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读书笔记
提纲:
一、本书的中心思想及框架结构
中心思想:
技术的进步形成一个极权社会,在这个单向度的社会里形成了单向度的思想,进而形成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正是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谋划了一场历史革命,要求人们进行“大拒绝”,但是他把历史重任寄托给所谓的少数杰出人物(下层社会),注定是一种乌托邦。
框架结构:
十章,分为三个部分,简单阐述每部分的内容。
二、单向度的人何以可能的表现及其原因
表现:
第一,政治领域,当代工业社会成功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
第二,生活领域,当代工业社会成功实现了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
第三,文化领域,当代工业社会成功实现了高层文化与现实的同一
第四,思想领域,当代工业社会成功实现了单向度的思考方式、单向度的哲学原因:
1.“单向度的社会”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社会大环境
2.“单向度的思想”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直接原因
3.“单向度的文化”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外在精神原因
4.“单向度日常生活”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最具体、最具有束缚性的原因
三、《单向度的人》总体评价及当代价值启示
评价: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价值启示:教育领域
一、本书的中心思想及框架结构
《单向度的人》是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的一部力作,副标题是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从副标题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围绕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而展开论述的。
在这之前,我们先要对“单向度”和“发达工业社会”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
所谓的“单向度”就是一种肯定性思维,丧失了否定性、超越性和批判性思维,而单向度的人恰恰就是丧失这些能力的人,他们具有的只有肯定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肯定性思维成功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因而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在其中的正常人(双向度)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1]这样的人每天不会再有能力去追求他们想过的生活,甚至他们都不再有能力去想像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意味着人们已失去理想,麻木不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是顺从于现存社会,而不是去反抗和超越。
所谓的“发达工业社会”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大环境、大背景,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形成的是一个新型的极权社会。
何为“新型”?“新”就“新”在它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免于匮乏的自由”,是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技术进步是它最鲜明的特征。
试想,如果没有技术的进步,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控制怎么可能通过电视、电影、收音机等传播媒介进行无孔不入的渗透和侵入呢?如果不是技术的进步,发达工业社会怎么可能让人们只愿意满足眼前的物质利益而不再进行更好的精神追求呢?如果不是技术的进步,发达工业社会在制造出大量的杀伤力武器的同时,还能让人们心甘情愿地生活在这样一个极权不自由的社会?......正是有了技术的进步,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带来了丰硕的经济成果,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使人们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得以满足;正是人们对这种物质需求的虚假满足,恰恰成为了人们丧失反抗和对社会强烈不满的理由,从而成为统治制度的驯服工具。
这本书共有十章,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单向度的社会”,因为技术的进步形成了一个极权社会,这个极权社会起控制、左右、操作的功能,导致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一体化;第二部分“单向度的思想”,阐述的是否定性思维的失败到肯定性思维的胜利的斗争过程,其过程主要是技术在起关键性作用,“技术的合理性是保护而不是取消统治的合法性,理性的工具主义视界展现出一个合理的极权主义社会”[2];第三部分是“替代性选择的机会”,马尔库塞将历史的重任交付给了他眼中所谓的少数杰出人物——流浪汉、局外人、不同种族和不同肤色的被剥削者和被迫害者、失业者和不能就业者这些人所构成的下层社会[3],由他们加速革命反抗的可能性,唤起“革命”力量,用他自己“崭新的”理论(社会批判理论)进行“大拒绝”:拒绝一切苦斗和帮凶,拒绝对暴君式统治者进行服从,直接参加抗议和拒绝运动。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目的是通过揭露单向度的社会和文化,唤醒人们对自己单向度性的警惕,启迪人们保持否定的、批判的思想,导出走第三条道路的必然性。
[4]但由于马尔库塞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脱离社会的真正创造者和现实的斗争而闭门造车,以纯思辨的形式苦苦地探索,想“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因此他的理论只能是“革命”的乌托邦。
当然,他的理论在现象形态上还是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他的模特儿主要是美国社会)的许多新问题,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分析和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幻想进行改良等等。
这些对于我们研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对待当代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如欧洲共产主义),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理论(如贫困化理论等)等等,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单向度的人何以可能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这样一个发达工业的极权社会里,表面看上去“天下太平、一番盛世”,人人都在分享着这种制度带来的好处,其实不然,极权带来了单向度,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政治领域看,当代工业社会成功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
无产阶级原本是社会革命的暴力力量,民主党、共产党是夺取政权的先锋队,但在发达工业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机器生产代替人的生产,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使得这些无产阶级逐渐丧失了否定性和革命性,渐渐与敌手为伍。
[5]因此,马尔库塞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两个阶级的结构和作用,以致于他们似乎已不再是历史改造的承担者。
一种超越一切,希望维护和改进现存结构的利益团结了在当代社会中最进步领域内的敌对者们。
”[6]发达的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而是技术所产生的强大的生产率和破坏率,富有和贫穷,在不合理性统治之下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从生活领域看,当代工业社会成功实现了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
发达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自动化的实现,减少了肮脏、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蓝领工人白领化,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消费品,使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人们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不再设想另外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失去了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在内心深处更是排斥超越、否定、批判的向度,“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这一黑格尔的哲学信条已经转化为“现存的就是合理的”而被人们所信仰。
如马尔库塞描述的那样,工人和老板可以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可以漫游同样的风景胜地,就连打字员都可以同雇主的女儿打扮的一样漂亮。
[7]雇主和雇员在物质享受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慢慢地以往那些在平等和自由为名义下的抗议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三,从文化领域看,当代工业社会成功实现了高层文化与现实的同一。
高
层文化按理说应该与现实相脱离、相疏远,高层文化是超越现实的,能保持与现实不同的另一个向度。
马尔库塞认为,在高层文化中,艺术是唯一能超越一切的东西。
但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艺术也已经失去了它的传统功能:“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熟知精美的艺术,他不是通过拨动他的收音机、电视机的旋钮,就是从走进他所熟悉的咖啡馆就可以得到艺术享受的,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由于这种艺术的普遍传播,人们就变成了改造自己的思想内容的文化机器中的零件。
”[8]这样,文化虽然得到普及,但却变成了单向度的文化。
一切标志着文明的东西,一方面成为解放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成为新的统治和压抑的工具。
因此,现代工业社会的发达,使这种高层文化逐渐与现实相同一,实现了生活中的畸形发展,而不是另一种生活。
第四,从思想领域看,当代工业社会成功实现了单向度的思考方式、单向度的哲学。
实证主义、分析哲学把语言的意义同经验事实和具体操作等同起来,并把既定事实无批判的全盘接受,从而将多向度的语言清洗成了单向度的语言。
在现有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变成了纯粹压抑的管理机器的一部分,因而是单向度的。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第二部分中,详细论证了英、美流行的语言分析哲学,认为这一哲学思潮是顺从的和非批判的,它使“心灵活动和社会现实中的活动得到协调”,它具有“一种内在的意识形态的特征”。
因此,极权社会中的思想也无法逃离单向度的厄运,仍然是单向度的。
发达工业下的极权社会中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变成单向度的了,马尔库塞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单向度的人为何能实现呢?何以实现的呢?
1.“单向度的社会”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社会大环境
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又离不开个人,个人的集合才构成社会,因此社会与个人是息息相关的。
单向度的社会一旦形成,那么单向度的人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单向度的社会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社会大环境、大背景。
生产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统治方式的改变的直接结果就是所谓的社会一体化,使所有的人看上去都是同一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对立的绝对同一的整体的假象,导致各阶级的人对社会、国家的一致的无意识的认同,形成人的集体无意识的一致,这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社会大环境。
[9]
在马尔库塞看来,一方面,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满足,不是真实需求的满足,而是对虚假需求的满足。
发达的工业社会正是通过制造和满足这种虚假需要来左右人们的意识,支配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与现有秩序一体化。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不是人们真实意愿的体现,人们也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去选择,只能是社会生产什么、提供什么,就选择什么。
人的需要、情感、选择、自由等等全部都是虚假的,都是被决定的。
人处于虚假之中,
但又没有意识到虚假,自然而然地认可与肯定虚假,从而认可了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而不再去反抗。
另一方面,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变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机械化、自动化使劳动数量和强度大大减轻,使企业中蓝领和白领工作的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与现存劳动制度对立的意识日趋消失、一致的意识逐渐增强。
[10]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统治的需要,通过制造并满足人们的虚假需要,使人们进入并依附于现有制度,使人们的意识和生活完全被社会所支配。
《摩登时代》中的男主角是工厂里的一个工人,每天只负责产品中的一个生产流水线,每天大量、单调的工作,导致男主角几度疯狂、癫狂的狂态,只要看到六边形的东西,他都想要上去拧。
而且一旦换班,他的那种癫狂的状态还要持续很久,这个电影就是对生活在单向度的社会里的单向度的人的最好的诠释。
2.“单向度的思想”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直接原因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越发展,当代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越具有控制性,社会可以借助最新的“意识工业”手段——无线电、电影院、电视、报刊、广告等加强对人们心理的控制。
“单向度的思想不是道德或精神的堕落与腐败造成的,而是发达工业社会所具有的客观的社会过程。
”[11]语言分析哲学和实证哲学在英、美国家的流行标志着单向度的哲学——肯定性思维的胜利与否定性思维的被排斥。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对语言的清洗就意味着对大脑的清洗;无批判地直接接受既定事实就意味着否定性思维的丧失,即它不能使人们对现有的社会环境做出合理的批判。
这样,哲学便失去了其自身的向度,成为单向度哲学,成为某种顺从的和附庸的东西。
哲学思想是所有思想里面最具有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的思想,连哲学都成了单向度哲学(肯定的哲学),接受这种哲学的人的思想只能是肯定性、认同性的。
3.“单向度的文化”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外在精神原因
既然无产阶级已和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了,那么就不可能再是革命的主体;既然在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由于一体化倾向而导致了单向度,就使人感到受压抑和受统治的不快;唯一可以超越一切的就是文化,只有通过把单向度的文化恢复到双向度的文化,才有可能唤醒人们的觉悟。
按照马尔库塞的逻辑,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已经过时,惟有寄希望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改良,也就是所谓的文化革命,人类世界的前途才是光明的。
[12]
何为文化革命呢?在马尔库塞看来,高层次文化是文化革命的核心,是表达人们理想的文化,是高于现实、对现实持批判态度的文化。
在发达工业社会,高层次文化与现实同化了,文化被赋予商品的形式,“文化中心变成了商业中心、市政中心或政府中心的适当场所”。
由于艺术的普遍传播,人已经变成了整个用
于改造自己思想内容的文化机器中的零件。
作为原本是唯一能超越一切的东西的艺术,都变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肯定和认同,成为单向度的艺术,这时的艺术不仅不能帮助人们超越自身,艺术的普及反而强化了人的单向性。
人再也没有可以借助的外在的东西能够帮助自己,使自己不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4.“单向度日常生活”是“单向度的人”形成的最具体、最有束缚性的原因
在极权主义时代,哲学的治疗任务会是一项政治任务,因为已确立的日常语言领域势必结成一个受到全面操纵和灌输的领域。
[13]当人的单向度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精神环境都已经形成时,意味着人差不多只能成为“单向度的人”。
那么,人还有摆脱成为“单向度的人”的机会和途径吗?还是有的,这就是日常生活领域。
在正常情况下人在日常生活领域是双向度的人。
可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把最后一个窗口也给关闭了。
现在,即使在日常生活领域,不再是人需要什么,资本家就生产什么,而是资本家生产什么,人才买什么。
不是人的需求引导生产,而是生产在引导着人的需求。
一切都是那么舒适,你要做的事就是赞同与接受,一切跟着资本家走就行了。
于是日常生活领域也成为“单向度”的了。
当人们在生活方面享用着大致相同的东西时,工人阶级就不会意识到阶级差别,就不会认为现存的社会有何不好,就会完全认可现存秩序,而不是反思和否定现存秩序。
三、《单向度的人》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价值启示
在当今发达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出更多的物质产品,并且政治也日趋民主化和法律不断地健全,赋予了人们更多的保障,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然而人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社会里,就如同被温水慢慢煮熟的青蛙一般失去了危机意识,丧失了批判性的思维,依附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最终沦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奴隶。
马尔库塞却能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斥着技术和理性的社会中,保持其批性思维,通过对人的思维、语言、政治等反面进行批判,揭示出当今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的那种不自由的状态,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他的技术决定论揭示了他思想方法上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他的阶级同化论,抹煞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关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分析,实际上诬指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对发达的工业社会已不再适用;他的杰出人物统治论,是唯心论的英雄创造历史的翻版,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反动;他的文化(意识)革命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全盘否定,是唯心主义的乌托邦。
”[14]
但不管怎样,笔者认为,马尔库塞能在这样一个平和富裕的现代工业社会中,保持其批判性思维,认识到发达工业社会中的问题和不足,即使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但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具有历史意义。
只有意识到现代工业社
会这些缺陷和不足,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警钟长鸣,避免科学技术对人们的异化,正确协调科技与人之间的建设性关系。
[15]因此,我们应对马尔库塞现代工业批判理论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充分认识其理论的先进性并加以借鉴。
这里所说的借鉴,并不是像马尔库塞“谋划历史的替代性选择”那样,而是对其富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方法加以学习和借鉴,从而学会一种更为抽象的思考方式。
单向度的人难道只有在马尔库塞的笔下才会出现吗?难道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形成吗?当然不是,现代社会中单向度的人比比皆是。
如我们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是单向度的,不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多学生也是单向度的,这些学生逐渐丧失批判、否定的意识。
如何才能化解教学中单向度危机,必须完成两步:第一步,当代教师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运用“刚柔相济”的教师管理模式建设和谐校园,通过回归教师身份、构建多元的考评和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构建多元发展平台,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标应由“知识占有”向“智慧生成”转变;课程知识观应由景仰服从型向多元对话型转变。
[16]第二步,解救单向度之学生,实际上就是把他们从“标准之网”中解救出来。
首要的就是破除他们心中的那张“标准之网”,为自由开辟天地。
单向度之人心中的“标准”从何而来?这得益于课程知识的圣化。
长期以来,课程知识都是以尊贵、权威、独断的长者的面孔出现,令后学者只有景仰、服从和自我菲薄的余地。
因此,必须除去课程知识至高无上的神圣外衣,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多元、对话的课程知识新面孔,是“由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
[17]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双主体都具有双向度的意识,行为上才能做到双向度或多向度,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2][3][5][7][1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144-145,233,3,3,181.
[4][8][14]李忠尚.《单向度的人》的中心内容是什么[J].哲学译丛,1983(1):64,65,67. [6]陈金芳.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5):61.
[9][11]廖和平,陈燕.“单向度的人”是何以成为现实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解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1):2,4.
[12]吴学琴.挑战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单向度的人》的文本解读[J].哲学研究,2007(10):30-36.
[15]周朔.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J].改革与战略,2012(4):14-16.
[16]丁建芬.《单向度的人》一文对当代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教育[J].教育探索,2008(3):69.
[17]陈成,孙亚玲.单向度或双向度:教学里的人的向度问题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16-19.。