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尺度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中尺度现象
在海洋中,存在着多种尺度效应现象。
这些尺度效应使地球的表面温度和大气密度发生变化,造成水体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海洋中的物质输运,导致了海洋环境和大气的变化。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尺度效应: 1。
热柱由于密度不同而引起热量的输运。
当海洋深处较冷而表层温度高时,因密度差异将引起热量的传递,从而出现温度的分层结构。
2。
蒸发/凝结由于密度不同引起的蒸发和凝结的不同步,产生海洋表面和深海内部不同的温度场。
在地球的内部有一个地心球体,它就像一只巨大的锅盖扣在我们头上,以保护人类不受高温和有害气体的伤害。
我们知道,对于地心的任何一点来说,距离越远温度就越低,就像是一只放在火炉中的烧瓶,在其中心温度最低;而相反的情况,则像放在冰箱里的鸡蛋,靠近冰箱壁的鸡蛋温度要高于远离冰箱壁的鸡蛋。
那么我们在探讨地球表面和内部各种温度场形成原因时就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温度场,也同样可以用以上方法去解释。
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
所以它被认为是一颗类地行星。
水星赤道周长454.56千米,水星表面温度为-83 ℃,两极温度可达-173 ℃。
整个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
水星表面温度为-83 ℃,但近日点附近水星昼夜温差达110 ℃,比白天还热,晚上却比外界低27 ℃。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与水星内部热源有关。
它的内核不断进行着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热量足以使水星
保持近日点附近的高温。
这样的水星表面温度很低,近日点处为
-83 ℃,远日点处为-173 ℃。
虽然这两极的温度更低,但相对于它那巨大的半径,显得微不足道了。
3。
向地心坠落
三是向地心坠落。
大约20亿年前,水星的轨道形状与现在十分相似。
那时,水星在自己的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太阳和水星间的距离恰好为地球和太阳间距离的五倍。
后来水星不断远离太阳,最终失去了与太阳间的距离平衡,在过去的20亿年间,逐渐转移到现在的位置,即是说水星目前已经离开了太阳。
而且正朝地球的方向急速坠落,目前水星与太阳的距离已达到七亿二千万千米,相当于日地距离的一半。
此时的水星看起来就像一颗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