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个结合 实现增产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四◆个◆结◆合
攀枝花市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境内土地后备资
源丰富,光热条件优越,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大地温
室”。
1994年,我市被国家确定为攀西农业综合开发
区后,我们围绕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这一目标,
坚持改造与开发并重,取得了显著效益。
三年来,全
市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3.8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
土8.23万亩,开发宜农荒地1.79万亩,营造防护林
1.28万亩,建成优质水果基地
2.5万亩,农业生产
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已新增生产
能力:粮食1.86万吨,蔬菜4.78万吨,原料蔗2.8
万吨,水果 1.35万吨,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923.5元,比改造前的1993年增加1093.5元。
这
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在工作中突出了四个
结合:
一是增产与增收相结合。
在中低产田土改造中,
一方面组织人力集中突击主要排灌体系、交通体系
和水源建设;另一方面认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推广
优化种植模式,大力改革耕作制度,在改造后的中低
产田土中,变种一季为两季,及时种植早玉米和早市
蔬菜。
米易县攀莲镇、撒莲乡等乡镇在改造后的下湿
田内,及时增种一季早玉米和早市蔬菜,亩增粮食
600公斤以上,早菜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了当年
改造,当年增产增收。
在宜农荒地开发中,针对我市
属亚热带干热河谷季风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
雨季节分明,水热矛盾突出和地高水低的特点,坚持
开发与治水同步,水利优先的原则,把骨干水利工程
建设放在优先地位。
首先集中精力抓好水利工程的
建设,再集中精力抓好非耕地的开垦。
实现了水土同
步,当年开发,当年种植,当年受益。
仁和区仁和镇
和中坝乡在新开发的耕地中,当年种植一季玉米,获
得了亩均产粮5多公斤的好收成,达到了当年开
发,当年增产,当年受益的目的。
二是经济效益与多种经营基地建设相结合。
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重点投入资金、物资和技术,集中连片开发建成一批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化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年多来,全市累计建成蔬菜基地4.76万亩,原料蔗基地0.4万亩,水果基地1.34万亩。
项目区初步形成了蔬菜、原料蔗、水果生产系列,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综合开发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
在项目建设中,狠抓三个载体,即一抓生产载体,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抓市场载体,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抓企业载体,积极探索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和市场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如米易县丙谷镇与米易糖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非耕地,建设甘蔗基地,再反租给种蔗大户种植,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该县攀莲镇在项目建设中,把粮菜基地建设、道路建设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有机结合,在项目区建成了近6000平方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了市场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基本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提高了开发项目的综合效益。
四是综合开发与山区脱贫致富相结合。
针对我市山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和贫困乡(镇),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但开发潜力大的实际,我们在攀西农业综合开发中,择优安排了部分少数民族和贫困乡(镇),重点以修建和完善骨干水利设施、机耕道路及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结合大力推广规范化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优良品
5农业综合开发199712 四川财政
000
种、配方施肥等农耕农艺措施及植树造林,从根本上改变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
如米易县普威乡的下湿田改造,改造后当年增种一季小麦,亩增粮食200公斤以上。
上述四个结合是确保我市农业开发取得综合效益的关键,在具体组织实施中,我们还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狠抓了六个落实。
一是组织落实。
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农、林、水、财政、国土、农行等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农发办并相应延伸到基层;同时抽调专人充实项目管理力量,形成了由上到下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网络和强有力的指挥协调系统。
二是思想落实。
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是农民,增强农民搞开发的自觉性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关键一环。
我们通过大力宣传、组织到项目区参观及算好两笔帐(一是国家扶持帐,二是开发效益帐)等形式,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思想认识,激发农民开发的积极性。
全市上下形成了“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的思想观念,如乡、村、社认为是包袱,坚决退掉第一期开发项目的米易县普威乡,在解决了开发认识后,开发积极性高涨,坚决要求上第二期项目,并在未下达开发任务前,就积极组织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提前开始工程建设,树立了干中争、争中干的思想。
三是规划落实。
严格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综合开发”的要求和“投入省、潜力大、
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投入原则,组织全市财政、
农业、水利、区划、林业等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充
分应用已取得的农业科研成果,本着先易后难、成片
集中、规模开发、稳步推进和山、水、田、林、路综
合治理的要求,采取领导、科技人员、群众三结合的
办法,实行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规划论证,反复筛
选、选点定点、综合分析,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任务
科学布局到各个项目乡(镇)。
四是任务落实。
从市到县(区)、乡、建立了以
主要领导为首的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工程管理
人员和乡(镇)、村社干部实行定人员、定措施、定
效益等“八定”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五是资金落实。
我们把农业综合开发市、县级配
套资金纳入年初各级财政预算的同时,大力组织动
员群众集资搞开发,实现了市级配套资金和群众集
资的按时超额到位。
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
4029.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60.9万元;省
财政配套674.1万元;市财政配套617万元,为中央
投资的45.34%,是中央和省要求配套比例的
186.97%,县(区)财政配套546.7万元,是中央和
省要求配套资金的116.32%;群众自筹现金830.55
万元,超计划18.48%。
基本形成了国家、农民、集
体、社会“四位一体”的投入格局。
六是技术落实。
通过派员学习、组织培训及大力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充分发挥科技致富能手的典型
示范作用,架起科技通向千家万户的桥梁,突破了项
目区智力资源与劳力资源彼此分离的格局,提高了
农民大规模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的组织化程度。
△◆实◆现◆增◆产◆增◆
收●攀枝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5四川财政 199712农业综合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