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高考常考题:化学反应速率曲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
【【【2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分)
1.关于下列四个图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①可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H<0
B. 图②表示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氯化钠溶液时,两极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相等
C. 图③可表示可逆反应:A2(g)+3B2(g)⇌2AB3(g)△H>0
D. 图④可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B(g)⇌3C(g)+D(s)的影响,且乙压强
大
2.(NH4)2SO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
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
段时间内温度和(NH4)2SO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O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O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SO32−水解程度增
大有关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O2的溶解速
率有关
3.将CO2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转化为甲醇(CH3OH)是变废为
宝的好办法,一定条件下,每转化44kgCO2放出的热量为
49000kJ,CO2转化为甲醇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此条件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A. 0~3min内,用CO2和H2来表达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均为0.5mol/(L⋅min)
B.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H=
−49kJ/mol
C. 此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753×1.25
0.75×0.75
D. 降低温度,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0.8
4.下列关于各图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用0.1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mol⋅L−1醋酸溶液的滴
定曲线
B. 由乙可知: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2NO2(g)⇌N2O4(g),A 点为平衡状态
C. 由丙可知:同温度、同浓度的NaA溶液与NaB溶液相比,其pH前者小于后者
D. 图丁表示反应2SO2+O2⇌2SO3,t1时刻减小了压强
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常温下,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所得溶液pH的变化
B. 图2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沉淀总物质的量(n)随
NaOH溶液体积(V)的变化
C. 图3表示T°C时,对于可逆反应:A(g)+B(g)⇌2C(g)+D(g)△H>0,正、逆
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
D. 图4表示常温下,几种难溶氢氧化物的饱和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与溶
液pH的关系,则在pH=7的溶液中,Fe3+、Al3+、Fe2+能大量共存
6.有关下列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曲线可以表示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
随时间的变化
B. 图中①、②曲线分别表示反应M(g)+N(g)→Q(g)△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 图中的曲线可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
盐酸时的pH变化
D. 图中开关K置于a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7.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 图2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
的压强大
C. 图3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溶液至过量时,溶液的导
电性即电流强度(I)随加入硫酸溶液的量(m)的变化曲线
D. 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t0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使用了催化剂
8.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
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
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点的v正小于N点的v逆
B. M点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mol⋅L−1⋅min−1
C. T2下,在0−t1时间内,v(X)=b
t1
D. W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平衡后Y的体积分数减小
9.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 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B. 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C. 表示可逆反应从加入反应物开始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
D. 表示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10.下列图象表达正确的是()
A. 等质量锌粉与足量盐酸反应
B. 氢气与氧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C. 气态氢化物沸点
D. 催化反应与非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活性c>d
B. SO2(g)+NO2(g)⇌SO3(g)+NO(g)△H<0,在恒容绝热
容器中投入一定量SO2和NO2,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
C. N2(g)+3H2(g)⇌2NH3(g)△H<0,t时刻改变某一条件,
则c(N2):a<b
D. 向等体积等pH的HCl和CH3COOH中加入等量且足量Zn,
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12.下列各表述与下图所示一致的是()
A. 表示某吸热反应t1时刻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变:
B. 表示某放热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若使用催化剂,a点
会降低
C. 表示向含等物质的量的NaOH、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
0.1mol⋅L−1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D. 表示Cl2通入H2SO3溶液中pH的变化
13.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在0~10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1⋅s−1
B. 反应在0~10s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1
C. 反应进行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14.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 l℃时A、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水不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B>A
B. 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
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C. 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
241.8kJ⋅mol−1
D. 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
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15.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①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正、逆反应的平衡
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 由图③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
D. 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使
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6.关于下列图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图①可以表示在绝热容器中放入N2和H2,在催化合成氮的过程中,N2的转化
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 图②可以表示在T℃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Br(s)⇌2Ag(s)+Br2(g)达到平衡,
此时再开始增大容器的体积,最终容器中仍有AgBr(s)剩余时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
C. 图③可以表示等体积等pH的碳酸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pH的变
化趋势
D. 图④可以表示氯化银和溴化银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再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
浓AgNO3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
17.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发生反应SO2(g)+NO2(g)=SO3(g)+
NO(g),其正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反应物的浓度:a点大于b点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逆反应速率:c点大于b点
18.在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SO2和1mol O2,发生反应2SO2+O22SO3,在t1时
刻达到平衡。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2时刻,再通入一定量的SO3,下列有关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A.A
B. B
C. C
D. D
19.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I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H=
−241.8kJ.mol−1
B. 图Ⅱ表示某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
反应
C. 图Ⅲ表示0.1 mol 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 图Ⅳ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
则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NaB溶液的pH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2分)
20.雾霾由多种污染物形成,其中包含颗粒物(包括PM2.5在内)、氮氧化物(NO x)、CO、
SO2等。
化学在解决雾霾污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H=______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
a、体系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2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5,则平衡常数K=______。
(2)CO、CO2都可用于合成甲醇。
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
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Pt(a)电极是电池的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则消耗的CH3OH有______mol。
③CO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
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实际的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
(3)图3是一种用NH3脱除烟气中NO的原理。
①该脱硝原理中,NO最终转化为H2O和______(填化学式)。
②当消耗2mol NH3和0.5mol O2时,除去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4)NO直接催化分解(生成N2和O2)也是一种脱硝途径。
在不同条件下,NO的分解产物不同。
在高压
下,NO在40℃下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写出NO分
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1.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可用于制镍催化剂,硫酸镍晶体(NiSO4⋅7H2O)主要用
于电镀工业.某小组用废镍催化剂(成分为Al2O3、Ni、Fe、SiO2、CaO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pH沉淀完全的pH
Fe3+ 1.1 3.2
Fe2+ 5.88.8
Al3+ 3.0 5.0
Ni2+ 6.79.5
②Ksp(CaF2)=1.46×10Ksp(CaC2O4)=2.34×10−9
(1)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对废镍催化剂
进行“酸浸”,镍浸出率随时间变化如图.“酸浸”
的适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______(填字母).
a.30℃、30min
b.90℃、150min
c.70℃、120min
d.90℃、120min
(3)证明“沉镍”工序中Ni2+已经沉淀完全的实验
步骤及现象是______.
(4)将“沉镍”工序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用乙醇洗涤、110℃下烘干,得草
酸晶体.
①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
②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原因是______.
(5)由流程中的“浸出液”制备硫酸镍晶体的相关实验步骤如下:
第1步:取“浸出液”,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以除去铁、铝元素;
第2步: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NH4F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X”;
第3步: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
第4步:滤渣用稍过量硫酸充分溶解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硫酸镍晶体.
①请补充完整相关实验步骤(可选试剂:H2SO4溶液、NaOH溶液、HNO3溶液、H2O2
溶液)
②第2步中加入适量NH4F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22.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课题.
(1)为了减少空气中SO 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 2(g)+1/2O 2(g)=H 2O(g)△H 1=−241.8kJ ⋅mol −1
C(s)+1/2O 2(g)=CO(g)△H 2=−110.5kJ ⋅mol −1
则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CO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H 2反应生成甲醇:CO(g)+2H 2(g)⇌CH 3OH(g).在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 CO 与20mol H 2,CO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M 、N 两点平衡状态下,容器中总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总:n(N)总= ______ .
②若M 、N 、Q 三点的平衡常数K M 、K N 、K Q 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 .
(3)电化学降解NO 3−的原理如图2所示,电源正极为 ______ (填“a ”或“b ”);
若总反应为4NO 3−+4H + 通电
̲̲̲̲̲̲̲̲ 5O 2↑+2N 2↑+2H 2O ,则阴极反应式为 ______ . (4)已知25℃时,电离常数K a (HF)=3.6×10−4,溶度积常数K sp (CaF 2)=
1.5×10−10.现向1000L 1.5×10−2mol/L CaCl 2溶液中通入氟化氢气体,当开始出现白色沉淀时,通入的氟化氢为 ______ mol(保留3位有效数字)
23.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1)工业上可用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中有多种途径生成CH 4.
①写出CO 2与H 2反应生成CH 4和H 2O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已知:CO(g)+H 2O(g)⇌H 2(g)+CO 2(g)△H =−41kJ ⋅mol −1
C(s)+2H 2(g)⇌CH 4(g)△H =−73kJ ⋅mol −1
2CO(g)⇌C(s)+CO 2(g)△H =−171kJ ⋅mol −1
②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如图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CO 2和H 2O 合成CH 4.
写出铜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 .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 ______ (选填“盐酸”或“硫酸”).
③另一生成CH 4的途径是CO(g)+3H 2(g)⇌CH 4(g)+H 2O(g).某温度下,将0.1molCO 和0.3molH 2充入10L 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CO(g)+3H 2(g)⇌CH 4(g)+
H2O(g),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80%,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HS.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
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天然气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制取H2,其原理为:CO2(g)+CH4(g)=2CO(g)+
2H2(g).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压强P1______ P2(填“大于”
或“小于”);压强为P2时,在Y点:v(正)______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天然气也可重整生产化工原料,最近科学家们利用天然气无氧催化重整获得芳香烃X.由质谱分析得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其核磁共振氢谱如图2,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图①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则CO(g)+H2O(g)⇌CO2(g)+H2(g)△H<0,故A正确;
B.图②电解足量氯化钠溶液,阳极生成Cl2,阴极生成H2,二者物质的量相同,故B正确;
C.图③随着温度的升高,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方向进行,说明反应放热,则A2(g)+3B2(g)⇌2AB3(g)△H<0,故C错误;
D.图④中因乙先到达平衡,故乙的压强大,甲的压强小,但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百分含量减少与图象相符,故D正确。
故选:C。
A.由图可知,CO(g)、H2O(g)的总能量比CO2(g)、H2(g)的总能量高;
B.惰性电极解足量的氯化钠溶液,发生2NaCl+2H
2O−
电解
2NaOH+H2↑+Cl2↑;
C.由图可知,交叉点后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2A(g)+B(g)⇌3C(g)+D(s)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则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反应热、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能量变化、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60℃之前,随着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氧化速率增大,故A
正确;
B.60℃之后,随着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降低,氧化速率降低,(NH4)2SO3受热易分解,反应物减少,氧化速率降低,故B正确;
C.(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氧化剂O2的溶解速率有关,盐类水解程度微弱,故C错误;
D.(NH4)2SO3被氧气氧化,当(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O2的溶解速率有关,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氨法脱硫的原理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在因素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CO2和H2在3分钟时浓度相等,CO2和H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00mol/L、3.00mol/L,二者初始浓度不变,则△c不同,根据反应速率v=△c
△t
可知二者反应速率不
相等,故A错误;
B.首先从图象可看出,H2、CO2的浓度降低,应该为反应物,CH3OH的浓度增大,为生成物,H2、CO2和CH3OH的浓度变化之比=(3.00−0.75)mol/L:(2.00−1.25)mol/L:0.75mol/L=3:1:1,结合质量守恒原可知生成物中还有1molH2O;每转化44kgCO2放
出的热量为49000kJ,反应44g二氧化碳放热为44g
44×10g
×49000kJ=49kJ,该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H=−49kJ/mol,故B正确;
C.平衡时,c(CO2)=1.25mol/L、c(H2)=c(CH3OH)=c(H2O)=0.75mol/L,则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的平衡常数K=0.75×0.75
0.753×1.25
≈1.07,故C错误;D.降温平衡向放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1.07),不可能为0.8,故D错误;
故选:B。
A.3min时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浓度相等,但二者初始浓度不同,则浓度变化△c不同,根
据反应速率v=△c
△t
可知二者反应速率不相等;
B.每转化44kgCO2放出的热量为49000kJ,反应44g二氧化碳放热为:44g
44×103g
×49000kJ= 49kJ,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书写分析判断;
C.依据图象可知各组分的平衡浓度,结合平衡常数概念是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
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D.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
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及其影响,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及化学计算能
力。
4.【答案】C
【解析】解:A.醋酸为弱酸,0.10mol⋅L−1醋酸,其pH大于1,而图中开始pH<1,
故A错误;
B.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2NO2(g)⇌N2O4(g),图象中的A点是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消耗速率相同,但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只有二氧化氮消耗速率为四氧化二氮消耗速率的二倍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pH相同的酸,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较大的是较强的酸,根据图知,酸性:HA>HB,
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所以水解程度:NaA<NaB,所以同
温度、同浓度的NaA溶液与NaB溶液相比,其pH前者小于后者,故C正确;
D.减小压强,容器体积减小,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改变
条件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大于原来平衡反应速率,图象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C。
A.醋酸为弱酸,0.10mol⋅L−1醋酸,其pH大于1;
B.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星峰传说计量数之比为2:1,
化学平衡状态需要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C.pH相同的酸,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较大的是较强的酸,根据图知,酸性:HA>HB,
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
D.减小压强,容器体积减小,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本题考查图象分析,涉及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等知识点,明确化学反应原理及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图象变化的分析判断,主要是溶液酸碱性、平衡影响因素、离子反应过程和离子共存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溴水溶液呈酸性,反应为Br2+H2O=HBr+HBrO,pH<7,与图象中的pH>7不符,故A错误;
B..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离子反应为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再和铵根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最后过量氢氧化钠溶解氢氧化铝沉淀,过程中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3;1:1,图象符合,故B正确;
C.随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图象中不符合速率变化,故C错误;
D.Fe3+、Al3+、Fe2+在水溶液中水解溶液显酸性,在pH=7的溶液中,Fe3+、Al3+、Fe2+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解:A、依据温度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升高温度速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降温,反应速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图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不是温度改变,故A错误;
B、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图象符合加入催化剂的改变,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pH变化减小,图象变化是pH增大的变化,故C错误;
D、图中开关K置于a是电解池,铁做电解池阴极被保护,置于b处是原电池铁做原电池负极被腐蚀,a中被保护,b中被腐蚀,故D错误;
故选B.
A、依据温度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升高温度速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降温,反应速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B、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C、图象变化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pH变化减小;
D、图中开关K置于a是电解池,铁做电解池阴极被保护,置于b处是原电池铁做原电池负极被腐蚀.
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影响反应速率因素、反应能量变化、中和滴定溶液pH变化、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7.【答案】D
【解析】解:A.燃烧热中生成液态水,图中为气态水,不能确定燃烧热,故A错误;
B.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图中应为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故B错误;
C.恰好生成硫酸钡和水时,导电性最弱,则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
D.图中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相等,则t0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故D 正确;
故选:D。
A.燃烧热中生成液态水;
B.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C.恰好生成硫酸钡和水时,导电性最弱;
D.图中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相等。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平衡移动、图象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T1对应的曲线先达到平衡状态,则T1>T2,且温度高时对应X 的平衡浓度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M点温度比N点温度高,则M点的v正大于N点的v逆,故A错误;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M点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B正确;
mol⋅L−1⋅min−1,故C错误;
C.T2下,在0−t1时间内,v(X)=a−b
t1
D.W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后Y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由图可知,T1对应的曲线先达到平衡状态,则T1>T2,且温度高时对应X的平衡浓度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升高温度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C.结合v=△c
计算;
△t
D.W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高频考点,把握温度的比较、温度对平衡的影响、速率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9.【答案】A
【解析】解:A.燃料燃烧应放出热量,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而题目所给图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酶为蛋白质,温度过高,蛋白质变性,则酶催化能力降低,甚至失去催化活性,故B 正确;
C.从加入反应物开始建立化学平衡,平衡之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正确;
D.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A.燃料燃烧应放出热量,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B.温度过高,酶失去催化活性;
C.从加入反应物开始建立化学平衡,平衡之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的影响,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主要内容,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易错点为B,注意蛋白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A.金属Zn和盐酸之间的反应中,金属锌会和硫酸铜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锌构成原电池会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但是金属锌和酸之间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会减小,故A错误;
B.氢气的燃烧是放热的,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气态氢化物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升高,但是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沸点最高,其次是H2Te>H2Se>H2S,故C错误;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故D正确.
故选D.
A.金属和酸之间的反应中,构成原电池会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
B.物质的燃烧是放热的,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气态氢化物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升高,但是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元素周期律、催化剂的特点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11.【答案】C
【解析】解:A、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由图可知,催化剂d比催化剂c使活化能降的更多,所以催化剂活性c<d,故A错误;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恒容绝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SO2和NO2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过一段时间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不再随时间改变,故B错误;
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且为放热反应,由图象可知,t时刻改变某一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压强,虽然平衡向正向移动,但由于容器的容积减小,新平衡时的
c(N2)比原平衡要大,c(N2):a<b,故C正确;
D、CH3COOH为弱酸小部分电离,HCl为强酸完全电离,等pH的HCl和CH3COOH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