相对位置如表,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m、n、y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Ⅰ.根据图中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判断出x是H,y是C,z是N,d是O,e 是Na,f是Al,g是S,h是Cl。

(1)f是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ⅢA族。

(2)O2-和Na+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r(O2-)>r(N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故酸性:HClO4>H2SO4。

Ⅱ. 4种短周期元素,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推出y为铝元素,根据4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镁元素,m为碳元素,n为氮元素。

(1)x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第ⅡA族;
(2)m、n、y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依次为H2CO3、HNO3和Al(OH)3,则酸性最强的是HNO3,碱性最强的是Al(OH)3。

答案:Ⅰ. (1)第3周期第ⅢA族(2)r(O2-)r(Na+)HClO4>H2SO4Ⅱ.(1)3ⅡA(2)HNO3Al(OH)3
20.(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回答问题时,均需使用元素的真实元素符号,不得使用数字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由①②两元素组成的,且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

写出该化合物与⑧的单质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与元素⑤的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③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元素④有多种单质,其中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在一定条件下,将2 L 甲气体与1.5 L 乙气体均匀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NaOH 溶液完全吸收(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 ,②为C ,③为N ,④为O ,⑤为Na ,⑥为Al ,⑦为Si ,⑧为Cl 。

(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Al>C 。

(2)由①②两元素组成的,且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物质的分子式为CH 4,CH 4与Cl 2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
+2Cl 2=====点燃C +4HCl 。

(3)Al 2O 3与NaOH 溶液反应得Na[Al(OH)4],离子方程式为Al 2O 3+2OH -+3H 2O===2[Al(OH)4]-。

(4)依题意推知甲为NO ,乙为O 2,将2 L 甲气体与1.5 L 乙气体均匀混合,得到的是n (NO)∶n (O 2)=4∶3的混合物,根据题意和原子守恒,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3O 2+4NaOH===4NaNO 3+2H 2O ,该盐为NaNO 3。

答案:(1)Na>Al>C
(2)CH 4 CH 4+2Cl 2=====点燃C +4HCl
(3)Al 2O 3+2OH -+3H 2O===2[Al(OH)4]-
(4)NaNO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